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2年第9期

【县域金融】新金融工具准则 在资产管理企业的应用

发布:2022/09/05 18:06  作者:胡海燕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2年9月刊》  阅读量:

[摘要]  随着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陆续实施,其中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政策的调整,对金融企业产生较大影响。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核心目的是减少人为报表利润操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执行新准则中,要准确理解和规范使用,提高金融资产分类的准确性,规范会计核算的一致性,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关键词]  新金融工具准则;资产管理;金融风险防控

[作者单位]  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自2018年1月1日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分期陆续执行以来,对于规范各类上市企业财务报告编制、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资产管理公司也于2022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作为金融企业的资产管理公司,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防控金融风险要求,准确理解新准则的核心要义,严格执行、规范使用,提高金融资产分类的准确性,规范会计核算的一致性。

 

新准则针对金融资产管理的变化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核心目的是减少人为报表利润操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新金融工具准则针对资产管理金融企业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在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方面,改变了以往基于合同特征和持有意图的资产分类依据,而是以基于商业模式和合同现金流特征来进行资产分类。只有当企业主体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发生改变时,才需要进行重分类。二是在金融资产减值的标准上,改变了以往基于已发生损失来确定是否计提减值,而是以基于逾期损失模型计提减值,因而导致损失更早地被确认,对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非不良金融资产以及全部不良金融资产的整个存续期间的预期损失,都将预先确认损失。

 

新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

 

金融资产分类判断的两大核心要素是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根据两大核心要素的不同,所有金融资产被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第二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第三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新准则对金融资产重分类的门槛较高,具体来说,改变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时,才可进行重分类。而业务模式的改变必须由高级管理层进行决策,且业务模式的改变对企业经营非常重要,并能够向外部各方证实。所以只有当企业开始或终止某项对其经营影响重大的活动(例如收购、处置或终止某一业务线)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才会发生变更,而在市场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改变对特定资产的持有意图,不属于业务模式变更。因此金融资产的分类一经确定,企业便无法随意变更,企业必须在金融资产的分类环节审慎考虑各项因素,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在资产管理公司的实际业务场景中,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判断是难点,企业必须严格把控利息,包括对货币时间价值、与未偿付本金金额相关的信用风险等的对价这把标尺。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的各项标品(基金、债券)、非标品(如信托产品、资管计划、非上市公司股权等)均无法通过SPPI测试(合同现金流测试),只能分类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资产管理公司如果作出如下五大类权益投资,则应当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第一类:被动投资型,应监管要求而投资、因贷款清收受偿的抵债股权等,公司无主动处置权或增加投资权。第二类:高分红蓝筹股,投资的收益目标不是通过短期价差来达成的,而是通过较长期间的分红(股息)。公司可以把这一类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下简称FVOCI),使得财务报表更准确地反映投资目标。第三类:战略性投资,对于有意但尚未形成为联营、合营或子公司的股权投资,当该投资仍处于金融资产的阶段,该投资一般不以短期的价格波动获利为目标,而是通过未来与被投资方的协同效应来获利。在该投资处于金融资产状态时,可以指定为FVOCI。第四类:权益性优先股,对于以长期获取股息为主要回报的权益类优先股投资,公司可以指定为FVOCI。第五类:公司内部的交叉持股,集团内不同公司持有对集团内某子公司的股权,在各公司层面未形成为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子公司的投资,而被确认为金融资产投资,各公司层面对这类股权投资可以指定为FVOCI。

 

新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减值

 

金融资产的减值与过去规定的、根据实际已发生减值损失确认减值准备的方法有着根本性不同。在预期信用损失法下,减值准备的计提不以减值的实际发生为前提,而是以未来可能的违约事件造成损失的期望值来计量当期应当确认的减值准备。

 

资产管理金融企业在进行减值的三个阶段中,要结合实际各项场景综合得出。第一阶段(正常类):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第二阶段(关注类):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按照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第三阶段(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按照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次级类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通常逾期90天以上至180天。可疑类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通常逾期180天以上。损失类为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贷款,并且银行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微乎其微。

 

新准则对资产管理企业的影响

 

一是金融资产重分类利于企业筹划利润。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上市股权、非标资产、理财产品公允价值变动均可计入当期损益,拓宽利润筹划渠道。

 

二是增加了会计信息理解的难度。新金融工具准则明确规定,金融企业在计量不同种类的负债以及资产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如历史成本以及公允价值。该规定就是为了让两个因素可以在整个计量中体现,即时间价值以及实现因素,继而对金融资产和负债进行直观的计量。这增加了会计从业者对会计理解的难度。

 

三是金融资产信用减值损失为企业提供了利润操纵的空间。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金融资产即使为正常类,也需预期信用损失并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当信用风险趋于平缓时,已提的减值准备还可以转回。故企业通过减值来操纵利润,调整减值准备金额进而调节企业利润。

 

四是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金融机构运行的透明度增加。在资产负债表中引入了公允价值,并对其进行计量,使得过去未被统一的原则目前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标准。金融机构可以将内部的金融交易成本、收益等如实地进行反映,便于监管部门对风险进行比较和监控,大大提升了金融机构运行的透明度,降低了金融机构运行的风险。同时,监管部门针对金融机构所运行的状况对现有的监管政策不断进行完善。

 

新准则下金融企业的应对策略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复杂性要求资产管理企业必须提高人员专业素养,提高金融资产分类的准确性,规范会计核算的一致性,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一是要加强培训,强化对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准确理解和规范使用。新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资产计量、资产减值管理、风险评估等方面都比之前的准则更加专业,而金融行业涉及面比较广,操作时仍会大量依赖专业人员的自主判断,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学习,研究吃透新准则各项规定的指导思想,准确理解并达到熟练应用。

 

二是搭建风险评估模型,并落地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对预期信用损失减值准备的方法与对已经确认的损失计提准备的方式相比,前者执行的难度较大。企业如果想准确计量预计未来信用风险,就要建立科学的、囊括市场大数据的风险评估体系,对金融资产预期的现金流进行合理的计算。(胡海燕)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