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 供销社是我国农村经济组织之一,分布于我国广大的县域和乡镇,主要职能是对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管理,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架桥铺路,是政府服务“三农”不可或缺的一个助手。针对基层供销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难问题,要着力优化基层供销社营商环境,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基层供销社供应链融资效率,促进基层供销社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服务 “三农”。
[关键词] 基层供销社;供应链;供应链融资
[作者单位] 柳州银行
供销社分布于我国广大的县域和乡镇,县域经济的主要成分是农业,农业生产者由于经营规模小、信用记录不完善、财务及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基层供销社也是县域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其既有政府信用,也有市场经济参与的主体;既有熟悉农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又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组建成为农产品产业链上的联结点,并通过对供应链整体把控和管理,提升整个农产品产业链的活力。
基层供销社供应链融资概述
基层供销社供应链融资主要模式是商业银行基于核心企业的强势地位或通过利用核心企业的影响力,给予供应链上各家企业的授信支持。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通过对基层供销社商誉的评价和认定,为上游(或下游)客户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使现金进入到链条中,加速整个链条上各家企业现金流的运转,并借助基层供销社核心地位对产业链的物流和现金流的把控,形成闭环的一个方案。供应链融资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整个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融资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增强产业链上各企业的竞争力。
基层供销社供应链融资作用
增加整个产业链的现金流,促进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下,现金流是影响企业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通过供应链融资,增加整个产业链的现金流,促进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现金的流动;使得原本个别资金困难的企业也能通过融资参与到供应链交易中,借助供应链融资的力量,扩大生产、提高产能、抓住商机、抢占市场。同时基层供销社也可以通过产业链融资锁定客群范围,增加客户黏度,提高客户忠诚度,获得稳定的经营。例如供销社可以向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并反向收购农户的农产品进行销售,既能确保货物源头稳定、整合产业链,又能把控客户的销售款的流向,确保现金流的安全。
有助于稳定基层供销社上下游企业,增强上下游企业的还款意愿,提升客户的信用意识。供应链融资的还款来源主要是通过货物的销售产生的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供销社通过对供应链货物现金流和货物流进行把控,减少了融资企业货物的销售和货款资金回笼压力,提升了客户还款意愿及培养良好的信用理念;同时通过供应链融资可以更有利于供销社与上下游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基层供销社起到桥梁的作用,有效解决银行和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供销社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有着长期的、直接的经营合作,对供应链上各家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能力、信用状况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基层供销社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了解,有效解决金融机构和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基层供销社可以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存在的问题
人员思想落后,缺少拼搏和进取精神。当前基层供销社体制机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竞争要求;供销社很多职工世代就职于供销社,尤其是老一辈员工思想比较保守,经营策略、文化知识、服务理念难以跟上现代市场化竞争的要求,最终导致基层供销社发展缓慢,市场逐步被蚕食;许多老员工面临退休,工作不积极、不主动,缺乏拼搏进取精神。
人才匮乏,供应链现代化管理滞后。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基层供销社基本处于县城或是乡镇,县城或乡镇人口结构以农村人口为主,经济结构以农业经济为主;由于县域经济规模较小,不能完全消化当地的劳动力,导致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使得农产品产业链未能获得足够多的新生力量及人才储备,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缺失,导致整个产业发展缓慢,出现了恶性循环,这是外因。
供销系统由于成立时间较久,职工老龄化严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尤其在信息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老职工已经没有了上进心,创新意识欠缺,尤其是供应链、数字化、信息化等新生事物的出现,他们有些人会不理解和抗拒。基层供销系统自身经营规模逐年萎缩,无法通过自身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进大量人才;虽时不时有新鲜血液的加入,但是由于老职工仍然占据着比较大的话语权,且新员工的成长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得整个基层供销社的发展理念未能跟上市场经济的节奏,新技术和管理模式无法完全施展,这是内因。内外因叠加,导致基层供销社管理人才及专业人才储备较为匮乏,对整个供应链现代化管理相对滞后。
产业链风险不易把控。基层供销社涉及的产业基本上以农副产品及原材料为主,很多农副产品未能形成全产业链的规模效应,产品全产业链风险不易把控。由于县域经济主要是以农产品及原材料为主,其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农副产品产业链短,深加工企业少。农副产品基本上以原材料或是半成品形式供与企业,且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经济实力及规模有限。二是上下游与基层供销社之间存在较多的单打独斗,未能从整个产业链获取到足够收益,参与产业链的意愿不是很强烈。三是农户在整个产业链中仍处于弱势地位,生产者与市场之间的信息壁垒仍然存在,农户的利益受到瓜分,参与的意愿进一步降低。
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难。上下游企业信息披露不全,导致商业银行无法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精准的服务。商业银行对融资者的财务、经营信息有相应的信用评价指标要求,基层供销社供应链上下游主要是以小微企业、农户为主,有的甚至是家庭企业,其具有小而散的特点,人为因素影响大,其商贸交易习惯、财务管理不规范,内部的流程和制度并不健全,信用评价指标不易识别及计量,导致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价体系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
以桑蚕丝行业为例,缫丝厂从农户(或茧站)收购蚕茧,大多数茧站或是农户均以现金进行交易,甚至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赊账交易,交易对应流水和税票等佐证材料不易收集或不易辨别,无法核实其交易背景的真实性;财务数据的收集同样也会存在很多的困难,数据的不完整及不规范,使得银行对客户的经营状况的了解有可能会出现失真及偏差。在现有条件下,如何设置合理的授信评价指标是目前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经营的对策
统一思想,增强市场竞争意识,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基层供销社营商环境。统一思想,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坚持以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提高经济效益的市场化思想理念,切实发挥实绩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兼顾履行社会职责为目标,启用市场化、职场化管理手段加快推进基层供销社的改革,同时盘活闲置资产,腾笼换鸟,浴火重生,提升营商环境,促使企业经营回归市场经济轨道上,提升基层供销社为“三农”服务的能力。
拓宽渠道,引进人才,打造完美团队,提高市场竞争力。首先是通过外部引进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专业化经营系统等方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基层社需广泛吸引各类经济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信息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新技术的使用会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呈现倍数提升。其次是加强内部人才库建设,优化内部人才选拔机制,提高员工工作动力和积极性,提高团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通过内部人才培养,优化基层社人才队伍结构,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化人才队伍。再次是需要建设一个懂供销社业务、懂互联网技术、懂金融管理的“三懂”团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复杂程度不断加大,单靠个人的努力已经无法适应客观环境的需求,需要通过团队力量,将具有不同专长和技能的人才集聚起来,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打造一个完美的“三懂”团队。
发挥桥梁作用,增强银行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通过供销社自身优势搭桥牵线,为银行找业务,找客户;为上下游企业寻找融资资金;上下游企业更好发展的同时银行方也能更好地开展业务,也能更好促进供销社自身的经营发展及履行社会职责,是一个三赢的局面。在市场经济下,农户和小微企业受自身经营主体规模的影响,天然具有组建产业链对抗市场压力的需求和稳定经营的意愿,银行也有发展自身业务及履行社会职责的需求,三方各取所需,相互促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力量,实现交易链的闭环管理。建立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提升供应链融资中企业经营的风控能力。供应链的风险可以通过现金流及货物流的闭环管理进行缓释。闭环管理的核心必须做好对现金流及货物流的跟踪把控,如果现金流或货物流出现管控风险,银行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极易出现悬空,对于银行或是供应链上的各家企业而言,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力量,实现交易链的闭环管理,例如可以要求上下游企业和供销社签订相应的采、回购协议,同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货物流、现金流进行闭环管理等措施,减少风险隐患,提升供应链风控能力。
强化风险转移与应对。一是基层供销社可以通过保险等方式将部分风险转移给专业保险公司,以降低风险承担的压力。例如,可以购买意外险、存货保险等产品,以减少客户出现意外、库存损失等风险。此外,基层供销社还可以与上下游企业签订供应链金融服务合同,约定相关责任和义务,将一部分风险转移到供应商身上,以共同应对供应链中的各种风险。二是基层供销社可以引进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下游融资企业必须和担保公司签订相应的担保协议,将融资风险转嫁给专业的担保公司,以降低整个产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压力,提升银行对整个供应链融资的规模和成功率。
综上所述,思想意识、人才引进及培养、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货物及现金流的闭环管理是整个供应链融资的核心关键。建议基层供销社树立现代化企业的思想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提高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建设完美的团队,利用现代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竞争力质的提升,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发展。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