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业态也成为金融赋能消费,提升消费市场内需的重要手段。要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势,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 数字金融;居民消费;普惠金融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扩大内需既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万亿元,相比上一年增长7.2%,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40.7万亿元,增长7.1%,乡村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6.4万亿元,增长8.0%,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互联网金融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已普及千家万户,居民的支付方式也经历了从传统的现金支付到银行卡支付的转变,并且已经进入到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利用各类支付软件进行日常消费付款的便捷时代。得益于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的广泛应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快速发展。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使得更多的人和企业能够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也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优质的消费服务。
金融发展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
一是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担功能。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当人们成为了理性人时,为达到对自己效用能力的最大化,会将一生的投入与消费时间做出均衡配置。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利用金融市场和银行等机构的发展来实现消费的跨期平滑,从而实现多样化的风险规避和风险分担,带来更多潜在的消费需求。中国居民的家庭消费一直都不是很高,主要原因就是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导致了无法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和风险管理,使得居民在市场流动性约束的影响下强制性地降低了消费,并面临着很大的社会流动性约束问题。
二是金融支付工具和结算方式的牵引功能。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支付手段,释放了消费需求,刺激了消费欲望。例如,居民会通过信用卡来减少现金的使用,也就是说信用卡的使用提升了支付的便利性从而促进了消费。以银行卡普及为代表的金融发展和养老保险的普及都对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产生了正向影响。并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居民越能够学会利用相关金融工具和服务来对风险进行分散,从而形成了消费结构的不同。
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金融发展与数字技术的联系更加紧密,给更多的用户提供了便捷、多样、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对于消费的平滑作用较为显著,能够优化居民的消费结构。
一是数字金融发展背后的机会不均等问题。不同受教育群体和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知识鸿沟”的风险偏好差异和数字基础设施的不平衡导致了“数字鸿沟”,由此产生了各个人群的消费差异。而消费需求会受到收入不平等和信贷供给水平的约束,当然这两个因素对于消费的影响是相反的,信贷供给与消费波动是负相关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则对于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消费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也是收入的不平等,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之所以大于农村居民,其原因就是由于长期的城乡分割导致的城乡居民收入不均等,这种收入不均等与消费是正向相关的。数字金融的发展更加有助于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上升,当然也对农业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多的需求。总体来说,数字金融促进了消费,抑制了数字鸿沟的扩大及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通过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形成低成本和可持续、覆盖范围广泛的包容性金融,让经济落后的地区有机会实现赶超。
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消费支出的微观机制。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由于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的水平过高而相对不足。缓解流动性约束、便利居民支付这两种方式成为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居民消费增长的必经之路。此外,利用家庭普惠性金融可以大大增加我国非农劳动力比例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同时调动了我国对低风险新兴金融市场的投资积极性,来提高了家庭收入和消费水平。
三是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的异质性影响。数字金融的三个维度: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均显著提升了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并促进了消费升级。从城乡二元结构的角度分析,数字金融在提升城乡居民整体消费水平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城市居民消费升级,但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没有显著影响。并且,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提升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对中部地区的消费影响却并不明显。从贷款需求的角度看,数字金融降低了农村地区生产型贷款需求率,提高了城市消费型贷款需求率,其中社会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网购需求和习惯消费的人群需要被激活得更多。
对策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大力推动了居民消费水平提质升级;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会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正向影响;不同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为进一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优化政策措施,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蓬勃发展,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因此,地方政府、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要通力合作,不断优化政策措施,完善顶层设计,打造良好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应用环境,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不断丰富数字普惠金融业务体系。一是充分利用平台的数据优势,精准识别不同群体的需求类别和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发数字普惠金融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加多元化、特色化的数字金融服务。二是不断拓宽数字支付、理财、保险、信贷业务渠道,持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延展使用深度,充分满足各类金融需求,带动消费持续发展。三是大力开展普惠金融、保险、信贷等业务培训,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使其更加理性健康消费,逐步培养居民信用消费的新型消费观念。
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引导消费倾向。收入和消费是密切相关的,财政政策更需要集中到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消费条件上来。要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延续完善减税降费等激励措施,稳企业、扩内需,激活市场消费动能;持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拓宽居民收入渠道,提高收入预期,引导居民消费倾向。特别是要对失业人员、大学生等予以重点关注。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