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2年第9期

【调查研究】后疫情下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发布:2022/09/05 17:23  作者:王艺霖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2年9月刊》  阅读量:

[摘要]  旅游经济收入包含国内旅游收入和国外游客入境旅游的经济收入。目前,我国旅游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内旅游,由于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国外旅游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东盟国家。特别是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国外入境旅游几乎处于停摆状态,现在旅游收入全靠国内旅游内循环支撑。针对疫情影响带来的旅游变化,在后疫情下,要通过产业融合创新协同发展、提升民族特色文化内涵、营销模式转变、旅游产业系统化等有效举措,推动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旅游业;旅游经济;“五一”假期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财经学院

 

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成熟的,随着人均收入提高,旅游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旅游经济收入已占到GDP总量的11.05%,但受疫情影响,2020年后有所下降。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将旅游经济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现已形成了研学旅游经济、乡村旅游经济等新模式,旅游业发展体系日趋完善。虽然在疫情防控下旅游经济增长放缓,但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尽量减少疫情对旅游业发展的冲击。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历程

 

纵观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观光旅游经济、休闲旅游经济、度假旅游经济、休闲高端游经济为支撑的四个发展阶段。我国的旅游经济早已从观光旅游经济过渡到休闲旅游经济、度假旅游经济阶段。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中国旅游业发展作为一个社会行业样本,体现了我国社会生活主要矛盾的转变。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格局大致每10年一次提升,40多年来经历了下列四个阶段:

 

第一个10年是初创阶段。1978年国家为改革开放大局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我国旅游业迈入发展历程,旅游经济开始出现。第二个10年是旅游产业化发展阶段,大致是从1986年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八五”计划期间。第三个10年是1998—2009年,GDP快速增长,“假日制度”推出,大众旅游活动风生水起,旅游商品市场繁荣兴旺,旅游业朝大众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第四个10年是“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阶段,将旅游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完善旅游业发展体系,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旅游经济发展为我国GDP增长、文化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旅游规模及收入受疫情影响较大。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因受疫情的冲击,国内游客为28.8亿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52.1%。其中,城镇居民游客为20.7亿人次,下降53.8%;农村居民游客8.1亿人次,下降47.0%。国内旅游收入22286亿元,下降61.1%。其中,城镇居民游客花费 17967 亿元,下降 62.2%;农村居民游客花费4320亿元,下降55.7%。2021年国内游客32.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城镇居民游客23.4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游客9.0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29191亿元,增长31.0%。由此看出,我国旅游经济受疫情冲击较大,并且主要是以城市旅游经济收入为支撑。

 

——居民旅游价格指数呈现翘尾趋势。受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居民旅游价格指数逐步回落,进入2021年居民旅游消费价格指数呈现翘尾趋势。原因在于,从供给方来看,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稳步推进,供给侧对于市场行情普遍看好,航空、客运、酒店等上游企业推动服务价格走高。从需求方来看,一是国内居民对高端品质旅游的追求度提升。二是疫情影响下居民对于旅游卫生要求提升,因此对住宿、交通、餐饮等配套服务的品质要求提高,推动消费价格走高。刚进入2022年,居民旅游消费价格指数还在增长,但4月以来受疫情冲击短暂下降。

 

——“五一”假期跟疫情形势联系紧密。2020年“五一”假期是国内疫情基本稳定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受疫情影响被压制的旅游需求在“五一”期间集中释放,推动国内旅游行业强势反弹,并带动上下游行业明显复苏。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2021年“五一”法定假期,全国国内公众出游总量2.3亿人次,同比上年增长达119.7%,按可比统计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总值的103.2%;实现国内旅游消费收入1132.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38.1%,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77.0%。2022年“五一”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同比减少30.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6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6.8亿元,同比减少42.9%,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44.0%。可见,“五一”假期旅游情况受疫情影响较大,游客出游意愿仍在,只要疫情得到控制,旅游业就能复苏。


 

2.jpg


——在线旅游、乡村旅游、冰雪游等特色板块发展抢眼。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稳步提升,以携程、同城为代表的在线旅游平台积极布局数字化生态,加深与上下游企业的深度融合,不断打造性价比高、体验良好的创新旅游项目。截至2021年末,我国在线旅游用户3.97亿,市场规模8625亿元。

 

其中乡村旅游,在新一轮乡村经济振兴发展背景条件下,通过不断完善乡村旅游生态、丰富乡村旅游内涵,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强大的助推器。目前,“乡村旅游+”形式不断涌现,以乡村环境为依托,加持绿色生态、红色文化、健康养老等概念,使得乡村旅游越发火热。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总体增长。2015—2019年我国旅游国际外汇收入规模连续增长,2019年中国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312.54亿美元,同比上升3.3%,近两年由于疫情原因大幅下降(如图)。东盟是中国入境旅游的第一大海外客源地,中国与东盟消费结构比较相近,交通便利,政治上交好,来自东盟的旅游外汇收入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旅游业不断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旅游外汇收入势必会不断增加,在我国旅游经济增长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经济来源属于体验经济,即消费者旅游是为获得良好的体验,应跟随市场需求发展方向,向高端化发展。在我国目前的旅游经济发展中,还是存在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即旅游服务水平普遍较低,来自旅游服务的收入少,旅游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差异不明显,未产生规模效应。

 

在旅游人才方面,旅游人才学历较低,导游80%是本科以下,缺乏专业知识。而可以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导游占比不到15%。还缺少专业运动旅游人才,近年来新兴的冰雪游、度假游等,会涉及一些专业旅游运动,比如捕鱼、冲浪、滑雪,这些活动都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在我国旅游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就目前旅游人才的供给质量和数量来看,导游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指导游客体验科技产品、难以对外国游客提供讲解等,这些很显然是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要求的。

 

旅游市场需要进一步开拓,目前我国的旅游市场以国内旅游为主,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国内旅游也是以城市旅游为主,旅游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主要原因是我国旅游景点缺乏国际吸引力,没能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和展现文化内涵。而且城乡居民收入仍存在一定差距,城市旅游方式更为丰富,近年来新兴的乡村旅游还未得到完全发展。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阶段,意味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即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旅游经济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旅游经济拉动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发展方式也会迎来转变。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不仅靠经营开发一些旅游产品带来利润收入,还会产生联动和辐射效应,会带动餐饮、住宿业在内的其他行业发展。旅游业必须要通过融合创新,协同发展,提升民族特色文化内涵;营销模式转变、旅游产业系统化完善等。

 

——发掘原生态旅游景点。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在之前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当地特色,没有满足游客对原生态环境的需求。要发展低碳环保旅游,协调旅游开发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发展低耗能、低污染的旅游经济,尽量减少对旅游环境的破坏,促进旅游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促进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旅游经济发展应坚持市场经济的发展导向,我国面临巨大潜力的国际旅游市场,RCEP生效后,标志着我国与东盟的旅游合作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我国能抓住东盟这个旅游市场,会提高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经济增长的比重,很有可能扭转我国旅游外汇收入逆差的局面。应提高旅游人才素质,完善旅游业发展体系,推动中国旅游业走向世界,促进国内外旅游联动发展。

 

——深化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业是一项社会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发展处在新常态情况下,为进一步发挥旅游经济对经济结构优化的作用,应全面深化旅游业与我国文化、体育、金融等众多优势产业的进一步融合,构建区域综合性新产能。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自身品牌建设,打造网红大IP,打造高质量旅游景点,挖掘当地文化特色,通过品牌联名等方式,开发特色新潮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除此之外,要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禀赋,给予旅游产业养老服务、文化学习内涵,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与数字经济、“互联网+”、云计算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旅游项目。王艺霖)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