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 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新疆昌吉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好“十四五”发展优势,克服工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等不利因素,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双循环;工业经济;昌吉州
[作者单位] 中共昌吉市委党校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当前国内外局势和我国发展的具体实际,面向“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审时度势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工业经济是实体经济的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要素。立足新发展阶段,创新举措,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昌吉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点
近年来,新疆昌吉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工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总体向好”的良好态势。
内循环特点。一是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基础。目前,昌吉州依托现有资源,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以煤化工、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等为重点的具有昌吉特色的“15+4”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在全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占28个,占全国工业总门类的70%,规上企业数量、企业品牌数、企业知识产权数量均居全疆之首,是新疆产业基础最完整的地州。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数实融合成效显著。昌吉州有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建成各类创新平台158个,建成全疆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其中,特变电工中疆数字云平台获评2023年全疆唯一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三是园区建设成效凸显,产业集聚态势良好。目前,以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电煤化工、粮油、优质畜产品等八大产业集群为基础,已建成国家级园区3个、自治区级园区6个,园区建设成效凸显。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昌吉州工业经济的主战场,目前入驻企业1116家,围绕现代煤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建成了煤炭化工产业集群、煤电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和新能源产业集群。
外循环特点。一是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对外贸易成效显著。贸易畅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要载体。近年来,昌吉州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商博会等展会20多场次,重点推介宣传农产品加工、机电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番茄酱、种子等外向型企业和特色优势产品,外向型经济位居全疆第二,合作范围不断拓展。二是品牌建设成果突出,开放水平不断扩大。尤其是农业方面,“昌字头”品牌蓬勃发展,目前共有农产品品牌、名牌及商标173个,逐步形成一条具有昌吉特色的品牌建设之路。与13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进出口逐渐向东南亚、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拓展,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三是物流体系建设日益完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不断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新疆(昌吉)亚欧国际物流园已进驻有中疆物流、联运物流、圆通等36家企业,建成10条铁路专用线,货运卡车日进出园区1000多辆,可提供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等多种服务。5G基站等基础设施实现核心区和重点园区全覆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昌吉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区域发展水平较低,市场体制机制不健全。近年来,昌吉州工业发展整体在全疆排名比较靠前,但因其地处边疆,资本、人力、基础设施等条件受限,与东中部地区城市横向比较,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首先是生产要素流通难度加大。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不强,很多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影响,投资积极性不高。其次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大多数市场存在市场制度不健全、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再次是区域内发展欠协调。工业主要集中在州府昌吉市、准东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区域,区域分布不平衡。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
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昌吉州工业发展主要是以原煤、石油石化、农产品加工、电力热力生产等资源主导型产业为主,粗放型发展模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从结构来看,产业链条较短,内部关联度不高、互补性不强,对相关配套、关联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弱。从科技含量来讲,R&D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83%,工业R&D投入占比更低,缺乏创新能力。从经济效益来看,85家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低于全州平均水平6.8%,规模以上工业能源转化率仅为50%左右,能耗较高。从人才来看,截至2022年,全州人才资源总量达22.26万人 ,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38.6%,高技能人才仅有约2万人次,尤其是复合型管理人才、高科技研发人才和高级熟练技工非常缺乏。
进出口贸易发展层级低,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就数量和规模来讲,昌吉州进出口贸易整体位于全疆前列,但就质量来讲,主要以番茄酱、种子、变压器和煤化产品等资源型初级制成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层次偏低,结构单一,严重制约了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品牌建设动力不足,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当前昌吉州品牌建设主要集中在特变电工、中粮番茄、益海粮油等少数知名大企业中,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意识比较淡薄,重视程度不够,品牌化水平比较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昌吉地处新疆内陆地区,地理位置较偏,口岸建设较弱,出口规模和质量受限。另一方面大部分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亚地区,贸易合作伙伴比较单一。
昌吉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要素就是经济循环的顺利流转和产业关联的有效畅通,通过拉动消费、刺激需求,提高供给体系的关联性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循环有效畅通,形成昌吉州工业发展的新特色和新路径。
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作为新疆工业发展的排头兵,昌吉州要把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作为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关键之举。一是加强物流、网络、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二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优化办事效率。真正做到“企业有需求、政府有政策”,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国家减税政策,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建立互联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做好企业融资服务,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做好各种后勤保障,让企业真切地感受到昌吉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三是大力推行全域招商、全员招商、链式招商。依托昌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利用好“‘链’上昌吉·融入‘丝路’”等各种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以煤炭煤化工、电力、石油石化、纺织服装、林果业、馕、葡萄酒、旅游等“十大产业”为重点,以链式招引为核心,找准企业投资发展方向与昌吉州产业发展的契合点,主动对接、精准招商,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昌吉,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发展格局下畅通要素循环,提高供给水平和质量的必然选择。一是不断完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提升一批,集聚入园一批”原则,推进传统煤电生产、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由资源依赖型产业向技术创新型产业转变,推动绿色发展。二是抓产业补短板强弱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扎实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链的韧性和质量。三是加大园区建设,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大企业、大项目、大平台向准东开发区、高新区、农业园区等园区聚集,做强做深粮油、番茄、棉花等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开发利用等产业,推动高质量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四是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加大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支持企业进行产品和技术自主研发,完善品牌创建和培育体系,做大做强本地品牌,积极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产品展销活动,提升产品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引才育才力度。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要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州战略。一是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强与新疆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决策、技术攻关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利用好援疆资源,主动与援疆省市开展跨区域创新合作,借力福建省创新资源,加强定点帮扶和区域协作,深化与福建地区校地、校企、政企合作,强化创新成果转化,提高产品质量。三是加快数字化改造,推动数实高质量融合。利用政府政策的鼓励引导,以重大数字经济项目为引领,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四是多部门联动做好引才育才工作。利用“千名硕士进昌吉”等平台,举行线下线上招聘会,与新疆各大院校的招生就业部门对接,建立高校顶岗实习合作模式,探索“订单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对复合型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的针对性培养。五是完善人才管理政策,破解人才留不住问题。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加大对人才教育、社保、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关注人才未来的发展空间和能力的提升,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和水平,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优化市场布局,提高产品质量。加大政府专项资金利用,加强物流等基础建设,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优化营销环境,支持鼓励特变电工、中粮屯河等出口型龙头企业加强项目建设、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特色产业、重点产业和支柱型产业向外向型产业转化,推进“产业+贸易”融合发展。二是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中欧班列和乌拉斯台口岸,不断拓展与中亚五国、欧洲市场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三是创新外贸发展新模式。积极参与进博会、广交会、亚博会等推介活动,优化“互联网+外贸”服务平台,完善跨国电商平台,推进“线下+线上”交流合作,提高对外贸易效率。四是积极利用对口援疆资源,加强交流合作,学习福建等发达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结合自身的区位、资源优势,承接新材料、能源等优势产业的加工转移,推动两地产业分工协作与共同发展,不断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和水平,扩大对外开放。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