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4年第9期

【专家智库】新发展格局下 县域营商环境优化路径与对策

发布:2024/09/03 09:54  作者:陈瑞 郭纳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4年9月  阅读量:

良好营商环境能有效提升发展活力,增强地区吸引力,对推动新发展格局下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县域营商环境的构成要素

 

县域作为联结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兼具城镇与农村多种特色,发展模式多样,经济功能完整。县域营商环境可以定义为以县级政府作为主要供应方,对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一系列外部因素,包括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等。

 

政务环境是基本面。县域政务环境是营商环境的基础,也是基本构成要素。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及可操作性对营商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一方面为投资主体提供一定的预期,另一方面为经济活动主体提供优良的市场。

 

法治环境是支撑。县域法治环境是县域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良好的县域法治环境可以提供公平、透明、稳定的市场秩序,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法律所带来的公平正义能有效保障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有效规范市场行为,实现良性竞争。

 

市场环境是核心。县域市场环境是区域发展的“过滤网”,也是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市场的规模、需求、竞争状况、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等是营商环境优劣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县域市场环境是构筑地区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文环境是条件。县域人文环境是在地区发展中长期形成的结果,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文环境可以为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塑造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品牌,构建特色产业集群。

 

新发展格局下

优化县域营商环境的意义

 

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以新质营商环境催生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必然。当前,县域层面资源、人口红利逐渐弱化,需要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新的动能,而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人才、制度等红利来驱动,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有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建立亲清政商关系。新型政商关系核心在于“亲”“清”两字。“亲”就是以服务为抓手,在与企业的交往中,及时发现企业面临的难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服务,助力企业渡过难关。“清”就是要守住底线,保持清正干净,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营商环境与城乡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城乡发展的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有助于促进推动城乡经济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城市和乡村的资源可以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其次,有助于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同时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发展,资源合理分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带动相关产业和服务的发展,进而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新发展格局下

优化县域营商环境的现实条件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及国家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的落实,县域地区把营商环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筑牢法治基石,营商环境面临新的机遇。但是,由于历史及地域等差距存在,县域营商环境仍然存在不少挑战。

 

新发展格局下县域营商环境面临的机遇。一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撑。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县域作为重要的支撑点,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保障和坚强后盾。县域地区根据发展实际,进一步在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推出具体举措,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基础。

 

二是独具特色的产业基础。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地区之间的差异,各地逐渐探索出符合地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如河北省清河县山羊绒加工、福建省仙游县红木家具、安徽省太和县现代医药等均形成了规模化、特色化的产业集群。“一县一业”的区域品牌效应可以有效地吸引外部生产要素的流入,从而加速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壮大,筑牢地区产业基础。

 

三是强大稳固的消费潜力。我国共有2862个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规模较大,巨大的消费潜力可以为改善该地区的营商环境提供市场需求的支撑。一方面,巨大的消费潜力意味着旺盛的市场需求,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发展,从而带动更多的企业进入县域市场,带来更多的投资和经济活动,进一步促进营商环境的优化。另一方面,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消费者提供强大的吸引力,释放更多消费潜力。因此,消费潜力和营商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激发消费潜力,拉高消费水平,可以为县域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动力和市场需求,而优化营商环境又能吸引和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新发展格局下县域营商环境面临的挑战。一是服务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工作推进标准不高,个别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或技能,无法提供准确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是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服务态度不佳,个别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可能表现出不礼貌、不耐心或不关注客户需求的态度,同时也有个别单位缺乏个性化服务,难以满足专项要求。此外,部分县域存在个别业务单位使用国家级、省级、市级系统,导致数据不能整合使用、部分政务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二是基础设施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县域常住人口的增加,传统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主体新的需求,不匹配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会削弱对新兴市场主体的吸引力及市场规模的扩大。此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量及规模相对不充分且地域分布不均衡也是突出问题。目前,我国的县域地区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城市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让县域难以有效满足新经济业态的需求,制约了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三是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的大量集聚增加了社会治理的难度。县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需要法制进行引导和规范。而在实践中,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因法律法规不明确,难以准确预测和遵守相关规定,从而增加经营风险和成本。同时,法治环境不佳可能使投资者对该地区的信心降低,减少投资和经济活动,而企业和居民缺乏法治意识也可能导致不正当竞争行为,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新发展格局下

优化县域营商环境的对策

 

县域经济发展中要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创新思路、优化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关键要素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有效补齐、市场竞争秩序有效规范。

 

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一是打通企业发展堵点。强化政府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拓宽企业问题收集及解决渠道。强化企业问题分析研讨,有效解决企业诉求,督促提醒相关单位提高认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杜绝走访中走马观花、遥控指挥等现象。

 

二是打造良好服务环境。推动县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要坚持把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政务工作的核心内容,持续加强政策宣传,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职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打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能职责,切实发挥营商环境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彻底解决问题。

 

三是学习先进经验。要深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创新理念、体制机制、服务举措,主动对标对表,结合地区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举措,从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激发市场潜能。

 

四是强化责任担当。要在营商环境督导上下大力气,持续加强部门间的协作联动,狠抓政策落实、诉求办理等重点工作,严查在为企办事过程中吃拿卡要、不作为慢作为等不良现象,敢于直面问题、动真碰硬、从严处理,让营商环境建设深入人心。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一是加强政策引领。进一步在政府规划、资金投入、人才建设方面完善政策,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保障。要制定全面的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明确重点领域和项目,并出台支持性政策,吸引投资和促进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为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撑;培养一批专业性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人才,提升相关领域的创新水平和管理能力。

 

二是提档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在县域内,需要加强对生产性和生活性基础设施改造或扩建的调度工作,并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分类规划,以提高其转型和升级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改进,以满足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生产以及农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三是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和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在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下,通过科学规划,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创新建设投资方式,拓展建设投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共同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准确识别新型基础设施的潜在发展空间,并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一是提高营商环境的法治化水平。严格执行市场相关的基础性法律制度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著作权保护等专门法律法规,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增强市场主体法律意识,加大打击产权违法行为和其他违反市场秩序行为,增加侵权违法成本,坚定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信心。

 

二是提高县域市场整体信誉度。加强县级政府部门对诚信企业典型的宣传,努力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提高企业的诚信考核标准,并确保企业行为的规范性。通过业务市场的经营行为,增强经营实体对市场的信任度,提高县域的整体信誉,从而推动县域市场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三是推进县域经济品牌化建设。根据县域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培育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业品牌,促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品牌化发展,积极探索产业品牌价值,增强产业集聚效应,以产业集聚助推营商环境的优化。(中共太和县委党校 陈瑞 郭纳

 

[本文系阜阳市2023年社科规划课题“新发展格局下县域营商环境优化路径与对策研究”(编号:FSK2023045)研究成果,作者郭纳系中共太和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