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4年第8期

【县域金融】普惠金融发展中数字科技应用问题及对策

发布:2024/08/02 15:15  作者:胡俊霞 王伟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4年8月  阅读量:

[摘要]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服务面临收益低、风险高等问题。而数字科技的应用能帮助传统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创新金融产品。因此,金融机构要和科技公司紧密合作,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完善数字科技监管体系,助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普惠金融;数字科技;金融创新

[作者单位]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经管学院;广西财经学院中国-东盟统计学院

 

当前,我国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以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为主。普惠金融主要依靠传统金融机构来实施,发展普惠金融面临风险高、成本高、回报低的困境。而运用数字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则是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普惠金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金融机构“利润最大化”和普惠金融“收益有限”的矛盾。利润最大化经营原则使大部分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服务中仍然把高净值客户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而中小企业和农户的小额授信需求则得不到有效关注。同时,农村偏远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银行网点覆盖不全,加之普惠金融贷款额度低,导致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成本高、收益有限。

 

金融机构经营“安全性”原则和普惠金融“风险大”的矛盾。普惠金融对象中的小微企业规模不大,资金流脆弱,组织管理能力不强,抵押担保物较少,经营信息和财务数据缺乏也加大了银行的信用评估难度,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而农户则更难以提供抵押资产,加之农村群众金融素养不高,同样会增加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

 

特定对象需求多样性和金融产品服务获得受限的矛盾。由于大型商业银行提供的特定产品和服务有限,大部分中小微农业经营者仍然选择贷款利率较高的地方农商行和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主要依赖于政策性融资担保和金融机构指标性考核,以及央行再贷款贴息等行政手段。而面向城镇居民的投资理财、保险等产品,由于信息传输、宣传广度、操作困难等原因,更无法到达农户等普惠金融对象的手中。

 

数字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的逻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迎来了数字科技的变革。新一代数字科技如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被应用于金融服务中,使得金融业务的获客渠道、产品、流程、服务模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缓解了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难题,推动了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

 

数字科技拓宽了金融获客渠道。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带来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模式,缩短了金融机构和普惠金融客户之间的距离。金融科技的应用拓宽了金融机构的获客渠道,并带来了服务模式的创新,提升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营效率,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

 

数字科技完善了信用评估体系。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多元化的信息处理平台,有效获得客户的真实数据,建立起更全面的智能化信用风险评价机制和风控体系,有效服务普惠金融客户群体。金融机构还可利用金融科技,监控客户资金流向,进行欺诈识别和黑名单客户管理,有效降低风险。

 

数字技术丰富了金融产品。数字科技的应用使小微客户在支付、信贷、保险、投资、财富管理等各项服务中获得了较好的场景体验感。如邮储银行推出的“小微易贷”产品,为普惠金融客户提供了银税互动、发票、海关、首贷户、政务政采、信易贷等丰富的线上产品项目,极大满足了小微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数字科技在普惠金融应用中的制约因素

 

基础设施和技术的制约。由于在普惠金融应用中需要网络银行、手机银行、智能投顾、网络保险等新型数字金融的服务模式,对使用群体的基础设施和客户端有一定的硬件要求。而在农村偏远地区,人们拥有的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较少,加之移动网络覆盖面窄、信号差,导致普惠金融服务难以推广。

 

客户群体金融素养和技术能力的制约。以数字科技为基础的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对客户群体的文化水平、金融素养和技术操作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但普惠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小微企业主、农户等群体的文化程度偏低,对金融新产品、新服务认识不够,加之对新型金融科技工具操作不熟悉,增加了资金损失的风险,导致他们排斥数字科技操作。

 

数字科技新风险点的制约。数字科技在普惠金融的应用中,由于数字模式对客户数据的依赖,一旦系统或数据库受到攻击和破坏,极易造成客户数据泄露、数据被篡改等风险发生。由于普惠金融面向的群体众多,海量数据的产生对金融机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挑战,能否有效提高技术的完备性,防范数据安全风险是深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关键。

 

法律法规制度和监管不足的制约。随着金融业务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系统性风险逐渐从大型金融机构分散转移到各环节,使风险更具传染性、隐蔽性和系统性。比如,2007年我国P2P网贷平台因制度及监管的缺失,发生平台出逃、爆雷等恶性风险事件,损害了人们的利益。

 

数字科技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

 

数字科技的应用有效推动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破解数字科技在普惠金融应用中的问题,要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和完善应用场景,加强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建设。

 

加强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合作。通过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的紧密合作,在金融行业内部建立数据模型,优化金融服务流程,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而在金融行业外部应用大数据模型,则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服务和多样化体验,实现自动化营销。同时,金融机构利用自身资金优势与数字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多种金融场景,致力打造新的金融生态,提高服务质效。

 

通过宣传提高客户认知能力。金融机构要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投放广告、举办知识讲座,对普惠金融进行广泛宣传。从而教会人们掌握更多的金融产品使用技能,提高对数字金融的认知能力,积极参与普惠金融服务。

 

完善征信体系建设。金融机构可和市场监管、税务、海关、公安等部门合作,建立全国统一的数字征信标准,完善征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降低信贷风险。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信息使用授权、数据所有权、数据采集范围等规范,以加强数据安全的管理。而在宏观层面则要建立风险监督机制,构建实时监控平台,利用云存储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风险扩散对小微客户带来的冲击。

 

完善数字科技监管体系。面对数字普惠金融中的创新业务,一方面需要保护金融机构服务普惠金融客户群体的积极性,鼓励合规的金融创新。另一方面要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有效防范洗钱、逃税、诈骗等非法行为。应借鉴“监管沙盒”的做法,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监测交易过程和交易数据,有效提高监管质量。要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规范信息披露,以穿透式监管为数字科技促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