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名家专栏 /李后强

乡村振兴的“奇经八脉”

发布:2018/08/24 12:23  作者:李后强  编辑:潘兴扬  来源:  阅读量:

   摘要:经济社会是一个系统,涉及各种要素、层次、结构、功能,相当于一个人体,有骨骼、肌肉、经络、穴位。“三农”工作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及其愿景、理论、路径、动力、开放、改革等“十二正经”。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是系统工程,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要素。绵竹在乡村振兴建设中,不仅看到“三农”工作的“十二正经”,更把山、水、路、矿、木、人、文、商脉等“奇经八脉”作为一个系统,协调推进,走出了一条资源开发转型区健康高速发展的新路,其中人是核心、山是载体、水是命根、路是关键、矿是财富、木是环境、文是精神、商是活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振兴”,分别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这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同人体经脉一样,应该用全面的系统的观点去分析,找准“任督二脉”突出重点,封住“死穴”激发“活穴”同频共振,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全面和谐发展。

 

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是系统工程,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要素。绵竹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奇经八脉”之路。绵竹位于四川盆地西边,背靠龙门山,环境和气候特殊,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地方,已经创造了许多奇迹,还将创造更多奇迹。现场考察看到绵竹的巨变,都是大手笔、大气派,很震撼、很感动。绵竹已经率先初步破解了 “五个振兴”难题,在三产融合、农民培训、德孝年画、花卉种植、党的建设等方面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和好做法,对四川省乃至全国都有启发和借鉴价值。今天,转型发展区乡村振兴学术峰会在绵竹召开,是一件大事和喜事,对此我表示热烈祝贺!我相信,此次峰会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能把绵竹的丰富实践总结提炼出来,并向外广泛传播。


一、中医学的“奇经八脉”概念


经济社会是一个系统,涉及各种要素、层次、结构、功能,相当于一个人体,有骨骼、肌肉、经络、穴位。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也称为“正经”。“奇经八脉”源于我国古代经络学说,是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经过数千年实践积淀而成的,属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针灸及推拿学的理论核心。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就是说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故称“奇经”,其特点:一是不隶属于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二是除任、督二脉有自己的独立腧穴外,其他六条经脉的腧穴都寄附于十二正经与任、督脉之中,“脉气所发”, 八脉均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三是其循行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而且与正经在人体多处相互交会,因而奇经八脉有涵蓄十二经气血和调节十二经盛衰的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难经·二十八难》把十二经脉比作“沟渠”,把奇经八脉喻作“湖泽”,即形象地说明了这一功能。 


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是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渗灌等调节作用。一是进一步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经;任脉联系总任一身之阴经;带脉约束纵行诸脉。二跷脉主宰一身左右的阴阳;二维脉维络一身表里的阴阳。即奇经八脉进一步加强了机体各部分的联系。二是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气有余时,则蓄藏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由奇经“溢出”及时给予补充。三是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


在人体内,十二经加上八经,共20条重要经络。其中,奇经八脉深藏不露,能出奇制胜,在深处发挥关键作用,但一般不被人知或重视。“三农”工作涉及“十二正经”,乡村振兴工作涉及“奇经八脉”。乡村振兴战略正好20个字,似乎可以说,每个字就是一条经络!


二、绵竹的“奇经八脉”


绵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古有“七十二洞天福地”佳号,今有“年画、名酒、生态旅游之乡”美誉,天然隐含着“奇经八脉”,这八脉虽然表面看不属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正经”,却如同“奇经八脉”对整个人体的影响一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曰山脉


“山”是象形字。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对“山”情有独钟,甲骨文和金文均记录有该字形。山脉”,指沿一定方向的若干相邻山岭并有规律分布的山体总称。由于外观很像人体血脉,因而得名为“山脉”。 山脉构成地理、地形地势的骨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重大意义。


绵竹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504米至4405米,高差悬殊,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特点。境内山峦起伏,群山重叠,纵横交错,构成“群山之地”。九顶山、九龙山名气很大。麓棠山有“七星堆”,有大型风口,有古蜀人活动遗址,与“三星堆”关系密切。尤其是巍峨雄壮的龙门山从绵竹西北部横亘而过。龙门山古称茶坪山、湔山,又名龙山,是一座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天下名山,她拔地而起,绵近千里,宛如一座天然屏风,横呈四川盆地西北边缘,是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的天然界线,组成了绵竹的地形骨架。


二曰水脉


“水是生命之源!”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一种狭义不可再生资源。没有充足的水,生命将不复存在,更不用说经济社会发展。


德阳总体缺水,但绵竹河流众多。河流均属沱江水系,发源于四川省西北部山区,主要河流有:绵远河石亭江、射水河、马尾河、白水河、龙蟒河等。河流随着地形由高到低,流向东南平原,多属季节性河流。绵竹水资源总量为17亿立方米,可利用总量9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发利用量1.13亿立方米,符合生产生活供水要求,全市水电可开发量6.5万千瓦,已装机4.4万千瓦。人民渠、红岩渠穿越全境,全市有小一、小二型水库21座,干、支、斗渠1263条,长1373.4公里,蓄、引、提形成网络。


三曰路脉


“路脉”源于古语,指连贯而相通的路线。宋代刘克庄作的《北山作》诗云:“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 “路脉”也泛指水、陆、空等联通的道路。《周礼·夏官·司险》:“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 “路脉”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早在公元前20世纪的新石器晚期,中国就有记载使役牛、马为人类运输而形成的驮运道。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发明了车轮,于是以“横木为轩,直木为辕”制造了车辆。故尊称黄帝为“轩辕氏”,继而产生了行道。


绵竹市区位优势明显,距德阳33公里,距成都59公里,距绵阳26公里,位于成都一小时经济圈内。全市公路总里程为1500公里,建成有绵竹至德阳快速通道,成都至青川的S105省道贯穿全境,成绵高速复线在境内共设有3个高速路出入口。有德天铁路(德阳-天池)和三条地方铁路专线与宝成铁路连接。随着成(都)兰(州)铁路、绵茂公路、成都第三绕城高速的建成通车,绵竹将成为成都平原进入川西藏区和西北地区最安全、最便捷的黄金通道。到茂县和九寨沟的高速路即将贯通。


四曰矿脉


矿业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古老的领域之一。矿业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从事矿产开发利用活动。历史学家将人类历史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当时人们开发利用的主要矿产种类为特征。《周礼·地官·卝(kuàng:古同“矿”)人注》:“卝之言矿也。”《郭璞·江赋》:“其下则金矿丹砾。”


绵竹矿源储备丰沛。目前,境内已探明矿藏40余种,以石灰石、磷矿、铝土矿、硫铁矿、煤和天然气等为主,石灰石是绵竹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绵竹西北山区,矿石品位高,可采储量在2亿吨以上。磷矿, 主要分布于西北山区,储量17376万吨,是我国四大磷矿产地之一,矿石品位均在25%以上,是磷化工业的主要原料。铝土矿,主要分布于西北山区,储量994.12万吨,地质储量为468.76万吨。硫铁矿,主要分布于清平、天池等山区乡镇。储量1439.54 万吨以上。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总储量3179万吨,其中天池煤矿1401万吨。天然气,深层气储量约500亿立方米,浅层气10亿立方米。由于环保问题,特别是对沱江的污染,磷矿企业正在关停并转,矿区变景区、矿车变游车、矿工变花工。


五曰木脉


“木脉”在这儿泛指自然界中的植物资源。自古以来,丰富的生物资源一直是具有战略价值的有形资产,善加利用,可以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重大作用。《礼记·乐记》:“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气衰则生物不遂。” 《荀子·礼论》:“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


绵竹旅游资源丰富。平均气温1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51%,自古被誉为“天下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绵竹植被属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因地势和气候影响,植物垂直性带谱明显。林地资源充分,有珙桐、水杉、红豆杉、连香树等多种珍稀植物及众多名贵药材,优质茶叶种植面积近万亩,年产成品茶400吨。绵竹气候温润、环境优美、山川秀丽,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古代植物从喜马拉雅移栽其他地方,就是在绵竹一带进行人工驯化,什么奇花异草都可以生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将绵竹纳入“大熊猫生态走廊”的主体部分,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被省政府纳入“岷山山系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如今的国家玫瑰公园、月季产业园,充满生机活力。


六曰人脉


“人”的象形构成完美地诠释了人的生命的意义所在。如果说血脉是人的生理生命支持系统的话,那么“人脉”则是人的社会生命支持系统。常言说“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人成木,二人成林,三人成森林”,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都是说,要想做成大事,必定要有做成大事的人脉网络和人脉支持系统。


绵竹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汉有“五忠”,宋有“三贤”,诸葛父子以死报国,张浚饮马北征抗金,南轩书院讲经辩道,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为变法图强而捐躯,董扶、任安、秦宓()、杨绘、宇文之邵,先贤英烈灿若星辰,革命年代有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成都十二桥的共产党员王干青烈士和早期优秀共产党员赵利群,近代有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外闻名的爱国高僧能海,现代有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著名唱作音乐人、主持人、影视导演李进,优秀的绵竹儿女,其志其魂绵绵相继、生生不息。


七曰文脉


“文脉”,即人类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文化主脉。文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是“分析、理解和包容”。文化的特点是: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易经》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绵竹历史文化厚重。绵竹古为蜀山氏地,有“古蜀翘楚,益州重镇”之誉。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绵竹县,历经数朝更迭,于19491225日和平解放,属川西区绵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838月改属德阳市。1996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绵竹市。绵竹是全国著名的年画之乡、名酒之乡、生态旅游之乡,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绵竹年画蜚声中外,剑南美酒享誉神州,德孝文化世代传承,秀美山水远近闻名。有中国绵竹年画村、九龙山乡村旅游景区2个国家AAAA级景区,九顶山国家地质公园、汉旺地震遗址、麓棠温泉等旅游景点。境内保存的历史古迹众多,有诸葛双忠祠、紫岩书院遗址、回澜塔等;宗教文化浓厚,有“天下第一禅林”祥符寺、道教圣地严仙观、川西灵隐三溪寺、千年名刹吉祥寺等著名寺院。绵竹的戏剧活动自古很繁盛,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绵竹县令陆箕永在一首《竹枝词》里就曾写道:“山村社戏赛神幢,铁板檀槽柘人梆;一派秦声浑不断,有时低去说吹腔”。乾隆年间,进士李调元在《新搜神记》中记载有“绵竹东岳庙有沙弥素有能戏之名,忽一日窃其师千钱,逃入班中学戏”的事。绵竹的名酒文化、年画文化、南轩文化、三国文化、德孝文化、抗震文化交相辉映,底蕴深厚。要把国际性的“汉旺论坛”办成“博鳌论坛”“达沃斯论坛”。在年画村的墙壁上,绘上玫瑰、月季、猕猴桃,在高速公路上树立大型广告牌,把年画与文创结合起来。


八曰商脉


“商脉”,是指利用人脉找到最佳切入点和通道,实现彼此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商业关系。这儿指的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善于运用“商脉”。《易·复》:“商旅不行。”、王充论衡“商而无盈。”、《史记·货殖列传序》:“商不出,则三宝绝。”


绵竹经济基础坚实。工业基础较好,现有一个省级开发区和德阿产业园、江苏工业园等园区,已形成以清平昊华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仟坤集团等为代表的国家重装配套协作产业。农业生产条件好,已建成万亩蔬菜基地、特色水果生产基地、粮经复合型现代农业产业万亩示范基地等15个,猕猴桃种植面积近3万亩、玫瑰种植8000亩。商贸体系健全,农贸市场、“万村千乡”农家店全域覆盖,电子商务产业、现代金融产业正在加速发展。中国名酒 “剑南春” 产于绵竹,“剑南春”是2000多年酿酒历史中培育出的一朵奇葩,誉满神州,香溢四海,曾60多次荣获国际和国家级金奖。源于明、盛于清的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享誉国内外,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间木版年画)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龙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亚洲最大、世界第四的磷酸盐制造企业。


这套“奇经八脉”是绵竹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对绵竹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还会继续支撑绵竹的可持续发展。但必须优化布局,融入现代科技,实现转型升级。


三、“奇经八脉”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一)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


“三农”工作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及其愿景、理论、路径、动力、开放、改革等“十二正经”。乡村振兴战略涉及“五个振兴”,它们分别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而这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同身体经脉一样,应该用全面的系统的观点去分析,找准“任督二脉”突出重点,封住“死穴”激发“活穴”同频共振,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全面和谐发展。


绵竹在乡村振兴建设中,不仅看到“三农”工作的“十二正经”,更把山、水、路、矿、木、人、文、商等“奇经八脉”作为一个系统,统筹谋划、协调推进,走出了一条资源开发转型区健康高速发展的新路,其中人是核心、山是载体、水是命根、路是关键、矿是财富、木是环境、文是精神、商是活力。一是促进产业发展。要结合绵竹自身实际,兼顾农业内外、城乡两头,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和绿色农业,出台激励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信息产业等发展的政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奠定物质基础。二是实现生态宜居。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制定山水林田湖草保护规划;要大力设施配套建设,提升政府服务管理质量,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要制定方案切实保护好绿水青山,保留住清新干净的川西田园风光。三是建设乡风文明。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要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进移风易俗和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保留乡土文化这个魂。四是改进社会治理。要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健全基层组织,弘扬社会正气,使农村社会更加安定和谐有序。五是增强农民获得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不断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让农民的钱袋子进一步鼓起来;要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小康路上每一个人都不掉队。


(二)乡村振兴要有重点


根据“奇经八脉”的理论,并不是所有经络都是一样重要的作用,如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经,任脉联系总任一身之阴经,相较其他经络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才会出现“打通任督二脉”之说。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作为一般性工作按部就班、平铺直叙,而是要找准“任督二脉”,突出重点抓落实,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要打通规划这个督脉。抓好“谋划、策划、规划、计划”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规者,有法度也;划者,戈也,表示划线、划界之意。规划,是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必须规划先行。规划如同人体之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属于乡村振兴的根本和基础。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制定,既要要在全局性上着力,更要在时间性、强制性、导向性、差异性和开放性上用功。只有这样,才能使绵竹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更加清晰、行动更具可行性、数据更具精确性、使运作更具可控性,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要打通目标这个任脉。目者,瞳,重也;标者,准绳也。目标是指根据使命而提出的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是蓝图的具体化,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为活动指明方向。俗话说: 举一纲而万目张”。振兴乡村战略是否能够“万目张”,除了规划,还要看目标是否能够达成。目标如同人体之任脉,联系总任一身之阴经,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标准和方向。古人云:“勤为政者,贵在养民;善治国者,必先富民。” 对于农民占绝大多数的中国来说,中国富与农民富的关系相融共生。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乡村振兴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一个宜居、文明、富裕、美丽的农村才是我们需要的,能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绿水青山的美丽乡村,就是我们乡村振兴的前进目标和奋斗方向。重点抓好资金、土地、人才、企业、制度等关键要素,特别是在土地尤其是在宅基地上下功夫。盘活农村闲置资源,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下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三)乡村振兴要注意“死穴”


 “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人体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生死搏斗中,“死穴”做为“杀手”使用,武侠小说中常形容为“一招毙命”的命门,而将奇经八脉各穴位列入其中。


我们在乡村振兴具体实施中要练好“内功”,封住“死穴”,激发“活穴”。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单向由乡村流入城市,造成乡村因严重“失血”而凋敝,这就是乡村振兴的“死穴”。乡村凋敝,也被描述为乡村空心化,表现为人口外出、产业空虚、农村落败等一系列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大量社会问题,比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土地撂荒等,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幸福感提升的“伤口”。为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围绕强化“钱、地、人”等要素的供给,抓住关键“穴位”,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及时为“三农”发展“止血”,变“死穴”为“活穴”。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乡村振兴要坚决不碰“死穴”,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保护乡情美景。


(四)乡村振兴要保持畅通


“奇经八脉”的医学核心理念是要“通”。根据中医理论,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 “输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俗话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乡村振兴实施中的一个主要“痛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道路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 “肠梗阻”。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广大的县、乡、村,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农村公路规模大、覆盖面广,其里程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四分之三以上,是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条件之一。但目前,不少村社依旧存在道路不畅通,农产品无法创造价值的状况。物流梗阻现象突出,影响了“互联网+农业”的实效,导致了资本、人才、技术等发展要素外流,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大短板和“痛点”。


绵竹在乡村公路的建设方面尽管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目前乡村公路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和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要尽快实现高速、高铁、机场的畅通和联网。一要坚持以地方政府为主,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扶持,激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不断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明确党政及其部门责任,分层负责,联合建设,共同推进乡村公路建设。二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从乡村振兴和农民群众出行实际需要出发,综合考虑当地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发展、扶贫和国土资源有效开发等要求,有步骤,有重点,分步实施。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需求特点、自然地理条件合理确定发展目标、重点和技术政策。四要坚持建设、养护、管理并重。要避免重建轻养、重建轻管的现象,在加快建设的同时,重视养护和管理工作。五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2018819日在绵竹市“转型发展区乡村振兴学术峰会”上的发言)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