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4年第8期

【专家智库】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阅读推广的路径选择

发布:2024/08/02 12:22  作者:陈玉兰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4年8月  阅读量: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广泛的基础在农村,最艰巨的任务是农民的现代化。“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是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农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终极目标。乡村阅读推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性工程。乡村阅读推广的本质就是以广大农民群众为主体而开展的全民科学文化教育活动,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个体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市场信息,不再仅仅依靠纸质阅读这一传统渠道,“互联网+手机”已成为社会个体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信息更为便利、快捷、高效的主要渠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强化政府职责,创新阅读推广方式,优化阅读推广环境,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亿万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新乡村文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

 

乡村阅读推广

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

 

“读万卷书”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人生追求,深深地刻在国人的文化基因里,成为助推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的原始动力。当我们深入研究如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根植于国人文化基因里的“读书”,似乎被什么神秘力量悄悄撼动了。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传播和获得方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信息传播平台,以手机、平板等为代表的信息传播载体,以小、短、精和实时互动为特点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正在改变着人们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人们对这种便利、快捷、高效的信息传播载体、信息技术平台高度依赖,每个个体不仅成为文化知识和信息技术的获取者,而且成为传播者、生产者、创造者,参与其中,其乐无穷。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手机和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高达80分钟,50%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时长达90分钟,73%的被调查者通过网络在线、手机、电子阅读器获取知识和信息。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的创造者、生产者(知识信息加工者)、传播者和获取者的职业分工不再那么分明,人们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经意扮演起了创作者的角色,形形色色的自媒体粉墨登场。人们不得不反思这种文化“大繁荣”正在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一是文化创作主体多元化、文化创作内容娱乐化、文化传播渠道市场化、文化传播方式网络化,造成文化市场乱象丛生,低级、庸俗、媚外、暴力、色情等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对青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培养造成严重危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乡村文化振兴造成严重冲击。二是人们高度依赖便捷、高效的知识信息获取方式,热衷于快餐式阅读、浏览式阅读,满足于获得碎片化、泛在化的知识信息,遇到问题在网络上寻求简单的解决方法,缺乏独立思考、深度学习和探索,受网络裹挟而逐渐丧失独立思考能力。身处这种环境中的人们不可能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社会终将失去文化自信的根基。三是文化自信最广泛的社会基础是全体民众能沉心静气地学习、阅读、思考和沉淀,通过读万卷书、读经典来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获得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强化政府职责,创新阅读推广方式,优化阅读推广环境,便成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

 

乡村振兴背景下

乡村阅读推广的基本路径

 

科学界定乡村阅读推广的主体对象,是全面推进乡村阅读教育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也是做好乡村阅读推广工作的基本前提。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是留守儿童群体巨大,父母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多处于空白,良好的阅读习惯难养成。二是留守老人艰难度日,现代先进文化难融入。三是新型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中流砥柱。乡村阅读推广要根据农村三大群体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科学制定乡村阅读推广规划、目标、任务、内容和实施步骤。

 

政府层面:强化政府职责。乡村阅读推广,不是个别单位、企业和个人行为,涉及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乡村基层政府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自从2010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正式启动“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开始,各级政府相继成立了乡村阅读指导委员会,成为推动乡村阅读推广统筹协调的最高政府机构,履行乡村阅读推广的政府职能。调查研究表明,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统筹协调职能,必须充分发挥四大基本职能。

 

一是明确推广主体。乡村阅读指导委员会是一个政府统筹协调部门,不具体履行经典阅读推广工作,也不履行所在行政区域的乡村阅读推广工作。因此,明确阅读推广实施主体是做好乡村阅读推广的当务之急。在当前的政府管理体系中,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党委政府部门、文艺创作单位、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学校、市县公共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都与阅读推广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赋予这些部门在乡村阅读与推广中的相应职能,让它们来承担起乡村阅读推广职责,乡村阅读推广才能走向持续健康发展道路。党委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发动、协调、督导,确保乡村阅读推广的政治方向,解决乡村阅读推广过程中的人财物保障。文艺创作单位、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学校、市县公共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结合各自的职能,承担具体的阅读推广职能。

 

二是落实目标责任。目标管理是管理科学的新成就,实施目标管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新创举。近几年,各级政府实施目标管理取得了一些经验,收到了明显效果。要确保乡村阅读推广顺利开展,必须制定完善相应的目标责任指标体系,把乡村阅读推广工作分解为各层级阅读推广主体的目标责任。政府年初对各部门、单位下达目标责任书,将乡村阅读推广的职责明确落实到相关的推广部门和单位,并确定相应的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时间指标和考评分值。履行乡村阅读推广主体职能的相关部门、单位,要制定落实阅读推广目标责任的计划,明确时间要求、进度要求、质量要求,主动接受主管部门的检查、督导和考核评估。

 

三是构建信息平台。阅读推广的载体既有传统的纸质书籍,也有现代的电子书籍。当今阅读载体的巨大变化就是纸质书籍阅读日益减少,电子书籍阅读日益增多,电子书籍阅读日益成为阅读的主要载体。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已成时代潮流,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电子阅读普及化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推进乡村阅读健康发展,必须借助已有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完善乡村阅读推广信息平台。特别要注重把经典书籍、经典评论、经典阅读导刊、专家解读、答疑释惑等置于公共信息平台,公众可以随时在线阅读、下载、提问、讨论。

 

四是提供经费保障。必要的财政投入是乡村阅读推广的物质基础。乡村阅读推广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纯公益事业,所需经费应全额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以专项经费列支,包括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经费、阅读推广单位经典书籍购置等增加的业务经费和专家讲座劳务费、线下组织的各项推广活动经费。

 

推广层面:创新推广方式。推广主体是乡村阅读推广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以基层公共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例,阅读推广主体要努力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编制阅读推广书目。编制阅读推广书目要注重文化的系统性、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坚持科学文化知识的世界性、民族性和大众化的科学标准。要特别注重经典书目的选编,把经典作为乡村阅读推广的重要内容,用经典来占领乡村文化市场,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讲,“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在知识爆炸式增长的今天,人们普遍存在读书选择困惑。对于个人来说,读什么样的经典是由个人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决定。对于公共图书馆、乡村文化站这样的阅读推广组织来说,不仅要研究人类经典、民族经典、时代经典,还要研究本辖区民众普遍需要什么样的经典,更要研究与本市本县历史密切相关的经典。从学科分类来讲,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都有大量的经典书籍。笔者认为,市县公共图书馆编制阅读书目时,首先要坚持政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其中,政治性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彰显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思想性就是弘扬正能量,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本质要求。其次要坚持传统经典与现代经典的统一。我国传统经典博大精深,值得推荐阅读,深读细品,钱锺书的《围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些现代经典同样值得推荐阅读。最后要坚持放眼世界,更要突出民族特色。人类先进优秀经典著作需要学习吸收借鉴,民族优秀经典更需要继承发扬。要突出民族优秀经典,推荐民族优秀经典书籍,推荐产生于本行政区域的经典书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是编印阅读推广导刊。任何经典都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人们阅读理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广阔的想象空间。对于乡村普通民众来说,由于时间、精力、知识、专业的局限性,阅读经典是一件很困难甚至是痛苦的事,这也是经典阅读推广面临的巨大阻力。专家学者对经典的解读、研究、挖掘,能为普通公众理解经典提供有益帮助。分门别类选择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的研究解读成果,编辑成经典阅读导刊(类似于科普读物),让乡村民众在交替阅读经典书籍和经典书籍导刊的过程中,减少阅读困难,加深阅读理解,丰富知识,提升阅读兴趣。

 

三是建立阅读推广平台。公共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的阅读推广包括线上线下两个平台。传统线下平台就是阅览室和借书服务,要鼓励民众到图书馆阅读和借阅,为民众办理借阅证提供方便,也可以利用节假日送书到流动人员最多的广场,供民众借阅。线上阅读平台就是利用新媒体,在图书馆的门户网站、政府建立的信息平台和手机客户端上,开办经典阅读栏目,把选编的推荐书籍、专家讲座视频和经典阅读导刊展现在阅读栏目中,供读者在线阅读和下载。

 

四是组建阅读推广团队。阅读推广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纯公益性事业。基层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其经典藏书丰富和专业图书情报人才优势,打造一支优秀的阅读推广专业团队。第一,内部选拔优秀专业人才,这是组建推广团队的主体和中坚力量。第二,整合乡镇综合文化站懂业务、责任心强、勇于奉献的干部和专业人才。第三,聘请部分大中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市县党校相关专家教授和优秀文艺创作者作为业余推广人才。第四,聘请一批阅读推广志愿者。

 

五是开辟阅读推广共享栏目。阅读共享空间栏目就是围绕某一主题(比如《论语》)而建立的阅读区域,将特定化的图书资源推送给读者,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共享空间进行在线答疑解惑,为读者营造一种舒适、温馨的阅读交流氛围,提升读者阅读兴趣,促进乡村阅读推广顺利推进。

 

社会层面:营造推广环境。营造全社会“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的学习氛围,培养乡村民众阅读习惯,是乡村阅读推广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

 

一是媒体宣传报道。电视、广播、报纸和各种新媒体是营造乡村阅读氛围的主角,要围绕“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这个主题,有计划、分步骤、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丰富报道内容,展示阅读成果,让村民经常从电视、广播、报纸和各种新媒体接收到各种优秀文化成果的信息,经典阅读的人和事,培养乡村农民群众的读书习惯,构建全民阅读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二是开辟经典讲座。经典讲座在阅读与推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作用,是解决乡村普通民众经典阅读困难、加深经典理解、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兴趣的最有效路径。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百家讲坛》节目,掀起了全民阅读经典的热潮,激起了一大批民众特别是青少年阅读经典的热情。政府相关部门和公益机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请专家教授现场开讲座,让乡村民众免费听课;电视、广播定期或不定期播放经典讲座,以短、小、精节目为主,以45分钟为宜,时间宜选在新闻联播结束时进行,收看群众最多,效果最好;网络阅读平台和新媒体平台投放经典讲座视频,让乡村民众在线观看、免费下载。

 

三是组织经典知识竞赛。经典阅读知识竞赛是检验阅读成果、提升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激情、宣传阅读成果、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经典知识竞赛要围绕推荐的经典书籍进行,可选在农闲时节特别是春节期间进行。年初纳入阅读推广计划安排,提前公布竞赛时间、地点、方式。一方面开辟线上经典知识竞赛,实质是测试参与者对经典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广度,主要用于参与者自测。另一方面请专家出题进行传统式纸质统一考试,评选出获奖者。同时,现场组队参赛方式,电视、广播跟进直播或录播,以扩大社会影响。/ 中共南充市委党校研究馆员 陈玉兰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