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 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核心要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时代,我们应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新质生产力在新发展理念维度上的科学内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 兰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高校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提升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GJ2022B-32)
[作者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和研判世界发展趋势,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新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两大思想命题。从“新发展理念”到“新质生产力”,改革发展的理念环环相扣、一脉相承,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发展理念是经过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检验的先进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全面、准确、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质生产力
在新发展理念维度上的科学内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在新征程上必须回答的“发展之问”。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在新发展理念维度上的科学内涵,有助于多角度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道理。
崇尚创新的新质生产力。“新质”即新的质态。“新质生产力”则是新质态的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有很大的区别,是在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方面具有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理念的生产力,“三种新”要求新质生产力必须让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产业得到重新赋能,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同时,新的商业模式和生产方式的涌现,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新动力。例如,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将生产力与需求相连接,实现了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取得新成就,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条件。
注重协调的新质生产力。一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就是让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协同进步,形成良好发展格局。这种良性互动能够更好地实现城市与农村之间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二是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就是各地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态势,从而推动全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三是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发展就是严格按照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保证产业体系安全稳固,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基。
倡导绿色的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资源环境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必然选择。绿色发展并不只是环保工作,而是一种发展方式的转变,它要求在发展中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实施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投资、绿色贸易等一系列绿色行动,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往的发展模式往往过度依赖资源和环境,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破坏了地球生态环境,这种生产和发展方式严重违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
厚植开放的新质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应对世界性问题挑战。第一,开放发展可以促进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利用。通过对外开放,我国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促进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拓和利用资源,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第二,开放发展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对外开放,我国能够引进更多的创新思想和商业模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率。
推进共享的新质生产力。共享发展理念体现在构建繁荣发展、高质量生活的新格局上,实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实现发展成果广泛汇集全体人民,形成广大人民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局面。新质生产力以共享为目标意味着共享发展理念明确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新发展理念与新质生产力的互动机制
新发展理念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方向。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先进指导思想,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原则。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强调协调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提出了协调发展;强调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强调开放发展,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还强调共享经济,提出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成长起来的生产力,因此兼具新发展理念的五大特征,即追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共同发展。”具体而言,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第一动力,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协同推进制度创新和人才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以协调为内在要求,要求优化资源配置,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新质生产力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多层次布局和协同发展;以绿色为必要条件,要求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以开放为必由之路,要求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以共享为目标追求,要求实现共赢共享,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与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落实找到了着力点。首先,新发展理念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虽然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差距。要破解这一难题,就需要以创新为特点的新质生产力的坚强指导,从而为新发展理念注入新的创新活力。其次,新发展理念将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当前我国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这种差距不仅影响到全国整体发展的协调性,也会带来社会不稳定不公平问题。破解这一难题,就需要以协调为基础的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指引。同时,新发展理念将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压力较大,导致资源消耗过度,绿色产业发展不充分。破解这一难题,就需要坚持好以绿色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再次,新发展理念将开放作为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高、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也有限。破解这一难题,就需要坚持好以开放为追求的新质生产力,从而推动开放理念的全面落地和实施。最后,新发展理念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然而我国发展成果共享程度还不够,这直接制约着人民群众的共享权益,不利于高质量发展。破解这一难题,就需要坚持好以共享为目标的新质生产力,从而推动新发展理念的深化。
新发展理念与新质生产力共性分析。“新发展理念”与“新质生产力”相互贯穿、相互促进、内在耦合,具有相同的背景和目标。两者都是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提出的战略思想,都以引导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我国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例如,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观念、产能过剩、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强、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问题等挑战。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023年,于我们,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于世界,是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一年。动荡中有变革,危机中有先机。”新时代,面对这些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创新气魄,审时度势,持续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命题,旨在引导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视角下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总体布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在新征程上必须回答并且回答好的课题,需要把握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方法论,坚持崇尚创新、整体优化、绿色转型、放眼世界、成果普惠。
破旧立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擎。以创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新瓶装旧酒,要破旧立新,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一方面,注重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新兴产业往往包含了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其发展依赖于科技创新,也推动着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优化产业布局,打造新兴产业集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新兴产业发展的供需矛盾;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提高新兴产业提供人才保障,走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赶考路”,要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另一方面,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应抓住机遇,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自身竞争力。
整体优化:构筑和谐高效的新质生产力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协调发展放在生产力提升全局的关键位置,坚持整体优化、统筹兼顾,提升生产力发展的整体水平。一方面,以产业协调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在国内,要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国际上,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以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合作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没有哪一个地区可以独立于其他地区发展,城市和农村也应当在相互支持和促进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合作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专业化生产、分工合作和技术交流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特别是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更强,城乡间、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更加明显。只有通过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合作,有的放矢地优化资源配置,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逐“绿”而行:引领可持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潮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绿色发展。首先,在发展过程中,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加大对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物排放。同时,加强绿色供应链建设,促进绿色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引导和激励企业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产品。其次,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资源需求的精细预测和高效调配,既确保了生产的稳定进行,又避免了资源浪费,有利于实现发展和保护协调共生。最后,实现新质生产力绿色健康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广大群众、企业和政府都需要积极参与和共同推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引导绿色消费,培育绿色投资,形成绿色经济,实现生态文明。
放眼世界:拓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全球视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深入贯彻开放发展理念,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氛围。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必须形成大范围、宽领域、深层次的开放格局,在开放场域的交流、碰撞、合作、互促中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重视开放优势互补。我们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加强创新驱动发展,优化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同时,积极拓宽全球合作交流的空间,积极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携手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重视制度开发。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在继续推动要素与商品流动性开放的同时,更需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通过改革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放宽优质外资准入限制;通过优化贸易体制,破除关税壁垒,简化进出口手续,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成果普惠: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共创共赢动力。共享解决的是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共享发展,努力促进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取得更为明显的进展。一方面,坚持全民共享和全面共享。全民共享就是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和拥有,而不是仅仅由少数人或一部分人独享。只有当每个人都能享有和拥有时,才能实现真正的共享。全面共享就是保障全体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共享发展要求促进公平分配。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消除贫富差距,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到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全面塑造发展新形势的关键之举。我们要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理解和研究,找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全面拓展新质生产力的研究空间。全面、准确、完整地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全方位和多维度的高质量发展。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