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副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共十五大代表,美国《财富》全球论坛顾问,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曾荣获“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中国青年化学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中国国家图书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荣誉。在非线性系统学、区域经济学、科学哲学、政治学、政策学等方面有较多研究。
大政方针定了以后,执行是关键,人是决定性因素。“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落实“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更要靠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靠领导干部,也要靠大批企业家。在一定意义上讲,企业家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企业家队伍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
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办好各类企业。企业好,经济才会好,就业才会好,政府才有税收,金融才有依托,社会也才会有保障。根据2021年统计数据,四川拥有企业法人单位共计70.80万个,这些企业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要办好这些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要建设一批“川字号”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企业家群体在推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新时代,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应对当前经济严峻形势和疫情复杂多变,实现经济长期向好稳定发展的关键。
客观而言,我省企业家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对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关注关心不够,存在着“野蛮生长”的现象,基本处于自发零散、自生自灭状态。二是一些民营企业家“求稳”心态还较为突出,缺乏创新精神和冒险意识,当他们获得阶段成功完成一定财富积累时,更倾向于控制风险保安全,“躺赢”“躺平”的情况还不少。三是法纪意识还较为淡薄,部分企业家信用缺失,少数人还存在不法行为,如偷税、毁约、失信、做虚等“玩火”的情况时有发生。四是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比如一些企业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偷排”“偷放”等。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才能建设一支“川字号”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使“川军”成为真正的“铁军”。
对企业家队伍“建档立卡”,组织化管理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力、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让党组织成为企业家的“娘家”,使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有“靠山”,有苦可“回家”倾诉,得到竭诚帮助。特别是要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对民营和国有企业要一视同仁。二是建立和完善全省企业家“信息库”,加强对企业家日常跟踪管理。实行分层负责,省、市着重抓“重点”对象,保证企业家队伍的稳定,县区着重抓“源头”,夯实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基础。三是完善领导联系企业家制度,建立各级党政领导与企业家“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联系方式,搭建党政领导与企业家相互沟通的平台,及时掌握企业需求和企业家的思想动态,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加强企业间的互动合作,特别是要推动国有和民营企业的良性互动,实现抱团发展。
对企业家素养“提档升级”,系统化培育
企业家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其素质高低和能力大小直接关系着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地区的兴衰。一是教育引导企业家心怀“国之大者”。产品营销无国界,但企业家有祖国。组织企业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对社会的信誉。引导企业家诚信守法经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二是开展常态化培训。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商会等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全面增强企业家发现机会、整合资源、创造价值、回馈社会的能力。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支持发展创客学院,发挥企业家组织的积极作用,培养年轻一代企业家。加大党校、行政学院等机构对企业家的培训力度。搭建各类企业家互相学习交流平台,促进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三是开展提升企业家素养的专题研究。组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专家学者开展新时代背景下我省企业家素质提升的课程开发、学术研究等。
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真情化关怀
企业家的命运也是国家的命运。国家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之间的竞争。企业家的心,伤不得,也伤不起。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应当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企业家可以“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应该做到“不设路障,多设路标”,少向企业“伸手”,多给他们施以“援手”,真正呵护和关爱企业家,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一是适时调整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做到国有和民营企业一律平等,大力破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准入难、融资难、融资贵、成本贵、转型难等现实问题,制定出台硬性措施,全面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增强企业家获得感。二要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支持保证公平竞争、诚信经营,尊重和激励干事创业。产权清晰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公平竞争的前提。保护私有财产,是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也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三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努力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各级党政干部要坦荡真诚同企业家交往,树立服务意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同企业家建立真诚互信、清白纯洁、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鼓励企业家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交流,讲真话、谈实情、建诤言。通过正常渠道反映情况、解决问题,维护合法权益。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家成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模范,更多国有企业家成为奉公守法守纪、清正廉洁自律的典范。
设立“优秀企业家”荣誉制度,科学化评价
建立企业家正向激励机制,建立完善企业家评价制度和第三方评价机制,探索“优秀企业家”荣誉制度。一是科学研制评价体系,综合各种评价要素,严格按规程客观评价。二是注重评价的系统性,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对企业家进行政治安排的前置程序,并与企业家的个人荣誉和评优表彰相衔接。三是将综合评价结果与企业的信用、信誉、资质评定相结合,引导企业家积极自觉地参与到综合评价中来,自觉对照评价要求,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约束。要根据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的贡献情况,提供不同等级的子女入学、就医等公共服务和优惠政策支持,使有为者有获,多为者多获,使综合评价真正成为企业家素质提升和企业健康发展的新导向。四是在全省设立“企业家日”,每年由省政府牵头、省级相关部门联合定期举办“四川企业家论坛”,省领导出席并讲话。激励正向,校正导向,社会舆论起着重要作用。树立“当优秀企业家光荣”的理念。加强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宣传,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优秀企业家、争当优秀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对全省“百强企业”、“新上市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负责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五是给予政治待遇,发现一批理想信念坚定、诚信守法经营、富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家先进典型,适时安排在各级人大、政协、工商联、妇联等组织中,让他们有知情权和话语权。(作者李后强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
上一篇:“川江之心”泸州的创新策
下一篇:论“四渡赤水”战役的世界意义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