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2年第四期

【调查研究】农村新型技术人才培养探讨

发布:2022/04/06 16:25  作者:王文军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2年4月刊  阅读量:

[摘要]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和培养模式,针对层出不穷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大力培养新型技术人才,打造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技术;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离不开农村新型技术人才,必须深化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不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人才支撑。

 

农村技术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农村地区现有的技术人才大多集中在管理(村、组干部)、建筑业、种植业、养殖业等传统行业内,而懂管理、会经营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例如:技术信息咨询、花木培育、环境保护等新兴产业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掌握现代农业新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同时,现有农村实用型技术人才队伍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偏弱。特别是随着城乡差距日益加大,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人才不断增多,农村青年技术型人才流失严重。此外,因为收入、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市中的技术型人才不愿下乡,而外出的农民工不愿返乡,以致农村技术型人才越来越少。

 

——人才培养模式落后。近年来,农村地区意识到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性,基层政府大力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乡村产业发展方式,并大力培养“一品一业”技术型人才。但是由于政府投入有限,培训经费不足,导致农村地区的人才培养依然以农民自发为主,收效甚微。加之个别地区认为人才培养耗时费力,成绩不能立竿见影,不愿意支持配合人才培养。

 

——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受传统育人观念影响,农村地区对新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工作还缺乏全面的认知,以致制定的人才政策、运行机制严重滞后,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乡村发展需求。同时,缺乏农村新型技术人才的引进激励机制,不能吸引外来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工作,导致农村技术人才队伍发展迟缓。

 

探索农村新型技术人才培养策略

 

——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实施更加宽松、更加优惠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建立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资源,推进企业人才培养资源的有机融合,加快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创新人才、管理人才和基础人才队伍建设。基层政府应鼓励农业企业采取岗位聘用、项目聘用、短期聘用、项目和技术咨询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先安排科技项目,对有重大价值的科研项目,及时给予科技启动经费支持。

 

——积极推行农业创新创业激励政策。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政府制定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实施办法,完善技术作价入股、科技成果参与分配等产权激励制度,建立向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以及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吸引农业科技人员参与现代农业开发,从而优化农业产业人才队伍结构。

 

——加快农业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构建覆盖乡村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以村为单位普遍设立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定期组织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农业机械推广、农业生产安全教育、农田管理技术培训等,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同时整合职业学校、培训中心、推广服务机构、企业等培训资源开展培训,争取到2025年,农民职业化率达30%以上。县(市、区)、乡(镇)两级常态化开展以主导产业、规模经营、“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等集成成果形成为方向和重点的“科地共建”活动,积累经验、总结得失,探索新路径,为发展农村产业提供科学指导。

 

——结合培训需求,优化培训内容。要综合考虑被培训对象的接受能力、个性特征以及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当代职业培训学校对新型技术人才队伍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尽可能地满足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实际期望,以有效调动农民群体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在进行培训之前,要加强宣传动员,让社会各界认识到新型技术人才队伍培训的重要性。同时还要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根据不同人员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立培训课程。在培训时教师要将专业知识进行系统讲授,在夯实农民理论基础的同时提升农民群体对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了解与掌握。培训的形式以及时间要按照实际情况来灵活调整,例如可以选择农闲时节对农民群体集中培训,让其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参加学习;针对种养业较为发达的区域,教师可以采取现场演示的方式,加深农民对农业知识与技能的理解;针对部分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可以选择假期、晚上等业余时间进行培训与指导。同时培训学校可以引入“送教上门”这一全新的培训模式,主要是以服务农民群众为根本原则,组织相关教师到农民家中进行培训,有效缓解部分农民因各种原因无法参与集中培训的矛盾,从而提升培训的实效。

 

王文军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