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4年第7期

【谈发展】找准路径 推进阜新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2024/07/15 17:15  作者:刘飞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4年7月  阅读量:

阜新市地处辽宁省西部,作为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城市转型升级任务是当前的重中之重。辽宁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打造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的“六地”目标,其中“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目标,为阜新市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阜新市要发挥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优势,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智慧化、绿色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破解发展难题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压舱石”,农村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定盘星”。当前,阜新市在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正乘势而上奋力开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2022年,阜新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635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5304万元,经营性收入3830万元。全市已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区)3个、示范乡(镇)17个、示范村60个,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突出成效,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破解。

 

乡村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目前,阜新市乡村产业发展总值低、增速慢,产业链短,辐射范围狭窄,市场空间不大,品牌产品少,生产成本较高,价值回报低,尚未真正形成“一村一业”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由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缺乏先进的农田水利设施和现代化农机具,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此外,农村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存在“断点”,乡村公路通达效率不高,“村内户户达,村间连接差”的现状影响了村落之间的联系与协同。

 

乡村人才储备不足。调研发现,阜新市乡村80%的青壮年以基础劳务人才为主,就是外出务工,而乡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业科技等方面人才严重缺失。乡村人才面临着引不进、留不住的双重压力。创业带头人、电商人才、物流人才等新兴职业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尤其匮乏。

 

生态振兴缓慢。长期以来,一些乡村生态环境恶化成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 农村变成城市垃圾、假冒伪劣产品的“倾倒场”。同时,农业生产中因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化工农膜等农资产品,导致土壤板结严重、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地下水严重污染,生态振兴任重道远。

 

村级组织缺乏“造血”功能。目前,阜新市大部分村庄日常运行经费和村干部的工资、补贴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村里没有任何收入,还有部分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是完完全全的空壳村。能够带动整村发展的项目少,“等靠要”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变。

 

探索发展新路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任务更加艰巨繁重。迈步新征程,阜新市要把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摆在优先位置,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强化党建引领。一是广泛组建党群共富责任区。以农村网格(村民小组)为单位,以党员致富骨干为主体组建党群共富责任区,由1名党员致富骨干担任责任区负责人,引领片区共同致富,让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有致富项目、每个村都有一批党员致富能手、每名党员致富能手至少结对帮带3名群众共同致富。二是大力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由村党组织主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起成立,农户、农事企业入股分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村“两委”成员带头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入股分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党员致富骨干自主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入股分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聚合发展。组建跨乡镇跨村的产业联合党委。以党建工作基础好、集体经济体量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镇、村为中心,推动地域相邻、产业趋同的镇与镇、村与村党组织建立产业联合党委。

 

创新发展助振兴。一是积极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申报工作。围绕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一改革试验主题,细化改革试验方案,争取阜新全域纳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二是努力营造乡村振兴工作浓厚氛围。深挖“巩固、拓展、衔接”乡村振兴的好典型、好事例,提升脱贫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广大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多措并举振兴产业。阜新要全力推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化,要让花生、小米、地瓜等小土特产变身成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同时着眼于延链、补链、强链,把农产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把产量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建基地、育主体、搞加工、创品牌、拓市场、促融合为目标多途径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以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创新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发展体系。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开发庭院经济、推行农产品家庭定制等,发展游、娱、购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激发产业振兴活力。

 

引留育用振兴人才。运用政策、机制、机会等多种方式,激励社会各类人才到乡村服务。要在生产服务、创业支持、生活环境等方面重点发力,充分发挥出返乡创业与城市人才的作用。同时,要强化乡村振兴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乡村综合治理人才、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公共服务专技人才、农村实用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建成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人才队伍。

 

改变陋习保护生态。一是创新驱动,努力打造乡村建设工作的“桥头堡”。全力推进重点中心镇、管理示范镇和新型社区、和美乡村、生态宜居村创建与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有机结合,打造“村村亮、庄庄绿、户户通、厕厕洁、沟沟清、家家净、人人乐”的“农业大花园、农村大公园、农民大乐园”。二是树立乡村发展的生态理念,坚持乡村生产的生态化,遵循“生产有生态”这条主线。大力推动乡村“厕所革命”“生活变革”“卫生运动”等,引导农民群众改变生产生活陋习,养成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乡村生态生活的形成。

 

规范管理振兴组织。在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中积极发展新党员,为村“两委”培养后备干部。把农业技术和种养技术专业的大学生培养为致富能手,先富带后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配强优化镇村领导班子和村“两委”班子,充实加强镇村工作力量,落实干部激励措施。强化村“两委”规范运行,健全各类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强化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强化镇村党组织领导地位,强化对群众的服务和组织引领,强化村务监督机制,强化矛盾风险化解。(刘飞系中共阜新市委党校副教授)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