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1第一期

【调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下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策略

发布:2021/01/08 21:08  作者:张宇舟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1年1月刊  阅读量: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正在逐步走向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模式。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和关键节点,那么县域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坚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发展效率、加强环境监管、着力引进人才,方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走上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绿色经济的关系


发展县域绿色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制度安排。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目前环境规制的方法,大部分是从环境问题出发,直接着手管控,这就会激化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县域地区为了提高地区的GDP往往忽视长期可持续发展,让关闭的高污染工厂死灰复燃,在环境问题上进行舞弊。而发展绿色经济是从环保的对立面——发展经济的层面上入手,从企业的经济业务出发,在企业经济业务发展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以建立环境友好型的企业,切实履行环保政策。发展绿色经济能有效提高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让政府出台的环保政策法规不再是一纸空文,将绿色发展提升到制度的层面,让环境保护真正有效,切实做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县域绿色经济是促进企业产业转型的重要手段。绿色产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企业是绿色产业的主体。在环保监督日益严厉的经济环境下,县域地区以发展绿色经济促进企业提高环保意识,从“要我环保”转向“我要环保”,进而实现企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企业是绿色发展的主体,绿色转型升级就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实现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以及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最优化。企业切实进行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并将环境责任报告纳入年度会计报告,并接受第三方独立审计,将有效地规避环境风险,把握有助于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实现绿色制造、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的统一,进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发展县域绿色经济有助于提升生态文明保护意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经过了探索、起步、全面发展阶段后,进入战略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环境保护从一开始就是政府主导下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监督监察体系。一方面,这是因为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等制度的构建滞后于环保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企业、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匮乏、缺失造成了这一强制性体系的采用。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意识提升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所建立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发展绿色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能有效提高企业及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与各方面。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绿色经济的路径


创新管理思维,提高管理水平。县域地区的管理者对于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县域管理人员应转变思维方式,摒弃以罚代管的老旧管理模式,树立全面可持续发展观,明确企业活动不能仅满足于经济发展,而应对其相关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及全面保护,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实践中,管理者既要建立绿色经济发展思维,也可以通过指导创建好绿色发展示范项目,由点及面,建立绿色发展产业,建立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县域绿色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同时,管理者可以主动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进行管理,有效运用与绿色发展有关的大数据,揭露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不断提升管理和治理的效能,做到对环境问题提前预警、跟踪管理、逐步优化,不断提升政府有效的管理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加快构建产业的绿色、可持续转型升级。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利用先进环保技术带动传统行业,以传统行业保障新兴产业。具体措施如下:首先,积极引导发展新型工业。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要立足于区域实际,坚持重点引进那些节能环保、有发展规模的高端制造业等产业,并结合“互联网+”等行动计划,加快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坚决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其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就是要把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等作为生态农业的重要标签,积极鼓励农户及农业企业使用安全绿色的有机肥料,并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标准的检验检测体系,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绿色、环保、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最后,积极推动新型旅游产业。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深度整合县域内的自然资源,深入发掘区域内的民俗文化,因地制宜地打造出一批影响力大的人文、自然景区。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扩大品牌影响力。


发挥考核、监督机制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指挥棒作用。如何将顶层设计落地,如何将生态环境这一自然资本纳入微观经济成本核算体系以及宏观经济的统计核算体系中,是让绿水青山转变为可计量、可考核的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县域政府在绿色发展的年度考核体系中,应减少县市区等GDP考核指标,充分考量经济绿色化、发展动能绿色化、协同发展绿色化等能力,充分发挥绿色考核的导向作用。就企业绿色绩效评价体系构建而言,应充分考虑企业的能源效率、水资源效率、温室气体排放、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及产品的环保性等指标,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政治文明、生态文化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社会文明等方面全面评价,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注重绿色绩效指标与财务指标的结合、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的结合。


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匮乏和流失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一大阻力。但是,发展绿色经济要求复合型“绿色+经济”人才的出现。这就需要县域地区大力推行优惠政策,改变用人思路,不断吸引优秀人才来县发展。不仅要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还要注重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各县区可以与知名高校合作邀请各大高校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承接学生调研活动,用专业知识应对实际问题,通过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基础,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加强县域地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在普及经济管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加强环境经济学、环境生态学、环境法学、环境工程学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宣传,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以满足通过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并利用本地人才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提供契合区域发展的实际建议,不断学习开拓思路,创新管理模式,为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出谋划策。


加强技术投入,以高科技推动县域发展绿色经济。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技术基础。在大数据背景下,移动互联网、传感器、卫星遥感等技术,可以实时检测环境资源的变化,使对森林、湖泊、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实时监管成为可能,这项技术不仅有利于国家对各个地区自然资源的监管更加便利,也有助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为识别绿色发展中的风险点,发现问题和寻找审计线索提供有力支撑,有效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必然会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发展绿色经济不仅要求企业有良好的经济业务状况,还要求对环境保护尽应尽的责任,并配合严厉的惩罚,通过各种制度和管理倒逼企业做对环境保护有利的事,落实环保政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宇舟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