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坐落于四川成都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世界规模第一的综合性单点医院,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内科研水平第一,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二。然而,与这一顶尖级医疗机构颇不相称的是,其腹地四川各市州基层医疗服务普遍滞后。相关数据显示,反映居民健康水平的多项指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值。
领先,意味着责任。华西医院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带动四川甚至西部地区基层医疗服务的提升?
四川省医学会全科医学专委会原主任委员、华西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李双庆介绍,华西医院将“强调以人为中心,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全科医学作为抓手,扩大“华西健康服务”辐射范围和深度,给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李双庆进行门诊教学
“全科医学的价值被低估”
“近几十年,我们国家医疗技术大幅提升,国人平均寿命也大幅提高。”在华西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苏巧俐刚刚结束当天上午的坐诊,一落座便向记者感叹道,“但是你们发现了吗?人们的寿命提高了,‘健康生命年’却没有同步提升。”很多人到了晚年病患缠身,仅仅延续着没有尊严、没有幸福感的生命。
作为全科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苏巧俐认为,“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全科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全科医学对人民健康维护的价值,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全科医学是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人、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如果说专科是以疾病为中心,目标是治愈具体的疾病,那么全科就是以人为中心,目标是维护整个人、他的家庭成员甚至社区成员的生命健康,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
很多人都是生病后才上医院。但疾病的产生,往往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高危人群到亚健康状态,再到疾病前期,最后到疾病的产生)。如果在产生疾病前就对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管理,那么就很可能不会到达疾病产生的程度。苏巧俐说:“疾病的前期管理,正是全科所擅长的。”因此,全科也更适合慢性病治疗——很多慢性病难以根治,但是借助全科医学进行科学的全程管理,能最大限度减少疾病对人的伤害。
我们对身体状况的掌握一般来自体检报告,但如果不从全科的角度分析体检报告,体检的意义就大打折扣。“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只要没有看到异常指标就把报告扔一边。”苏巧俐说,全科不仅要看报告本身,还要结合体检者生活环境、习惯、家庭成员情况来全面分析;不仅要看当下的指标,还要看潜在趋势——拿过去几年的体检报告来比对,从数据变动判断状况,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疾病进行风险评估,和患者共同决策,做好全程管理。
苏巧俐进行病房查房及教学
在苏巧俐看来,人们对全科的忽视还体现在挂号环节。一直以来,病人到医院大多是根据症状挂相应的专科。但人的疾病往往不止一种,专科医生从本专业进行诊断,就可能忽略其他疾病。所以,更有效的挂号方式应该是从全科到专科——先根据整体状况进行病情研判,然后转向相应的专科进行治疗。
苏巧俐开展病案教学
采访中,苏巧俐多次强调,在多数人一贯的意识里,疾病治疗的主体是医生,但是全科把医生和患者同视为主体,医生不仅关注病人的疾病,更关注病人对疾病的态度,不仅完成疾病医治,还要结合患者的实际,与患者共同优化他们生活的习惯。
苏巧俐在教学中
“作为全科医生,我们的成就感会来得更晚。专科医生的成就感来自治愈了疾病或抢救了患者,而我们的成就感可能来自服务对象活到八九十岁,无心梗、无脑栓、没有透析过,健健康康走完一生。”苏巧俐说道。
跋涉在普及全科的路上
“客观地说,在我们国家很多地区、很多医疗机构的专科门诊非常强大,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尤为重要的全科,却一直在人们的视野之外。”李双庆介绍,目前四川乃至全国,作为直接辐射各基层居民群众的县级人民医院,几乎都没有设置全科,“全科医学亟待得到决策层、主管部门应有的重视,医疗机构亟需建立相应科室,完善人才配备。当然,广大群众更需要提高对全科的认识。”
记者了解到,华西医院全科医学科在全国大型综合性医院中成立较早,过去曾叫“金卡国际医疗中心/全科医学科”。1999年,率先以独立建制开展全科医学医疗、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科室成立以来,致力于开展“全科-专科协同”门诊、“全科-专科整合型”住院治疗、全科-专科和医院-社区“双向转诊”以及家庭医生签约等全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如今,华西全科医学科是全国唯一的专注大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以及慢性病防治临床研究的国家“药品临床试验(GCP)全科医学专业基地”,并先后承担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2项、“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发表SCI、MEDLINE及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副主编、参编专著9部。
李双庆说:“经过二十多年的耕耘,我们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是从服务群众的角度看,我们实际服务的人数与需要全科服务的人数相比,只是沧海一粟。”据统计,华西全科年门诊量约4.5万人次、年出院人数3500人,“华西·健康人生” 家庭医生签约会员5000余人。“让华西全科辐射更广阔的地区、服务更多的人,这是我们的责任,也一定是广大群众的期待。”
作为首批(2006年)国家级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教育部全科医学临床专业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全科医生国际合作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2017年“十佳全科专业基地”及2020年“全科医学重点专业基地”,为华西全科延伸服务触角提供了坚实的平台。记者了解到,华西医院全科医学教研室面向医学生开设全科医学相关课程3门,全科技能培训实验室、社区实践基地为本科生、规培医师提供全科诊疗技能、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实践培训,创新探索面向基层各类全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项目。
“在培养培训中,我们把‘树立全科思维’放在重中之重。”苏巧俐告诉记者,我们不仅要求学员掌握1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更要让他们跳出专科思维,将人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群体来看待,将他们与其生活的环境结合起来分析。“比如,有患者来自四川自贡,可能口味偏辣,那么肠胃需不需要额外检查一下?比如患者有脂肪肝,那么需不需要留意‘同在一个锅里吃饭’的家人?比如来自高原藏区的患者,我们是否应该根据他们的实际条件来提出调整膳食结构的建议?”苏巧俐认为,唯有塑造全科思维才能培养 “以人为中心”的合格全科医生。
华西全科医师李才正介绍,华西全科每年招收各类全科住院医师规培学员近70名,迄今已规范化培训全科住院医师800余名、培养社区全科医师骨干700名、全科专业硕士40余名、全科临床带教师资1100余名。
华西全科医学科还常年开设国家级远程教学,开展社区临床教学门诊,派骨干驻点华西—社区联盟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教、研及质量管理工作,丰富全科人才培养模式。
“华西服务”深植社区医院
2021年12月29日,由成都高新区与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共建的成都高新区锦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高新区锦城综合体揭牌成立。至此,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辖区的5个社区、3.2万常住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华西系”的医疗健康服务。
居民群众生病,都很希望能够到华西治疗——这固然体现广大群众对华西这块招牌的认可。李才正认为,但作为一流医疗机构,华西医院的真正价值在于治疗各种疑难危急重症。“如果居民的一般疾病都往华西走,则会造成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的浪费,挤压了真正需要华西医院医治的重病患者的治疗机会。而且,居民优先选择在社区医院治疗,既便捷又及时。”
“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期待和对疾病的重视值得理解,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助社区医院提升医疗水平,帮助社区医生擦亮个人品牌,树立居民群众对社区医院的信心。”苏巧俐说道。
近年来,华西医院因地制宜,持续探索新路径、新模式,将“华西医疗服务”深度植入社区医院。
高新区锦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立,是该区与“华西系”医疗资源密切互动、探索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服务社区居民的又一个项目。事实上,早在2018年,华西第二医院就与高新区携手创办了全国首个“华西妇儿联盟”儿童健康全周期管理服务体系,创新建立“华西附二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级诊疗模式;2019年,华西医院继续与成都高新区共建首个“嵌入式”医联体“成都高新区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芳草门诊部”,探索医联体发展新模式。
所谓“医联体”,就是华西医院与社区医院开展合作,健全“分级诊疗模式”,指导后者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双方分工协作开展医疗健康服务的共同体。苏巧俐解释说:“如华西医院将术后患者转移到共建的社区医院进行观察康复——腾挪出华西的医疗资源,这样既提升了社区医院和医生的诊疗水平,也保障了患者的康复效果。对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开展分级诊疗,也能够发挥华西医院与社区医院的资源互补优势,实现患者与两级医疗机构‘三方共赢’。”
医生进行签约服务咨询讲解
华西医院与社区医院的深度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对口社区医院和医生的医疗水平。天府新区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过去只是一个普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辖区居民心中“存在感”不高,开展共建几年来,如今的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多项慢性病诊疗方面已成“名院”,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在全国同类医疗机构中位列前列,成为首批社区卫生机构呼吸慢病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培训基地。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华西全科精心指导下,医生业务水平大幅提升,多名医生成为辖区居民信得过的“健康托付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供图)
文/郭依荷 本刊记者 黄世涛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