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2021年末,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全国31条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63个全产业链典型县名单,作为蔬菜全产业链典型县的四川省彭州市引人注目。
高标准农田
彭州市坐拥成都平原西北部的辽阔沃土,蔬菜栽培历史悠久,现代农业发展基础雄厚。面对全国农业全产业链的典型县建设目标,彭州农业的体量是否足以支撑?农业供给侧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如何确立?带着这些疑问,《当代县域经济》记者于2022年初深入彭州寻找答案。
彭州蔬菜天然生态
种养环节的源头把控
成都平原的冬季一向少雨,来到距离成都市区25公里的彭州市,寒意似乎更加明显。在彭州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一行进入蔬菜产区,农田的色彩相对深沉,生机在一片静谧中悄然孕育。
彭州市蔬菜基地
禾润蔬香集约化育苗中心(以下简称禾润蔬香)是彭州市主要的三家提供智能育苗服务的主体之一,于2014年开始建设,2016年正式启动育苗工作,2021年,禾润蔬香育苗约5000万株。
据负责人张波介绍,白菜、莲花白等叶菜类育苗是中心的主要业务,也有部分瓜果类嫁接培育。“每年8—9月是相对集中的育苗期,嫁接工作是在12月前后开展,次年1月底可以移栽进大棚。”张波告诉记者,禾润蔬香的育苗工作几乎都是订单制,自2019年起,彭州本地的农业生产者对购苗的需求急速增大。
为什么要采用购买育苗服务?智能育苗的优势在哪?记者从彭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即便是有较为成熟的现代化基础,农业生产依然存在“与天争”的相对风险,时间有限,土地有限,“毁一次就错过一季”。因而,生产的环节要尽量可控,处于种养逻辑起始点的育苗环节便显得更为重要。
天府蔬菜种苗繁育中心
彭州的集约化育苗中心会优先推广优质高产抗病抗虫的品种,为当地农业生产者把好质量关。工厂化生产因集中大批量培育及科技手段把控,不仅缩减了成本,成活率还可以达到90%以上。育苗过程中,中心可以直接观察到苗种的生长情况,尤其为嫁接类蔬果培育根系发达的苗种,使得产出的蔬果品质更高。
张波说:“看到了产出效果,农户之间就有了对比,因此对集约化育苗的接受度慢慢上升。除了直接购苗,当地人甚至会将自行购买的种子拿到我们中心开展育苗,等完成后再接回种植。”
目前,彭州市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购买育苗的成本将有30%上下的补贴。对于政府来说,要打造好彭州蔬菜品牌,首要是稳定品质,让农业“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可有效作用于建立集投入品销售监管、农产品生产监管、检验检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与溯源为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奠定质量追溯基础,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据统计,彭州市2021年整体育苗的满负荷状态已达到3亿株。
位于彭州的四川蔬菜研究院
生产环节的集中服务
蔬菜种苗与大地亲密接触的数月时间里,将经历哪些阶段?记者找到了彭州彩林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光友。
“我以前是种植大户,现在成服务大户了!”赵光友指着一片正在开沟的土豆地告诉记者,“我用这个机器开沟,一亩地花费60块钱,一个多小时就能搞定;纯人力的话,一个人要干4天,我至少得出300块钱。”
记者从《彭州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了解到,彭州现有耕地面积6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2.2万亩(含复种),以菜—稻—菜水旱轮作种植模式为主。
赵光友向记者说明,水稻种植有育秧、打秧和收割等涉及人力的环节,蔬菜种植则需要开沟、起垄、移栽、施肥、打药和收获。伴随农村劳动力的流失趋势,农业用工成本逐年上升,对机械化的依赖也更加明显。
但是,先进的农业机械成本昂贵,生产规模不大的农户在此处进行大量投入明显不划算。于是,在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彭州彩林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正式成立,至今已购入农业机械100余台,通过全市范围推广,进行农机跨区域作业的相关服务。
如此一来,一台动辄数十万元的先进机械不仅仅局限于一小片土地,服务型销售模式直接分摊了成本,机械也得到了充分利用。此外,仅彩林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就组织了近30人的专业团队,通过市里组织的安全培训和操作课程持证上岗,“哪里有需要,人就跟着机器一起过去”。
机械播种代替人工
赵光友还告诉记者,2020年,他购入了全国第一台意大利进口的叶菜电动收割机,收割速度相当于25个人同时作业,收割效果能直接达到商品蔬菜的标准;2021年,为满足高标准农田的病虫害防治,专合社购买了10台可喷洒农药的无人机,被当地农户赐予美称“飞防队”。
据统计,彭州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目前已有9家,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不断拓宽。
加工销售的精准对接
凤霞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里,一包包土豆、番茄、大葱正在洗净包装,准备运往成都市区的伊藤洋华堂超市。
蔬菜加工
“我们不只是卖‘菜’,而是卖产品。”理事长徐开友说,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不仅是在源头上的把关,也是在产品处理上的升级,不能是简单清洗一下就拉入农贸市场。
2016年11月,凤霞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彭州市特色农产品的专有电商平台,不管是成都还是其他省份的市民,只需在网上下单,就能购买到彭州产出的蔬菜产品。
徐开友告诉记者,专合社业务的核心目的是通过直销和保证城市供应,去掉中间环节,最终让农户增收。
在专合社的农产品加工车间里,工人们进行着蔬菜的精细分选工作,不仅执行质量把关,剔除“坏”“烂”的部分,甚至进行较为美观的切片或切丝处理。如此一来,产地蔬菜的附加值提升,直接满足了高端超市或城市社区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减少了城市里食物残余废弃物的垃圾处理压力。
另外,专合社还建立了质量溯源体系,农户或者合作社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记录入档,建立“田间档案”,通过外包装的二维码,顾客“扫一扫”便能知道农产品的来源和种植情况。
如今,通过溯源体系掌握价格话语权,凤霞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每年可外销蔬菜近3万吨,并做好了出口备案,甚至和即将到来的成都大运会签署了直供协议。
农产品加工方面,四川民福记食品有限公司将厂区设立在彭州本地,以彭州本地的蔬菜原材料生产泡菜调料和开袋即食产品,借由彭州濛阳泡菜的历史环境打造小叶酸菜为龙头的品类体系,2021年销售额达2亿元。
民福记泡菜车间
近年来,彭州市培育引进民福记、广乐等农产品加工企业8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成都市级龙头企业2家,实现蔬菜加工业产值78.102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78%;积极争取中国(成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核心区落户彭州,蔬菜产业加工业产值与一产产值比达到2.17∶1,高于全省2∶1的平均水平。
市场建设方面,彭州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自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后不断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驻留,发挥着“南菜北运”和“北菜南运”的中心枢纽作用,蔬菜、水果的日均交易量保持在1.5万吨左右,位列全国前三。
2021年10月份以来,每天凌晨2点至上午10点这一集中交易时段,整个市场内马达轰鸣、人流如织,来自苏、皖、鲁、豫四省及周边的采购商络绎不绝,将采购的蔬菜进行统一装箱,发往各个下游二、三级市场。
此外,交易中心自2013年起发布的彭州雨润蔬菜指数,作为打造继山东寿光之后的全国第二个蔬菜价格指数,持续发挥风向标作用,及时发布价格监测预警信息,宏观指导农户科学生产,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本刊记者 潘兴杨
(彭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上一篇:【前沿观察】乡村产业振兴慢方式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