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2年第9期

【谈发展】立足特色 分类推进四川城乡融合发展

发布:2022/09/05 15:08  作者:高波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2年9月刊》  阅读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发展阶段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县域经济是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以县城为核心,以乡镇为枢纽,以农村为腹地;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性是县域经济区别于市域经济的主要特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带动作用。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十分关心乡村振兴的推进情况。在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王晓晖强调要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平衡,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人口差异大,结合各地发展实际,分类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四川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选择。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需要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021年、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有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

 

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粮稳天下安。2022年2月以来的俄乌冲突,推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引发对全球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21年,四川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眉山期间,要求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要依靠现代化的农业科技、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化的服务组织和成体系的仓储物流网络。四川多数县以农业为基本产业,以粮食为主要农作物。县城是现代农业发展中所需资本、装备、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的集聚地,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消费市场。其发展质量越高,对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带动力就越强,就越能保障粮食安全。

 

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0年底,四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自2021年开始,乡村振兴成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心。县城的要素集聚和资源整合能力较强,能够促进乡村三次产业有机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助力农民稳定增收致富。同时,县城还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当地消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较为系统、完善的科教文卫服务,缓解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更好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而发展的前提是生态优先、绿色低碳。2021年,长江经济带沿江11个省市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总量,均占到了全国整体的50%左右,地位举足轻重。四川位于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对中下游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四川省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出台了《四川省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关于全面落实湖长制的实施意见》,设置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统筹推进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县级地区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关系着相关政策的落地落实。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息息相关,进而会影响长江经济带广大农村地区的土壤、空气和水资源保护。

 

分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鉴于四川各县发展差异较大的现状,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结合各地自身实际和主体功能定位,尊重农民主体、坚持因地制宜,在确保粮食安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分类推进五大经济区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坚持“全省一盘棋”,引导五大经济区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最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要重点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农产品“绿色生产+精深加工+农业科技”一体化农业产业园区、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农机农资制造基地、成都市优势工业产业(如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配套生产基地、城市居民短期休闲度假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示范引领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川南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要重点围绕长江黄金水道、优质白酒产业基地建设,与长江中下游港口联动发展,开展铁水、公铁“一单制”联运协作,提升商品通江入海运输能力;以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全国知名白酒企业为核心,建设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打造设计包装、白酒酿造、物流运输、商业保理、电商平台等于一体的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夯实县域经济产业基础。

 

三是川东北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要重点围绕川陕革命老区红军文化、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发展、农民工劳务输出,深度挖掘、持续发扬红军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开发高附加值红色文旅商品,推动红色教育基地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农家乐等深度融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在输出高技能务工人员的同时,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就业的良好环境。

 

四是攀西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要重点围绕钒钛和稀土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安宁河谷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延长钒钛、稀土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抢抓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打造风、光、水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做大做特做优花卉林木、热带水果、烟叶产业;持续健全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生态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五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县域经济发展。要重点围绕清洁能源基地、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生态文化旅游基地建设,有序开发水电、风电、光伏、地热等清洁能源,提升电力外送能力;发展牦牛、藏香猪、藏绵羊等高原优势畜牧业和错季蔬菜、汉藏药材等高原特色种植业;统筹自然风光、长征文化、藏羌特色,提升全域旅游格局。打好生态、文旅、碳汇交易等绿色产业牌,带动农业、加工业、服务业互动融合。

 

六是探索建立五大经济区县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围绕成都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开发以成都为重要市场的食品饮料、花卉果蔬、旅游产品等商品和服务。利用成都科研院所和人才密集的优势,建立“总部在成都、基地在县域”“研发在成都、生产在县域”的产学研协同模式。考虑到成都市建设用地、工业用地需求量大而可利用土地资源不足,可通过与土地指标相对充裕地区进行耕地增减挂钩,推动用地指标适度向成都集中,土地增值收益全部用于当地农村发展。建立健全四川长江流域生态协同治理机制,作为长江流域生态改善受益方的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对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攀西经济区等贡献方给予适当经济补偿,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七是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第三方评价,以评促建。以社会力量为主,组建第三方评估专业委员会,常态化开展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评价。发布城乡融合发展年度指数报告、年度发展工作报告。强化政策引导作用,通过全面客观评价城乡融合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为省级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指导市(州)、县(区)制定导向清晰、对象精准的具体措施提供参考,助力形成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四川城乡融合发展格局。(高波 四川能投金鼎产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