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2年第三期

【调查研究】铜陵乡村产业振兴实践与思考

发布:2022/03/04 11:46  作者:周志美 徐美才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2年3月刊  阅读量:

[摘要]  乡村产业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乡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与产业振兴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动力不足、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守绿色发展理念,精准施策。各地各部门在实践中要坚持改革,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稳步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铜陵农业;农村改革

[课题项目]  2021年铜陵市软课题“关于铜陵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研究”(SRKT2021-11)

[作者单位]  安徽省枞阳县委党校;安徽省铜陵市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29亿元,增长8.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10元,增长13.5%;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2亿元。

 

实践与成效

 

——优化结构高效发展。一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2021年铜陵早稻(含再生稻)栽插面积21.1万亩,产量7.91万吨。夏粮播种面积124.95万亩,秋粮播种面积124.95万亩、产量56.79万吨。全市优质专用水稻占比94.2%,建设5000亩示范片31个。二是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全年生猪存栏17万头、出栏24万头,分别增长13.31%和34.9%。家禽存栏679万只,累计出栏853万只,分别增长11%和4.9%。肉类产量2.88万吨,增长96.4%;禽蛋产量2.3万吨,增长8.5%。三是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深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工程,累计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2.9万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0.8万吨,增长4.2%。指导安徽张林渔业有限公司开展大口黑鲈原种保种和扩繁工作。完成义安区10个长江经济带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建设。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制定出台了《铜陵市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产业“链长制”招商工作方案》《开展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农业农村工作方案》等有关活动方案,市领导带队先后赴江苏苏州、安徽滁州、安徽马鞍山、山东菏泽等市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入有机地标(铜陵)数字农业有限公司,建设数字农业产业园区2个,规划土地1000余亩。2021年新开工项目18个,总投资27.57亿元,已到位资金4.7亿元。同时,认真编制“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建立了项目库,围绕农业产业强链补链,精准招商、定向招商。同时,县区也因地施策,推进招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农业产业化推动有力。新认定1个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各1个。安徽省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3万吨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园项目、“仙羽舌”商标分别入选省厅强企、招商引资项目、重点品牌。梧桐花谷入选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张林渔业公司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大口黑鲈良种场。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旭阳粮食联合体等4个基地入选全省首批长三角供应示范基地,铜陵白姜入选全省24个“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名单,铜陵白姜公司、安徽新梦想公司入选“158”行动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重点企业。2021年打造铜陵枞阳县禽业有限责任公司等6个基地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

 

——新兴动能加速孕育。推进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全年上线农村产品网销额7.6亿元、增长20%以上。其中,高生源蜂业等4家企业获评年网络销售额超1000万元示范企业。2021年安徽研学旅游大会在铜陵召开。枞阳县成功举办了2021油菜花旅游文化节。大通古镇、浮山景区创建5A工作加快推进,全市已有5家景区申报3A、11家乡村民宿申报甲级旅游民宿。新增家庭农场291家、新增绿色食品5个、新增无公害产品22个。义安区开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创建。培育五华家庭农场等19家家庭农场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贵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等6家合作社为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累计建成益农信息社367个,提前实现益农信息社建设行政村全覆盖。

 

思考与建议

 

——摸清实情,精准施策。一是要对本地的乡村实际情况摸清吃透,如有什么特色产品,有哪些产业基础,基础设施条件能否满足产业发展基本需要,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国家中长期产业政策是否吻合等等。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发展政策。如铜陵农业大县枞阳县,在产业发展方面,枞阳东部要围绕万华无醛生态秸秆板、绿色大家居智造产业园建链补链强链,重点引进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四高”项目,全力培育秸秆综合利用及家居智造产业。在服务业发展方面,要以农产品物流园为平台,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打造横埠物流中心。南部以G347为主轴,建设以育种和现代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北部以引江济淮工程为主轴,充分发挥枞阳作为唯一取水口的优势,倾力打造枞阳临江产业园,高标准建设枞阳港枢纽,发展港口经济,打造枞阳“滨江新区”。中部以白荡湖为主轴,创建以浮山为龙头的乡村旅游示范区。二是精准选出最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着力在“优、绿、特、强、新、实”六个字上做文章,发挥要素的集聚效应,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由粗放分散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要在巩固和发展产业扶贫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科学研判市场行情,做好脱贫攻坚成果与产业长期发展有效衔接。三是要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业集中,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产品基地,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

 

——集聚要素,优化环境。一是要发挥好农业龙头企业和带头人的重要作用。鼓励龙头企业或带头人通过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等载体,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一方面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设立乡村产业振兴基金。另一方面,要整合乡村产业振兴、乡村建设行动、农业产业化等涉农项目资源,发挥财政资金聚集效应。以乡镇或县区为单位统一规划、系统立项,通过项目纽带将村情相近、资源相连、产业相同的村联合起来抱团发展。探索“政府投资、企业运营、村级资产收益、农户务工就业”的财政衔接资金使用新模式。三是优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在行政审批简化、税收政策优惠、科学市场监管等方面优化制度设计和政策供给,加快补齐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的短板,吸引更多外来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乡村产业,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深化农村改革,盘活、激活、放活乡村各类资产资源。一是向“三块地”改革要活力。不断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二是推进农业经营主体改革。选择基础较好地区,创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持续开展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示范评选活动,通过示范引领,进一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发展。三是探索解决村庄“空心化”改革。总结推广铜官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经验。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资源,还同步解决了人地分离后的房产、土地管理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四是工作机制上加大创新力度。用工业化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比照抓工业“链长制”成功做法,建立健全县(区)乡(镇)村(居)三级乡村产业发展“链长制”,强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绿色理念,永续发展。坚持绿色兴农的发展理念,从思想观念到方式方法,从政策举措到工作安排,从制度设计到科技研发,从资源配置到绩效考评,都要转到绿色导向上来。加快形成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工作合力和良好氛围,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铜陵作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区域,生态优势是最大的后发优势。因此,铜陵要在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共同体框架下,深挖铜陵文化资源富矿,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提升旅游通达能力。以安徽供销枞阳农产品综合物流产业园为平台,进一步畅通铜陵与长三角城市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参与长三角旅游互动,铜陵有条件成为长三角地区最佳文旅休闲康养目的地,让乡村产业成为撬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杠杆”。

 

——优选示范,稳步推进。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类推进”的原则,确定铜官区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义安区、郊区、枞阳县为正常推进区。先行示范区对标长三角先进地区,率先突破,做好示范,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安徽新样板。正常推进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充分用好现有政策,补好短板,持续发力,力争乡村振兴水平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据统计资料显示,铜陵现有白姜种植面积约5000亩,总产量约6000吨,工商注册登记的白姜加工企业15家,产值2亿元。枞阳县秸秆收储及“五化”利用总产值达1.2亿元,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2%,社会增值效益4000万元以上。对于生姜和秸秆这两个已经产生一定品牌效益的农业产业,要把它们作为示范产业予以重点打造,通过开展示范产业建设,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产业发展经验做法,为全市全面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作出示范。

 

——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建立农业农村局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当前,要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参与并分享乡村产业振兴成果。同时,要加大力度,实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训工作,提高农业企业家投资创业创新热情。将乡村产业发展纳入县(区)、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区)相关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包乡镇、包主体、包基地、包农户的领导干部职级晋升和农技人员职称聘评、工资绩效挂钩,激发各级领导、党员干部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的热情和干劲。

 

周志美  徐美才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