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2年第三期

【谈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发布:2022/03/02 17:01  作者:杨刚 何漓 郝丹丹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2年3月刊  阅读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倾力支持老区苏区特色产业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等”。四川南充是朱德元帅、张澜先生、罗瑞卿大将和张思德同志的家乡,是川陕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四川省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座谈会精神,坚持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着力建基地、育龙头、搞加工、创品牌、增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积极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统筹规划

园区布局合理化

 

一是优化完善园区规划。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统筹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和产业优势,紧密衔接全省“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围绕做好农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以编制乡镇及村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和发展规划为引领,精心编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规划,科学布局现代种养、加工物流、休闲观光、科技研发等功能板块,推进规模种养与加工流通相协调、服务设施与生产设施相配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衔接。

 

二是优化布局园区产业。对接全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围绕打造嘉陵江流域现代农业高效产业带,合理布局粮油、生猪、蔬菜、蚕桑、晚熟柑橘等主导产业,木本油料、中药材、牛羊、水产、酒业等特色产业,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冷链物流等先导性支撑产业,重点打造南部、阆中、营山等粮经饲优势区,大力培育南部、仪陇等晚熟柑橘产业园区和仪陇、蓬安等蚕桑产业园区,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增点扩面、提质增效。

 

三是整体提升园区能级。南充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78个,其中“国字号”农业园区5个、省星级园区5个,正处于整体成势、能级提升的关键阶段。要按照“重点突破、分类推进、全域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国、省、市、县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全力构建以国家级产业园为龙头、省级产业园为骨干、市县级产业园为基础的园区体系。到2025年,建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50个,其中“国字号”园区达到7个、省星级园区达到20个。

 

科技强园

园区建设标准化

 

一是突出设施标准化。大力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和智慧园区培育“五大工程”,积极推广应用大棚温室、喷灌滴灌、农技农具等现代农业装备,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全面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480万亩。

二是突出生产标准化。坚持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严守产地环境安全关、投入品生产使用关、流通销售质量安全关,建立健全贯穿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的规范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制定出台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推动入园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全覆盖、农产品可追溯全覆盖。到2025年,建成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350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500个。

三是突出服务标准化。按照“主体多元、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要求,加快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服务中心、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中心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大力发展“育秧外包、防治承包”的新型植保服务、“统一收割、统一打包”的专业农机服务、“联系市场、包收包销”的产品销售服务等园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转变、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

 

融合发展

园区产业链条化

 

一是着力推动农工融合。要坚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园区加工协同发展,依托粮油、畜禽、果蔬等特色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冷藏气调、烘干去湿、清洗分拣等初加工设施,大力推广品种专用、生产定制、产销对路等深加工模式,加快建设以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为引领的“1+8”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到2025年,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0户,实现主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68%以上、年精深加工能力300万吨以上。

 

二是着力推动农商融合。坚持模式创新、渠道创新,依托川东北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南充现代物流园,加快县(市、区)农产品鲜销市场、集散中心、配送中心、农村电商建设,积极探索主食加工、净菜配送、中央厨房配送等新模式,构建线上线下互动、实体网络共进、产供销一体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到2025年,建成鲜食农产品连锁店500家,新建互联网电商直销店100家,农产品销售额突破500亿元。

 

三是着力推动农旅融合。按照“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农趣”的要求,深度发掘现代农业园区的生态、休闲、文化功能,规划建设一批农业博览园、农业主题公园、农事体验园、农村康养园,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文创农业、乡村旅游,推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到2025年,创建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15个,打造休闲农业精品线路30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以上。

 

质量兴农

园区品牌高端化

 

一是突出特色创品牌。坚持因地制宜、优势优先,持续擦亮“果城”“绸都”等金字招牌,积极创建南充柑橘、西充香桃、仪陇生猪、高坪花椒等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园区,同步拓展优质蔬菜、蚕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园区,倾力打造“中国晚熟柑橘之乡”“中国木本油料之乡”“中国桑茶之乡”“中国蚕丝被之乡”。到2025年,建成晚熟柑橘精品基地60万亩、蚕桑(桑茶)示范基地20万亩。

 

二是注重质量兴品牌。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建立健全生产档案制度、产地准出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到2025年,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00个、有机农产品基地40万亩,农产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

 

三是强化营销树品牌。加快建立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和自媒体“三位一体”的宣传矩阵,充分利用农交会、农博会、亚洲有机论坛等活动平台,切实做好品牌包装、品牌塑造、品牌推广文章,全面提升“好充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川北凉粉、保宁醋、张飞牛肉、尚好桑茶等地方特色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到2025年,全市使用“好充食”品牌经营主体达到500家以上,品牌价值突破3亿元。

 

模式创新

园区主体多元化

 

一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突出规模种养、精深加工、农旅融合三大方向,持续实施基地拓展、兼并重组、集团发展、技改扩能、上市融资五大行动,通过税费减免、科技支持、保险贴息等方式,全力招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入园发展,孵化培育一批中小农业企业,推动形成大中小并举、上下游衔接、主配套结合的园区企业集群。到2025年,全市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0家以上。

 

二是大力培育专合组织。深入实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培育行动,探索建立现代农户家庭农场联盟,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大力推广土地入股、代耕代种、托管互换、园区经营等模式,推动园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效组织农民发展产业、分享红利、提高收益。到2025年,全市培育农业专合组织达到2000家以上。

 

三是积极引导农户入园。坚持联农带农、育农强农、惠农富农,积极探索“园区+业主+农户”“园区+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把入园农户培育成为龙头企业经理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引导农民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参与管护挣工资、入股经营分红利、托养托管得利润、返租倒包增收入。到2025年,全市入园农民达50万人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800元以上。

 

杨刚  何漓  郝丹丹

四川省南充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