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作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推动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链价值提升,对于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破解关键问题
产业融合程度较低。农业生产和加工普遍生产方式落后、缺乏深加工,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益增长缓慢。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转换效率约为65%,比中东部地区约低20个百分点。同时,农业的多功能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基于农业的跨界发展和横向扩展缓慢,相关产业的拓展和带动效应相对有限。乡村民宿、农业旅游等领域起步较晚,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尚未显著。此外,虽然西部地区创设了千余个农村特色品牌,但在产品开发、形象塑造上力度不够,品牌知名度和声誉有待提升。
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建设落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但西部地区乡村道路交通、仓储物流、冷链设施以及网络通信等方面仍较落后,导致配送质效低,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运输和流通,也影响了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同时,西部地区广大乡村与城镇在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方面的互联互通不足,导致农业公共服务供应不足,制约了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此外,农产品加工园区受限于理念、经费而导致承载能力不强,也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人才稀缺。受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因素影响,西部地区乡村很难吸引高级管理人员,导致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急需的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短缺。同时,专业技术人才的不足也严重阻碍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步伐。农业技术人才不愿来到农村地区工作,影响了农产品开发、品牌打造及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的有效推进,且生态农业循环系统和智能农业等新兴技术的推广运用也因此受限。此外,一线劳动力水平不高也阻碍了农旅融合发展的进程,如广西砍甘蔗人员、摘果人员加之多数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等问题都很大程度制约了这些产业的发展。
找准有效路径
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必须对农村产业结构加以深度调整,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首先,要提高农产品处理的质效,以西部地域的特色产业为中心,积极推进生产标准化、加工专业化、布局区域化以及经营规模化,加快建设示范性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并打造集群化的农产品中心。同时,逐步提升农产品的加工转换率,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向集群式方向发展,如工业园模式,充分发挥不同层级的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功能,使之逐步成为加工产业的标杆和领航者。其次,积极推进与农业紧密相关的产业化开发,例如依托乡村独有的农业和旅游资源,大力促进以农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深挖农村的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让农业在社会教育和经济价值方面得到全面展现。要立足于农业的多功能性,推动多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农旅特色小镇,依托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建一批各具独特风貌的小镇,并通过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特色小镇不仅要发挥农业功能,还要注重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从而实现多功能的全面融合。要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使其成为农业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的平台载体,提供培训展示、科技体验和休闲观光的场所,带动当地农业生产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近年广西来宾市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整合利用资源,通过建设百花山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学院、中小学生劳动实践课教育基地、房车和自驾游度假基地、山顶观光、观景民宿、野外露营、自行车骑行、体育健身、革命生活体验、农耕文化体验、采摘、产研学等丰富多样的“农文旅+产研学”、康养中心等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共同富裕之路,逐步形成了乡村振兴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来宾模式。
促进农民合作社的提质增效。乡村经济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户综合素质、技能的培养,造就新时代爱农村、懂农业、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引导支持各地农民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乡村经济发展。首先,要完善合作社内部管理体系,赋予社员对理事会行为监察的权利,鼓励社员更积极地参与到合作社的生产与经营决策过程中,并严格监督理事会的各项行为。这样不仅有助于确保理事会的决策不会损害社员的经济利益,还能够确保理事会的行为严格遵守合作社规章制度及国家法律法规。其次,强化工作考核机制建设,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内容,细化分工,建立与日常工作成效挂钩的工作激励机制,对态度严谨、工作成效显著的农民合作社进行表扬,同时可以适当给予其物质方面的奖励。对于工作态度消极、工作进展缓慢的农民合作社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例如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同时要监督其立行立改,保证整改成效。再次,要多元化拓展融资渠道,政府机构应当加强对经济建设项目的财力支持,特别是那些拥有完善财务和内部管理系统的合作社,资金应该用于加强合作社在培训、信息搜集、建立生产基地、技术推广和市场营销等领域的服务能力方面。
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快速发展的现代通信技术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西部地区农村互联网经济与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此,针对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应进一步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与生产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全面分析消费者的喜好、预测市场的需求,并将其应用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中,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服务,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重视农村地区人才队伍的培养。一是加强教育培训,为农村产业发展输送所需的专业人才。要加大农村职业教育投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农村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农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加强农村教育培训,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人才保障。二是引进外部人才。通过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政策,为外部人才在农村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加强农村人才交流合作,促进人才流动,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注入新鲜血液。三是激发农村人才活力。人才是推动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在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必须建立健全人才激励体制机制。通过实施切实可行的激励保障措施,激发农村人才活力,发挥人才作用,支撑乡村产业发展,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事业。例如,可以提高乡村人才薪酬待遇,提供专项科研经费、创业补贴,帮助解决融资和技术问题等,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条件。(中共武宣县委党校讲师 覃世文)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