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1第六期

【调查研究】脱贫攻坚精神中蕴含的时代价值

发布:2021/06/08 15:49  作者:康有娟 王慧芳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1年6月刊  阅读量:

脱贫攻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在这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脱贫攻坚精神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并与乡村振兴形成了完美衔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之路,为世界贫困国家和贫困民族提供了解决贫困问题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


第一,教育助脱贫。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振兴之基,立身之本。贫困地区的受教育程度,显得尤为重要。贫困地区的教育存在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阻碍了贫困人口提高自身素质和融入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为了解决教育问题,党中央实施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从体制机制入手,通过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优秀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待遇、减免贫困学生费用等有效措施,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第二,政策保脱贫。为推动农村贫困地区脱贫,党中央出台系列政策,投入大量人力财力,通过加强交通、通信、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贫困地区出行条件、居住环境。同时,通过科学规划,增加种地补贴,增设各种公益岗位等有效措施,引导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实现了脱真贫。


第三,人才帮脱贫。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因受观念落后、教育水平低、职业技能差等制约,缺乏主动脱贫的意识和动力、能力。在脱贫攻坚战中,各地选派了大量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进驻贫困村进行帮扶,广大驻村干部深入贫困山村,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针对实际情况,实行一户一策,为每家每户制定脱贫计划,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帮助贫困人口树立信心,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他们与贫困人口心连心共发展的精神,真正体现了党和政府为人民做实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伟大力量。

 

实现了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第一,发展乡村经济是保护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立足之基。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造福人民的伟大创举。大力推进乡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乡村经济建设,满足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的条件。农村人口虽然已经实现了脱贫,但脱贫的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要防止出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返贫的现象,脱贫最难的是可持续,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加强对脱贫攻坚成果的保护,在保护成果的同时,继续大力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第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是保护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在脱贫攻坚中,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是重要一环。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基于乡村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制订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措施,建立科学的生态环境制度体系,从而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这既保护了脱贫攻坚成果,也由此推动了乡村振兴的进一步加快发展。


第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内在一致性。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脱贫攻坚成果需要依靠乡村振兴来巩固。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这也意味着我们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绝对贫困已经不复存在,但相对贫困依然存在,在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要实现全体农业农村现代化,就必须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齐头并进。这既巩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也为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保障,由此可以看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内在一致性。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之路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思想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贫困的内涵是指生产资料贫困、生活条件贫困及精神贫困。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社会贫困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异化和剥削制度让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正是立足于这样的现实情况,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灭私有制,建立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无产阶级专政,并最终形成了反贫困理论。我们党自成立起,就一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也正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的脱贫攻坚才最终完成。


第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扶贫工作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从最初出台一系列救济政策到开发扶贫与社会保障并举;从单一扶贫到全社会扶贫,最终形成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主导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模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保证,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扶贫政策、体制机制创新,发动全体人民,发挥最大优势,从而提高了扶贫的效率,提升了扶贫人员的能力,最终帮助贫困人口实现了全面脱贫。


第三,坚决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一直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重要的使命,这同时也是脱贫攻坚的使命。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发展成果共享的富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一直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重要使命,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才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我们党更把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放在了重要位置,矢志不渝地坚持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伟大之处。

 

贡献了世界消除贫困的中国方案和智慧


第一,为世界贫困国家和民族总结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历史经验。法国经济学家米歇尔·阿列塔指出:“中国的扶贫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学习。”在脱贫的过程中,我们国家一边总结经验,一边加强实践指导。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了脱贫的五条经验,即“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正是我们党对脱贫经验的总结,才使中国消灭了传统意义上的“绝对贫困”,在脱贫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坚持精准扶贫的要义,精准施策,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将真抓实干落到了实处。正是这样,才打赢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第二,为世界贫困国家和民族消除贫困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在新时代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向前推进,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给世界那些贫困国家和贫困民族带来了希望,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贫困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的脱贫攻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共产党不仅仅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关注全世界人民的发展,并始终将为整个人类作贡献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反贫困的命运共同体,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努力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康有娟 王慧芳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