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2年第9期

【调查研究】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建设实证分析——以甘肃省广河县为例

发布:2022/09/05 17:31  作者:王荟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2年9月刊》  阅读量:

[摘要]  2020年2月28日,广河县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小康顺利建成,着力开展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广河县“三农”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在分析广河县城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打通基础设施建设瓶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广河县;乡村振兴;“三农”工作;城乡建设

[作者单位]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在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民族地区的甘肃省广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破解资源禀赋贫乏、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产业发展不平衡、转型升级难度大、民生领域欠账多、生态治理任务重等诸多难题,打通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成为广河县当前的重要工作。

 

广河县“三农”发展概况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河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精准精细“绣花式”扶贫要求,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5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3640户、7516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达到7022元。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成功摘掉了贫困县帽子,消除了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十三五”期间,广河县每年完成旱作农业推广36万亩以上,依托旱作农业基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每年推广粮改饲20万亩,加工饲草100万吨左右,利用丰富的饲草优势,加大奖补和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基础母畜和绿色生态养殖为主的牛羊产业,成为群众普惠增收的主导产业。大力开辟劳务基地,面向东南沿海地区加大劳务输转力度,累计输转劳务人员29.54万人次,收入53.5亿元。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8914元。

 

——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广河县进一步优化城镇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县城东西区建设和三甲集开发,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危旧房改造,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向贫困村倾斜,持续加大投入,贫困群众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行路难等问题全面解决。

 

——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广河县坚持民生优先,推进覆盖城乡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精准全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效明显。多渠道拓宽就业,设立公益性岗位2476个;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7.5%;认真落实全民健康政策措施,脱贫人口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全部签约了家庭医生,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累计为3238名脱困户办理慢病卡;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提高到75%、98.5%、95.8%;着力改善医疗卫生基础条件,9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达标,102个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全部配备合格村医;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住房保障工作扎实推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

 

——资源贫乏,掣肘区域发展。广河县自然地理条件恶劣,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1公顷。县内矿产资源贫乏,旱灾、雹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瓶颈制约明显。广河县交通基础路网、城乡交通基础设施衔接、道路通畅率、城乡客货运输站场体系构建还有诸多不足。水利方面,广河县虽然具备一定的水资源优势,但在实施农田水利工程、节水工程,提高渠系水有效利用率等方面还欠缺深入。能源供应方面,清洁能源、新型能源网络的建设和进一步普及还存在不足。

 

——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脱贫固效谋振兴任务艰巨。对标临夏州和甘肃省的相关经济指标,广河县差距明显。2020年,广河县GDP为18亿元,人均GDP为0.60万元,仅为同期临夏州人均GDP1.6万元的不到四成,远远低于同期甘肃省人均GDP3.6万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257元,略低于同期临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38元,仅为同期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22元的66%。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14元,略高于同期临夏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13元,但依然低于同期甘肃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4元。

 

——产业发展不平衡,转型升级难度大。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广河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现代化水平低、产业链条不完善,牛羊产业缺乏牛羊肉精深加工企业;工业企业发展规模小、层次低,发展质量不高,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强;文旅、餐饮等服务产业发展比较滞后,电商主体数量依然较少,电商应用普及程度亦不高。

 

——民生领域欠账多,生态治理任务重。教育、医疗事业发展与群众的期待还不相适应,民生保障还有不少短板弱项;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人才难引进和留不住的问题比较突出;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等方面依然任务繁重,在构筑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方面责任重大。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广河县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关键领域发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夯基础、强支撑,着力打通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大力加强交通、水利、能源、城市配套设施、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基础设施质量,全方位增强发展支撑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一是要织好安全便捷交通网。要立足城乡统筹发展,统筹规划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等内容,加强城乡交通基础设施衔接,整合城乡综合交通运输资源,完善优化运输网络,提升城乡交通运输公共服务水平;要加快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建立配套管理机制;要巩固“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

 

二是要构筑畅通环保水利网。要着力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减灾体系及水资源供给体系。加强全县生态治理、水土保持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强区域供水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实施农田水利工程、节水工程,提高渠系水有效利用率,扩大灌溉面积,增加收入。

 

三是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住宅提升工程,提升农房居住舒适性和节能性,提升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实施农村环境清洁工程,不断提高农村环境整洁度,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保成果、重衔接,着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稳定增收和全面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配套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劳务协作;要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统筹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公共服务支撑,落实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和就业帮扶措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二是要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制度衔接到位。要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农村治理体系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服务能力;要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开展健康向上的乡村特色文化体育活动,完善村“五个一”(一部村规民约、一个村民议事会、一个道德评议会、一个禁毒禁赌会、一个红白理事会)制度建设;要优化乡村发展空间,结合自然生态、山水林田,着力优化高效集约的生产空间,建设好尺度适度、布局协调、功能有序的宜居生活空间。

 

——提能力、壮特色,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一是要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粮改饲推广面积,加大粮改饲奖补力度,通过以粮改饲促农牧业转型升级;要进一步实行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的“三位一体”培育,强化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培训,建立初、中、高“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培育制度。

 

二是要全力推动农牧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以基础母畜为主的牛羊产业,继续坚持“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有效模式,着力将广河打造成基础母畜繁育养殖基地;加快县城和三甲集牛羊市场、饲草市场建设,实施标准化牛羊屠宰及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延伸牛羊产业链条,提升牛羊产业发展水平;加强耕地保护,守牢耕地红线,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进一步推广旱作农业,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要全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机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要全面实施农特产品品牌营销,打造“广河牛羊肉”“广河皮革”知名地域品牌,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创建自主品牌;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加大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落实力度,重点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扶持、财政奖补和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保证农业特别是特色农业稳定增长;加快区域性专业市场、产地集散市场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加大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支持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鼓励农社对接、农超对接、直销直供、电子商务等现代新型流通业态发展,构建高效、便捷、快速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增收入、促消费,着力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一是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着力缩小贫富差距。要全面落实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养老保险政策,消除城乡、身份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用人单位招聘不得设置户籍等限制性条件,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议探索农村土地集约化管理模式,探索跨村、跨乡联合生产模式,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二是要促进城乡消费结构良性升级。着力破除城乡要素,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开展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王荟)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