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2年第四期

【调查研究】县域治理和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发布:2022/04/06 16:30  作者:周红伟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2年4月刊  阅读量:

[摘要]  作为我国一级行政区划,县域担负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其治理实效直接关系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特别是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要结合城乡发展需求,构建科学的县域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实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县域治理;城乡统筹;乡村发展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委党校

 

县域治理和城乡统筹要义

 

县域治理主要指的是涉及治理的各个主体就县域范围中的所有公共事务履行治理主体责任,不断提高自己的治理水平和能力,通过相互协作的形式,共同推动县域社会发展的实施过程。由此可见,县域治理并非简单的行政管理,也不是党政共同负责的管理,属于多主体的综合性管理方案及过程。

 

而城乡统筹,主要指的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共同迈入小康的幸福生活,其目的是让农村中的居民、进城务工的人员及其家属享受到跟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与公共服务,拥有同质化的生活条件。

 

县域治理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

 

县域治理与城乡统筹发展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意义。

 

——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就当前我国加快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来看,部分地方政府部门针对农村地区加大投资力度与建设力度,但是在资金、建设进度等方面均与城市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另外,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与服务城乡的基本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分析,由于农村地区空心化现象局部表现突出,对公共养老服务、医疗等需求增长,农村地区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低于城市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推进,如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逐步拉大的城乡差距,必须以县域治理为着力点,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支点,从而推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

 

——有助于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作为城市与农村连接的重要桥梁,县域在推动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资源、环境、人口承载能力在部分大城市相当紧张,部分县域或者县中心城镇已然成为农村人口流动聚集地,对县域治理带来新考验,尤其是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县域治理水平和质量。与此同时,在推进县域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逐步实现农村地区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便是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相关问题。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征用征收,农民可耕地面积减少,收入来源出现不稳定性。为保障基本生活,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务工,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加强县域治理与城乡统筹,根据农村与农民的情况统筹安排,从而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县域治理和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结合城乡统筹需求构建相应的县域治理体系。首先,县域应当构建城乡一体化社区网格单元,打破现下城乡行政与社会治理的二元结构。结合农村居民的实际情况和生活需求,广泛征集听取意见,进行科学评估,确保城乡一体化社区网格单元切实发挥作用。进一步优化县域治理结构,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结构立体、职权分明、运行有效的县域治理体系。逐步提升辐射周边的乡镇政府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助力县域治理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彰显。其次,优化县域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模式,鼓励城乡居民主动到社区网格报到,运用“线上+线下”管理模式将人口基本信息进一步完善,推动群众共同参与重大事务提出意见建议,建立落实推动反馈机制和监督机制,及时公开县域治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信息,让治理成果由城乡居民共享,形成责任意识强、参与程度高、治理效果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围绕县政府服务转型,创新农村治理体制。新时代,县政府必须将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与提高公共服务绩效两大方面作为转型的关键,以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为目标实现善治。转变角色,有效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第一,完善问责机制。建立完善双向问责机制,对上负责、对下负责落到实处,提高基层干部发挥治理主力军作用,严格落实“三个区分”,赋予基层干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权限。注重发挥县级人大、人大常委会选任干部的监督职权,坚持权为民所用原则,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鼓励干事创业的基层干部积极参与县域治理。第二,优化工作考核机制。构建以公共服务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注重成果与绩效,改变单一的考核评价标准,由注重经济发展转变成农村治理与公共服务水平能力,特别是要重点考核为农服务绩效。第三,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公共服务通常由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行政管理制度成本较高,供养参与公共服务人员消耗较大,易导致“只养人不服务”或者“收费养人”的现象。因此,降低行政公共服务治理成本,必须鼓励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发挥公共服务作用,加强党组织对社会组织引领,强化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专业性,支持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县域治理,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基本民生需求。更好发挥县域政府作用,引导村民、社区居民发挥自治主体作用,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和其他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共同参与构建健康发展的覆盖城乡、农村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从而提升县域整体治理效能。

 

——加快乡村城镇化的建设步伐。各个县应因地制宜,分析地域差异,围绕农村、农业、农民现代化发展需求,加大资金支持,配备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有序引导村民转变生活生产方式,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实现农村资源在地化,积极引进生产企业和加工企业,解决农民家门口就业、子女就地入学、老人就地养老等需求,支持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县政府要深刻地认识到,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进一步完善县域治理方式,在尊重前提下逐步推进工作,避免整齐划一,忽视农村农业生产经营特殊性。转变治理理念,配齐配强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和人员,让村民享受与城镇同等服务、待遇,从而吸引他们自愿留在农村,愿意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而努力。

 

——推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统筹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各个县域中心城市与其四周农村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建设工程作为重点内容,确保城乡统筹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目标。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实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注重对城乡地区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保护,以“两山”理论为基点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二者协调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城镇建设规划和管理,注重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坚持法治思维管理经济社会发展,运用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推进县域社会治理和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宣传和实施好相关规范。积极建立生态保护大数据平台,构建生态环保动态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加大违法惩处力度,实现城乡发展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县域发展带来机遇,同时要求县域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从而有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周红伟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