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1第六期

【调查研究】县域经济中企业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发布:2021/06/08 15:51  作者:纪天予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1年6月刊  阅读量:

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承载着我国80%以上的人口与60%的经济规模。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振兴乡村经济及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并在促进社会稳定与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在县域经济中肩负着重大职责,然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因此,企业应强化自身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有效预防法律风险,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助推力。

 

企业法律风险定义


就风险概念而言,需立足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不同角度其定义也不相同。学界将风险定义为:预期与未来具体结果之间出现差异导致不良后果的可能性。而企业法律风险指的是法律落实过程中,行为人法律行为不规范,引起与企业预期目标相悖的不良后果可能性。法律风险虽不是违法风险,但全部诱发法律风险的行为均属于不规范行为。在外延上,企业法律风险同企业经济活动、经验管理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其泛指在经济活动和经验管理过程中企业可能出现的各种法律风险,如管理层违法犯罪风险、合法法律风险、企业侵权纠纷法律风险、劳务关系法律风险、合法管理法律风险等。


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


一是治理法律风险。在我国《公司法》中,明确规定了企业注册时股东出资额及年限,然而,县域经济中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数股东注册方面存在虚构现象。通过调查得知,大多数企业表面上符合《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标准,而事实上基本都是一人股东或“夫妻店”“亲属店”;企业相关规章制度只限于形式,注册时没有细致地研究公司章程,大多数条款均是泛泛而谈,并未彰显出章程存在的价值;对于组织结构的设计,企业往往不重视。大多数企业组织结构较为模糊,权责不明,决策不科学、不民主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是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对于县域经济下的中小型企业,签订合同时并未重点审查对方资格及实际履约能力,虽然有的企业聘请了律师起草合同,剩下的均采取订单或网上下载格式合同,有的甚至只是口头约定。在这一情形下,合同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并未发挥作用。


三是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劳动合同法》的实行,无疑是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违法成本、用工风险等。该法律对企业的要求较为严格,若依然根据以往传统经验来处理劳动合同,企业必然会面临不利的后果。在县域经济活动中,企业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则制度屈指可数,真正贯彻到位的更是少之又少。劳动合同签订中,很少企业采取规范劳动合同签订或聘请专业律师起草劳动合同,劳动诉讼案件持续增长,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法律风险较大。


对于以上所存在的法律风险,县域经济活动中各企业重视程度较低,这无疑会存在诱发各种隐患的风险。企业中的法务部门形同虚设,未得到高层重视,没有真正参与到企业战略中。同时,针对法律风险的防范而言,企业投入不足,法律培训较少,虽然聘请了法律顾问,但是其目的在于解决事后法律纠纷,未进行事前预防风险。由于企业发展进程的各个环节中,法律服务并未进行渗透,难以及时排除法律隐患,一旦爆发则会造成严重的法律危机。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一是增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应注重领导及员工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及制度意识的培养,明确自身职责及义务,有效预防内部矛盾的出现,确保企业能够在法律约束下规范、稳定运行,获取最大化经营效益。积极强化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应意识到法律风险的根源所在,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其一,强化领导法律风险意识。领导是整个企业的核心,促领导树立法律风险意识,可发挥强有力的引导力,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其二,强化职工法律风险意识,可第一时间发现企业生产各环节存在的法律漏洞,并及时弥补。其三,增强企业内部法律控制效果,确保各管理环节能够有效运转。


二是建立并完善企业法律风险监管制度。在经营活动时,企业应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法律风险监督机制。为了能够构建良好的法律风险监管机制,可从如下几点入手:首先,企业应设置法律风险策略商讨部门及决策审判部门,重点审阅企业重要事务。其次,企业应设立重要事务处理部门。最后,企业应完善并执行法律顾问聘用制度。在企业制定法律风险监管制度时,企业重大事务决策部门、法律事件负责人及外聘法律顾问应积极履行自身职责,提高法律风险监管效率与质量。


三是构建可行的企业治理制度。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治理结构可有效预防经营风险的出现。现阶段,县域经济下的企业主要分为市场导向与银行控制两种治理方式,随着经济与社会改革进程的加快,这两种模式渐渐趋于一致。企业治理成效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方向,为了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应注重自身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对股东人数、股权变动、股东类型及持有股份份额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股权计划。同时,为了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企业还应对各方的经济利益进行有效平衡,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果可确保决策的民主,所以股权最好相对集中,在对股东及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监督有限制的前提下,保证企业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及执行成效。


四是构建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属于企业中十分常见的交易方式之一,也是民商事处理相互关系的法律依据,以及纠纷根源。企业对法律事务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增强合同风险管理,建立正确的合同法律风险监管机制,对合同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简而言之,合同管理制度涉及文本、档案、专用章,以及合同拟定、审核、执行等相关环节。同时,对合同事务进行承办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构建专门承办部门,立足于合同管理机制开展各项工作,并与有关部门积极合作。


五是健全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防控制度。企业应制定并实施科学合法的方法,严格遵照法律规范开展劳动人员合同签署、合同管理、薪酬支付、职员变动处理及违法行为处罚等一系列工作。在完善人力资源风险防控制度前,企业应加强职员离岗工作的处理,针对不同离职原因的职员采取相对应的管理方法,预防劳务争议事件的出现。同时,针对企业机密相关人员的管理,企业应采取恰当的方法,如出入境法律条文的制定、职员薪酬的明确及出境补偿资金等。另外,企业还应建立健全严格的仲裁案件管理体系,对于违反法规的职员应实施有效的控制方法,确保企业权益的合法性。


六是加强企业内外部之间的沟通。企业法律顾问应根据企业业务发展需求,积极处理好企业同政府的管理、纳税、公司劳动合同关系、保险事务等。由于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法务部门应积极同外界联系,加强沟通,对法律动态变化了如指掌。另外,法务部门应积极同其他部门沟通,确保多方都能够共享信息,逐步构建起法律工作限期介入业务的模式,促使法律人员对业务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与处理问题,进而有效预防法律风险的出现。


对于县域经济下的企业而言,法律风险的管理直接决定其发展方向,决定其经济效益。因此,经营过程中企业应制定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真正意识到法律风险防范的关键性、动态性。同时,及时预测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在建立健全应对措施的前提下予以有效监督,进一步强化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增强自我市场竞争力,促使县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南昌大学法学院 纪天予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