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4年第10期

【县域金融】绿色金融支持赣南苏区乡村振兴研究

发布:2024/10/08 17:00  作者:左毅 叶艳艳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4年10月  阅读量:

[摘要]  绿色金融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绿色农业、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和优质金融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赣南苏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针对赣南苏区绿色金融发展中市场信息不对称、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及风险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打造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农村绿色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以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乡村振兴;赣南苏区

[基金项目]  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CX23A041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保护农业资源、恢复农业生态、营造宜居绿色乡村环境,同时致力于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搭建绿色低碳产业链是其中重要内容。绿色金融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支持绿色产业、绿色项目和绿色消费,引导资本投向绿色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2021年,《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确定了到2025年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的目标。赣南苏区这一革命老区正面临着推动乡村振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绿色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业态,以其独特的优势为赣南苏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实践与成效

 

赣州市作为赣南苏区的核心区域,近年来积极贯彻落实绿色金融政策,优化金融服务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大力支持绿色农业、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助力赣南苏区乡村全面振兴。

 

线上线下相结合,强化金融服务普及。面对年轻群体偏好线上阅读,与中老年群体倾向于线下获取信息的差异性,赣南苏区构建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普及体系,有效覆盖了不同年龄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

 

线下服务方面,赣州市共有1885个银行保险机构网点、78个普惠金融社区服务站、1123个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3229个助农取款服务点,确保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个乡镇与村落。通过设立咨询点、滚动电子屏、布置宣传海报与折页等方式,在营业网点内营造浓厚的金融宣传氛围。同时,工作人员主动出击,深入社区与乡村,通过设点宣传、现场讲解等形式普及金融知识,提供金融产品咨询与业务预约服务。

 

线上服务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介,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抖音平台发布短视频、微信朋友圈分享等方式,全天候、无死角、全覆盖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同时,借助《赣州电视630播报》《赣南日报》等媒体平台,对宣传活动进行广泛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效拉近了金融与群众的距离。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创新推出的“虔金e站”平台,聚合了12家银行及银联资源,通过集中营销、开设便民专栏,实现了金融服务的“一键式”预约办理。上线仅4个月便取得了显著成效,金融服务工单达819笔,平台点击量超过308万次,有力推动了金融服务的广覆盖与深渗透。

 

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各金融机构根据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开发了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针对县域农业特色,“致富大棚蔬菜贷”“脐橙贷”及“油茶贷”等产品应运而生,有效促进了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农户收入的稳步增长。同时,“绿业贷”等专为绿色产业项目设计的金融产品,聚焦于节能环保与清洁生产领域,助力产业绿色转型。此外,绿色保险产品的拓展,如气象指数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为绿色产业构建了坚实的风险防护网。

 

“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作为全国首创,依托政府10亿元风险缓释基金,成功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截至20236月,已发放贷款超127亿元,惠及近10万农户。而“乡村振兴贷”则以整村担保为核心,发放贷款9.53亿元,进一步拓宽了农村融资渠道。建设银行赣州市分行与果业发展中心联合打造的“橙心橙意”平台及“赣南脐橙贷”,获评全国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累计授信超8亿元,惠及数千农户,展现了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赣州市还依托“赣州智慧金融”平台,实现了政银企信息的无缝对接,累计归集企业信息近18万户,农户融资需求近5万户,融资对接成效显著,授信总额超过148亿元。金融机构更是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如碳排放权质押融资、湿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精准解决绿色融资难题。通过“政府+龙头企业”等合作模式,绿色信贷、债券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得以拓宽,为乡村绿色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强化政策落实,定期考核绿色金融工作成效。赣州市先后印发《赣州市发展绿色金融的若干措施》《关于运用再贴现工具支持绿色票据发展的通知》等文件,各县市区将绿色金融成效纳入金融机构县域经济支持考核体系,以此激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绿色项目的投入,提升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效率。市县两级财政部门依据考核结果,灵活调整财政性资金配置,确保资金流向表现优异的金融机构,形成正向激励闭环。此外,金融机构内部也通过奖励机制,将部分激励资金用于高管激励,增强了管理层对绿色金融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

 

与此同时,一方面,赣州市积极制定绿色普惠金融标准,结合地方实际与市场需求,明确了绿色普惠的识别、分类与融合路径,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水平。通过编制《赣州市绿色普惠金融标准》《赣州市重点产业绿色发展目录》及《赣州市绿色普惠金融识别目录》等系列文件,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清晰的业务指南,促进了绿色金融服务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政策手段,有力推动了“双碳”目标在地方层面的落地实施,特别是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赣州市的专项再贷款投放额位居全省前列。

 

问题与挑战

 

市场信息不对称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乡镇层面缺乏统一、规范的征信机构,且对于偏远农村地区,信息统计尤为困难,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从而难以构建稳定可靠的信用体系。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公开机制,金融机构在缺乏充分信息的情况下,难以对项目的可行性、市场前景以及潜在风险进行准确判断。这种不确定性使得金融机构在投放资金时更加谨慎,甚至可能选择放弃一些具有潜力的乡村绿色项目。同时,关于乡村振兴和绿色金融政策的最新动态和解读往往无法及时、有效地传达到农村地区,导致农村经营主体无法充分利用政策优势。

 

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项目的实施,尤其是涉及金融与乡村发展结合的创新性项目,需要一批既具备金融专业知识,又了解乡村实际情况、熟悉农业产业特点和市场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赣南苏区这类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持,部分乡村虽有意发展绿色经济相关产业,但在项目策划、资金筹措、风险管理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导致产业计划无法有效实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持作用。

 

风险机制不健全影响绿色投资积极性。尽管政府、银行和担保公司已形成风险共担的初步框架,但具体责任划分模糊,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有效落实。这种机制上的缺陷使得金融机构在推动绿色金融项目时顾虑重重,担心自身承担过多的风险责任,从而影响了其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绿色金融项目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使投资者对其风险收益比持谨慎态度。同时,针对投资绿色产业的风险补偿机制尚不完善问题,缺乏足够的激励措施来弥补投资者可能面临的潜在损失。这也进一步降低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乡村绿色项目的兴趣,限制了绿色金融在乡村的深入发展。

 

对策与建议

 

打造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强化信息互通。为打破信息壁垒,提升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率,政府应积极推动建立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应整合乡村振兴项目的各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项目进展、资金需求、风险评估等,实现金融机构、农户及乡村企业之间的实时信息互通。通过该平台,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乡村振兴项目的实际情况,提高决策效率和资金投放的精准性。同时,农户和乡村企业也能更便捷地了解绿色金融政策、产品服务及申请流程,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提升融资成功率。在平台建设中,应注重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确保信息合法合规使用,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此外,还应定期对平台进行优化升级,以适应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不断发展变化。

 

加强农村绿色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效。人才是推动农村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一是要制定农村金融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定向培养、在职培训等方式,提高现有金融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还可以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金融培训活动,提升当地居民的金融素养和创业能力,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支懂金融、会经营的本土人才队伍。二是建立绿色金融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职业发展机会等措施,吸引更多金融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金融人才,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

 

持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更好地发挥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政府应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税收减免等方式,降低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本和风险。二是优化金融监管政策,简化审批流程,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便捷性和灵活性。三是建立健全担保以及风险补偿机制,通过明确风险共担机制的责任划分、建立健全绿色项目信息披露制度、建立透明的动态风险评估监测体系等方式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担忧,提高其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确保农户和乡村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并享受到政策红利。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政策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农户和乡村企业对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