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4年第8期

【谈发展】打出系列助民企纾困“组合拳”

发布:2024/08/02 12:21  作者:李春美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4年8月  阅读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民营中小微企业量多面广,是经济韧性的强有力支撑,也是创新创造的重要主体。受疫情冲击、国际环境动荡、经济预期转弱等因素影响,部分民营中小微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问题,迫切需要打出系列助企纾困“组合拳”,增强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信心,为宜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找准问题

 

企业经营成本高。一是融资成本较高。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利息偏高,且大多涉及担保抵押,要求高,流程多。二是水电气等能源成本较高。民营中小微企业中大多执行的是商业用电价,远高于居民用电价格,特别是对制造业企业而言,伴随着环保标准的持续提高,其用电成本更是逐年上升。如高县某小企业每年仅水电气费就占到生产成本的30%以上。三是物流成本较高。物流环节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物流公司运营成本的增加直接导致运输费用的提高,而这些成本最终是由企业买单。四是企业人力成本较高。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最低工资标准逐年提高,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如食品加工、餐饮、鞋帽服装加工等行业,人工工资占到整个成本40%50%,还要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意外伤害保险金等,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企业利润。

 

企业创新意识弱。民营中小微企业大多沿用传统经营模式,主动求变、主动创新意识不强。一方面,民营中小微企业创新型人才不足,资金实力较弱,加之规模较小,难以获得政策扶持资金。另一方面,部分民营中小微企业认为创新需要大量投入,且会面临经营失败风险,更倾向于引进先进生产经营技术和经营方式。

 

政企沟通不畅。一是政府服务企业意识不强,县级职能部门往往管理多、服务少,检查多、帮助少。比如,有部分企业反馈,经常迎接环保、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多个职能部门的检查,各种资料和报表、清单,让企业疲于应对。二是行政审批效率不高。有的审批事项前置条件多、手续复杂,加之一些部门分工不明,存在政出多门、互为钳制等现象。三是惠企政策落实效果不佳。高县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涉及市场监管、经信、发改、统战、非公经济审批等多个县级部门甚至乡镇,由于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好,让企业很多时候遇到困难不知该向哪个部门反映,经常要跑很多个部门才能解决。

 

优化对策

 

细化金融服务助企。一是探索“政银担企”模式即“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企业”,建立产融对接工作机制,广泛开展银政企融资对接活动,畅通企业融资渠道。二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企业贷款需求,创新开发“小微易贷”“好农贷”“税贷通”“园保贷”等信贷产品,开办无还本续贷业务。三是创新担保方式,比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推出的“商户联保贷款”担保模式,3名持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主组成一个联保小组,不再需要其他担保,就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每个商户的最高贷款额可达到20万元。这种方式直接降低了企业融资门槛,深受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欢迎。四是银行方面要加大对小额信贷、利率、融资担保等惠企利民金融政策的宣传力度,让企业及时获悉贷款政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支持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企业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正是通过企业,科学研究才能与市场结合,科技创新成果才能转化为实际产品,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因此,要探索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的新模式,推动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以企业为支点打通产学研、上下游,打造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核心圈”,构筑技术和产业的“朋友圈”,形成带动广泛的“辐射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二是塑造大中小科技企业各展所长、协同高效的创新格局。企业规模有大小之分,科研沉淀有深浅之别,要根据企业特点赋予相应的科技创新使命。领军型和科技型骨干企业具有雄厚的研发资金和科研能力,应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中小微科技企业往往具有“小而美”的特点,在特定的细分领域精耕细作、精益求精,能够成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因此,以科技领军型和骨干型企业为龙头,结合中小微企业的创新灵活性,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创新生态。三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还需要加强政府引导。政府部门需要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企业创新投入能得到合理回报,这样才能激发企业自发推动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政府部门要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普惠性政策手段,实行包括加大研发费用扣除、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等政策,大力支持企业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同时,运用技术标准、环境保护等调控手段,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升级。

 

优化营商环境活企。要解决政企沟通办事渠道不畅的问题,关键要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一是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市场准入,简化企业营业执照办理程序,缩短企业开办时间。规范清理政府部门、银行、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对企业的不合理收费,取消对企业在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经营资质等方面的不合理限制,提高企业办事满意度。二是强化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在制定惠企政策过程中,应更注重实际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理论化,同时要征求各企业和专家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确保惠企政策有针对性、实用性。惠企政策内容应该做到覆盖面更加广泛,特别是要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要持续深入开展“双千”企业走访联系工作,通过官方平台、电话、实地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向企业宣传解读中央和地方有关助企纾困政策,发放助企纾困政策宣传手册,认真听取收集企业困难建议,及时向上反馈解决。加强对惠企政策执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真正落地落实。三是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建议成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工作机构,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明确领导小组,细化分工。

 

提振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政策链条长、工作环节多,需要政府、银行、企业等多方发力,多措并举。/中共高县县委党校讲师 李春美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