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名家专栏 /李后强

构建“汉源农村组织学”

发布:2021/08/06 12:36  作者:李后强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1年8月刊  阅读量:

汉源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山河壮美。汉源是农耕文化的弘扬者,脱贫攻坚的胜利者,农村组织的创新者,《西游记》原型所在地,西南汉文化发源地。汉源是野生花椒人工栽培地,中国花椒第一县。汉源花椒自古为贡品、祭品、药品、定情物、避邪物,在《诗经》《山海经》等古籍中有记载。“汉源花椒啤酒”受到痛风患者的热烈欢迎,汉源甜樱桃誉满全国,红富士苹果家喻户晓。汉源是乡村振兴的先行者、活化石、试验场、示范地,基本形成了“汉源模式”。汉源是一个让人着迷的地方,创造了很多奇迹,值得研究总结的实践工作很多。我们在20193月曾经提出构建“汉源经济学”的设想,舆论反响很大。今天,从乡村“五个振兴”特别是“组织振兴”方面提出构建“汉源农村组织学”的畅想,供讨论。

 

组织(tissue)和组织学最早来自生物学领域。组织是指具有某种机能和构造的社会性的细胞群,通常把具有同一功能、形态的细胞群叫做组织。比如动物组织,根据其形态、机能或是发生的不同,而区别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根据构成细胞的种类,又可分为单一组织和复合组织等。在植物学上,则根据构成细胞的发育阶段,区分为分生组织和永久组织,总之有各种各样的分类。一般认为,组织是指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晰观察的微细结构,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是医学科学中解剖学的一个分支。组织学覆盖很多领域,除开医学上的组织学,还有管理行为上的组织学。医学组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体,并借助于对高等动物的研究来解释一些重要生理现象。行为组织学(亦称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结构对组织行为的影响规律,以提高组织管理有效性的学科。农村组织学属于行为组织学、农村社会学和农村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汉源在组织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辉方面有许多创新和成就,因此初步构建了“汉源农村组织学”。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发表演讲  翟琨 摄.jpg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发表演讲 翟琨    


第一关于组织和农村组织学


我们从社会管理和治理角度来谈组织学。从广义上说,组织(organization)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组织等等。狭义的组织专门指人群而言,运用于社会管理之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组织不仅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社会的基础。从管理学的角度,组织是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精心设计的结构与有意识协调的活动系统和社会实体,同时又同外部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换句话说,组织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为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活动规律结合起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开放系统。简单来说,组织就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汉源农村组织学”是指在农民、农村、农业工作中,汉源创造的针对基层自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的原则理念方法方式,核心是党建引领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进步与繁荣。

 

第二乡村振兴的关键是组织振兴


脱贫攻坚结束,经过五年过渡期后就是全面的乡村振兴。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于20214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内容包括总则、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组织建设、城乡融合、扶持措施、监督检查等部分。此法律中的乡村,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包括乡镇和村庄等。此法律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振兴促进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乡村振兴促进工作。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五个振兴”,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关键是组织振兴,组织振兴的关键是农村党组织,这是基础性的保障,要大胆创新。通过建好基层党组织,抓好战斗堡垒,切实发挥领导、检查、督促作用,把村民自治组织、村级集体组织、社区组织、社会组织、互助性经济组织等建设好、发展好,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把留守人员组织起来,把回乡农民工组织起来,把城市下乡人员组织起来。坚持党领导一切原则,坚持党建工作与“三农”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科学巧妙地处理好党组织领导权与村委会自治权的关系,抓党建与抓经济的关系,党员权利与党员义务的关系,把党组织领导权渗透到农村工作和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把“支部建在连上”(毛泽东19279月),作为乡村振兴的取胜法宝。汉源九襄镇“民宿联盟”就有餐饮党小组、客房党小组、后勤党小组、卫生保洁党小组等。还把党组织建在产业上,有甜樱桃党支部、花椒党支部、养牛党支部等。


四川汉源(王主玉 摄).JPG    

四川汉源 王主玉 摄    

 

第三组织振兴要突出农民合作社发展


乡村振兴,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处理好农村党组织与农民合作社的关系,推广“党支部+农民合作社”等实践模式,突出党支部在引领带动农民合作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经过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逐步组织引导农民通过发展互助组、初级社等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迅速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之后,以生产、供销、信用为主的“三大合作社”在农村普遍建立起来。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103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后来201712月经过了修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而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这是一个为了确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资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行为的法规,于200771日起施行,自此我国农民合作社走上了依法发展的快车道。截至202011月,全国农民合作社达到224.1万家,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辐射带动近一半的农户。农民合作社加强社际联合,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收益,组建联合社1.3万余家,社均带动12个单体合作社,经营收入是单体合作社近4倍。贫困地区共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72万家,吸纳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发展乡村产业。

发展农民合作社有法律保证,可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系千家万户的农民、理顺千头万绪的关系。要正视发展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譬如,许多地方存在虚假成立的“空壳社”和以套取国家扶持政策和财政补贴为目的的“套牌社”。合作社普遍存在实力不强、运行不规范、创新发展不足、服务带动能力差等问题。个别合作社还存在违法占地、非法集资、涉黑垄断农业资源、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农村党组织要清楚地认识到,农民合作社从产生到发展再到完善有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发展实践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往往与特定阶段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农户特征、市场条件、制度环境等有关,对其评判要坚持历史辩证的观点,具有发展前瞻的眼光。既要注重从合作社是否为农民提供了有效服务、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增加了农民收入的实际效果等方面出发,包容其在现实中对原则与法律规定的变通,也要毫不动摇地坚守制度与法律底线,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的规范提升。

 

第四规范农民合作社要体现经济规律和治理特点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合作经济。合作经济是一个全球性的概念。据有关学者研究,早在19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就开始了合作经济的探索。以欧文、傅立叶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就开始进行合作经济的探索,成立了一些生产、生活高度集中统一的合作社,由于脱离实际都以失败告终。1844年,为了应对零售商的盘剥,英国罗虚代尔镇28名纺织工人组建了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社的诞生。到20世纪30年代,先锋社社员发展到4万多人,创办了屠宰场、加工厂,拥有上百家分店。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其章程规定的社员入社、退社自由,管理充分民主,按社员的交易额分配盈余等原则,同时也激发了欧美其他地区劳动者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罗虚代尔原则也被各国合作社所采纳,形成了国际公认的合作社原则。18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在英国伦敦成立,标志着合作经济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1946年,国际合作社联盟成为获得联合国咨询地位的非政府性机构,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享有第一咨询地位。国际合作社联盟有来自120多个国家的240多个成员组织,代表着7亿多合作社社员,社员遍布全世界。


中国农民合作社最基本的特征是自愿、自治和民主管理。合作社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组织形式,其内部制度与公司型企业相比有着本质区别。股份公司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建立在企业利润基础上的资本联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资本量”的多寡直接决定盈余分配情况。在合作社内部,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成员在合作社中的“股金”,而是“交易”。合作社的主要功能是为社员提供交易上所需的服务。合作社与社员的交易不以营利为目的。合作社的盈余除了一小部分留作公共积累外,大部分要根据社员与合作社发生的交易额的多少进行分配。实行按股分红与按交易额分红相结合,以按交易额分红为主,是合作社分配制度的基本特征。当然,合作社与其他经济主体的交易也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概括起来,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基本特征是:


一是在组织构成上,合作社以农民作为经济主体,主要由进行同类农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公民、企业、事业单位联合而成,农民至少占成员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从而构建了新的组织形式。二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合作社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劳动和资本的联合,从而形成了新的所有制结构。三是在收益分配上,合作社对内部成员不以营利为目的,将利润返还给成员,从而形成了新的收益分配制度。四是在管理机制上,合作社实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等原则,建构了新的经营管理体制。


抓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着力点要落在农民合作社的规范提升上。一是强化党委政府对合作社规范发展的监管职责,加大对合作社的登记、检查与监督力度。既要充分尊重合作社发展实践的复杂性与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也要对确属不符合法律法规的“空壳社”和“套牌社”等予以注销清退,对涉黑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二是以高质量创建为抓手,以促进领办人和农民激励兼容为核心,逐步强化农民成员在合作社中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提升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三是依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探索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拓宽以农村社区为基本单位组建合作社的道路。围绕乡村振兴大力拓展农业功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强化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提升与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推动农民合作社同一类型、区域、行业、产业链或跨区域、产业、行业纵横联合,逐步做大做强一批管理民主化、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社会反响好的农民合作社。

 

第五汉源构建农村组织学的有益探索


国家对农民合作社发展有三个方面的重点要求:一是规范发展,二是提升质量,三是增强服务带动能力。四川汉源在规范、提质、强能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实践,经验可贵。汉源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对农村组织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做法可学。第一是界定了农村组织学的内涵,即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辉的整合协调活动,对象是农民及其组织,关键是党建引领,重点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二是明确了农村组织学的外延,就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村党组织、村级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社的创新发展,是农村社会学和行为学的有益拓展。第三是切实解决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现代化中的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为农民合作社紧扣目的性、正规性和稳定性发展积累了好经验和好做法。汉源农村组织学,解决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缺失、弱化、虚化、淡化和不认真、不得力、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在规模化、规范化、规律化等方面作了探索,杜绝了“空壳社”和“套牌社”,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新贡献,特别是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开拓了新境界。20203月汉源县被推荐为2020年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国家级试点县。在试点工作中,汉源县坚持把农民合作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重要支撑和重要保障,不断探索解决农民合作社人才、技术、龙头、品牌、营销等问题,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方式多样的具有时代特色和雅安特点的“汉源新路”。


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一是培育本土人才。建立本县“土专家”“田秀才”千人人才技术库,积极引导本土实用技能型人才领办农民合作社,选派农业科技、农业经济管理等专业人才到农民合作社开展指导服务,改进生产技术,规范经营方式,提升本土人才领办的农民合作社质量984家。二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按照《汉源县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引进高学历人才88人,对农民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并持续跟踪服务。并定向回引返乡农民工,建立优秀农民工数据库,并从中筛选创办农民合作社重点培养对象,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服务。


解决营销平台问题。一是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打造全国首个山区农业数字经济平台、设立汉源花椒天猫旗舰店、建立全市首个果岭云仓电子商务生态产业园。截至目前,累计引入电商服务企业15家,建设电商网点372个,覆盖全县90%的乡镇和85%的行政村。二是加快完善物流体系。抓住汉源被确定为全国6个“邮政+农民合作社生态圈”试点县之一的契机,引入中国邮政、顺丰、申通等20家大型快递物流企业落户,在优化运输速度、运输方式等方面大力合作。截至目前,全县农民合作社通过寄递物流外销农产品达7万吨。三是搭建宣传推介平台。多渠道、高频次、多方式宣传推介特色农产品,与大媒体形成长期合作机制,连续八年举办阳光花海、康养胜地旅游文化月活动,持续推介甜樱桃、花椒、葡萄、白凤桃等采摘节,吸引客商与合作社开展合作,有效提升汉源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解决龙头企业问题。积极与中国邮政、阿里巴巴深度合作,依托五丰黎红、永丰和等龙头企业的研发基础、销售渠道、市场优势,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农餐对接、农超对接等方式,抓住数字经济机遇,解决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农产品和消费者无缝对接。截至目前,共计274家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解决技术服务问题。与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构建“专家+农技人员+农村技术人才”技术服务体系。创建阿牛农场APP,定期在平台开展“云培训”,打破传统学习地域性、时间性局限,高效快捷为合作社、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服务。


解决品牌发展问题。支持农民合作社打造自有品牌和利用区域公共品牌,大力开展农产品品牌申报和认证工作,提升“汉源红”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价值。截至目前,雅安市汉源县合作社认证注册商标28个,合作社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11个。全县农民合作社1040多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8家,省级示范社11家,市级示范社49家。


今天的汉源已经创造了奇迹,明天的汉源将带来更多惊喜。他们将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助农、扶农、富农的功能作用,不断增强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使农民合作社成为乡村振兴、引导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坚力量,不断丰富和发展农村组织学。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李后强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