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最后一公里”,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严格耕地保护,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产业促乡村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出部署和安排,吹响了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中国地域广阔,中西部差异明显,乡村产业振兴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其进程表现出“东强西弱,东快西慢”的明显特征,东部明显强于西部。同时,“慢农业”相对于工业的“快”也是典型形态。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多方积淀、久久为功,尤其是西部地区,更需要经历二三十年的持久发力。从这个意义而言,乡村产业振兴慢方式也是乡村振兴的一种正确方式。
乡村的本质是“散”而“慢”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诗道明了乡村的本质,即人少而“散”,主事蚕桑与农事,即使是农忙时节,也是“慢”节奏。
“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辞源》一书中,这样解释乡村。自新石器时代以农业为主要生计的氏族定居下来之后,就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乡村,中国数千年的历史,绝大部分是农业史,甚至可以说是乡村史。所以,唐代诗人王维才说:“闺风首邦族,庭训延乡村。”
即便国际上的“乡村”也是如此,美国学者罗德菲尔德就说,乡村是人口稀少、比较隔绝、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基础、人们生活基本相似,与城市有所不同的地方。
乡村,承载农业及农人,形成特有乡貌、乡风,涵养着中华数千年文明,有着乡韵、乡愁的广袤地域,早已有着深厚的人文内涵,人脉与文脉相融,虽“散”而“慢”,但悠远而深刻。
搞清了乡村,来谈乡村振兴,对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因而,乡村产业振兴首要的是振兴农业。无农不稳,无粮不安,有了农业,尤其是特色农业,就能在农业基础上延伸出农产品加工甚至精深加工的第二产业,进而延伸出第三产业的农业旅游业。
乡村产业振兴的东西部差异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不同地域范围内的产业振兴会有着很大差异,对我国而言,最大差异是东西部之间,即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是产业的“外向型”与“内向型”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最有名的学说是“胡焕庸线”。这是1935年著名地理经济学家胡焕庸教授提出的,又名“瑷珲—腾冲分割线”,在我国,这条分割线以东地区以43.71%的国土面积养育了94.39%的人口,以西地区占国土面积56.29%,而人口仅占5.61%。
当然,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是否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还有待深究,但却很直观地表明了乡村产业振兴的东西部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因而,因地制宜,分类、分区域施策就显得很重要。
如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乡村中的第一产业占比明显重于东部沿海,乡村产业中“内向型”的农牧业占比较大,第一产业就是第二产业的根基,是融合第三产业的基石。那么,发展乡村产业,就需要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为辅,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而在东部地区,乡村第一产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比不到10%,很多地区甚至不到5%,不少地区工业经济发达,服务业活跃,外向型经济显著,农业已退居到辅助地位,如果再强调以农业产业来推动乡村振兴就不再适宜。
湾底村,一个很有名的浙江村落,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湾底村的产业从两家作坊式五金小厂起步,而后收购周边4家乡办企业,现在87%的村民在工厂上班,村集体经营性净资产膨胀到10多亿元,村集体年可用资金达3200多万元。
浙江省湾底村农民新居(资料图)
工业迎来巨大发展后,湾底村加快发展农业,近700亩涵盖十大类50多个品种的精品水果种植基地,并形成花卉、蔬菜、果品三大农业及深加工产业,乡村旅游产业也随之而兴,每年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走出一条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反哺农业、农业助推旅游业的成功路径。
相对于“慢农业”,工业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或速度就更为快捷,成效也更为显著,所以可称之为“快工业”。目前,我国有180多万个自然村,每个村都各有不同、各具特色,其产业振兴的路径也千差万别。是以农促工促旅还是以工哺农,都需要考虑东西部差异、地域差异、特色差异等。
“慢农业”更需要久久为功
以自然界农作物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其生产速度和成效是缓慢的,有的品种从播种到收获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从这个意义而言,农业有着“慢”的属性。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省情智库专家、西部田园牧歌研究院院长卢加强就提出“慢农业”的理念。农业是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需要经过精耕细作,数十年的经营,才能逐渐收效。而一旦成功,就能源源不断地收获丰硕的果实,创造不菲的收益。
2007年,农夫山泉公司投身农业项目,在江西赣州投建了首家脐橙生产加工基地,2017年,开始卖橙子,并推出脐橙果汁,到2018年,种植面积达1.2万亩,形成从种植、生产到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10多年持久深耕农业,农夫山泉转“慢”为“快”,赢得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6月30日,实现营业收入151.75亿元,赢利92.41亿元,同比增长31.44%。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有种植龙安柚的历史。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龙安柚就已进入广安,90年代早期已推广发展到60余万株。这为广安发展壮大龙安柚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后30年,广安坚持不懈地做大做强龙安柚产业,高标准建设龙安柚产业园,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搞起了深加工,创立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先后建成柚子榨汁、柚子精油及商品化处理等8条生产线,已连片发展龙安柚19.5万亩,2021年产量达到11万吨。
90载久久为功,30年持续开拓,广安龙安柚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树,特色“慢农业”闯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云南省宾川县,葡萄享誉全国。一个人口不到40万人的偏远小县,却集聚了大量的葡萄品种,当地人说,在宾川,几乎熟知的葡萄产品都能见到。近20万亩的葡萄种植园,从红提到阳光玫瑰、克瑞森,葡萄的新品种不断进入宾川,至今,阳光葡萄已增长到了2万亩。
宾川县乡村一景
董志宏 摄
芒果树是广西百色市的致富树。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水果技术指导站副站长王举兵说,截至2022年初,百色市的芒果种植面积达到了133万亩,产量90余万吨,80%集中在右江河谷。右江河谷已成为全国连片规模最大的芒果产区。百色芒果的品牌价值评估达173亿元。
广西百色市田阳区,芒果成熟助增收
陆波岸 摄
百色芒果,其种植历史已达300年。右江区龙景街道逻索村的“罗索大芒”、龙景街道大湾村的“公芒”以及大楞乡的“大楞野生冬芒”都有300多年,至今仍能开花结果。从20世纪80年代起,百色市持续发展芒果产业,经过30多年的持续努力,终于在2020年成为面积百万亩、年产量百万吨的“双百万”产业,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形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久久为功的“慢农业”,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杯底蕴最为深厚的醇酒,是产业振兴的稳定基石,在科技创新、品牌铸造的加持下,必将散发恒久的芬芳。
多方加持乡村高质量振兴
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把农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农业4.0时代,即“互联网+”下的农业信息化时代。不过,对于一些地方在乡村振兴中资本快速注入的乡村旅游,温铁军并不看好,没有坚实的特色农业根基,单纯推进乡村旅游产业不可持续。他说:“资本化旅游开发95%都亏本。”他提倡乡村“三慢”,慢食、慢城、慢生活,乡村的社会化、生态化发展方式,正是回归其本质。
乡村发展是一个慢而长期的过程,其振兴更为不易,所以,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设定了30多年的时间历程,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但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在诸多方式的加持下,乡村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慢方式”也正由“慢”变“快”。
科技加持。种业是农业的“芯片”,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重点推进种业资源保护,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2022年,种业振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国农科院专家表示,2022年将推进实施“强种”“增粮”科技行动,研发良种良法一体化高效技术,加快实现重要品种种源自主可控。在科技加持下,农业产业必会迎来更大的发展,中国人的饭碗会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福建政和县是“中国白茶之乡”,全县有11万亩茶园,涉茶企业700多家,县里建立起“一企两院三金”白茶科技特派员模式,科技赋能茶业成效显著。
白茶之乡福建省政和县杨源乡东源茶园(资料图)
网络加持。“互联网+”让更多的农产品便捷地进入市场,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从偏远山区到现代化都市,“互联网+”加持下的现代农业更加高效,农业产品源源不断地变为商品,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广西永福县龙江乡驿马村李桂松家,2021年种了10多亩罗汉果,家庭收入达5万多元,罗汉果成了致富果。
链条加持。延链、补链、强链,从一产到二产再延伸到三产,农业的产业链正不断延长,在链条的加持下,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振兴可待。旅游强省海南省是我国最早探索实施“共享农庄”的省份,在旅游服务业的加持下,海南省的“共享农庄”实现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初,全省创建共享农庄试点200家,农业基地规模达223万亩,涉及芒果、荔枝、菠萝、火龙果、咖啡等特色农产品,接待游客221万人次,营业总收入达8.5亿元。这成为海南省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三亚市留客村的共享农庄甚至提出“共享农庄+康养”的新方向,吸引了不少“候鸟老人”。
金融加持。随着各级党政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力度的加大,更多的资本正持续投入乡村。最近,广东省启动新一轮2.0版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依据广东省《2021—2023年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三年内,广东将再投入75亿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2年1月18日,四川传出消息,四川省乡村发展集团在成都东部新区成立,这是四川打造的首个省级乡村振兴国有投资平台。随着各类资本的逐步投入,乡村振兴的进程必将加快,从而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
明德任责,致知力行。乡村振兴是今后较长时间内全国各族人民的逐梦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在各方力量的加持下,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一定能够全面实现。
本刊记者 车文斌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