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2期

【专家智库】数字技术助推 德州服务业现代化转型发展

发布:2025/02/06 21:00  作者:山东华宇工学院讲师 孙晓叶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2月  阅读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服务业现代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当前,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正加速重塑经济发展新动能,对服务业提质增效、助力服务业加快现代化转型升级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通过数字产业化催生新动能,以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支持龙头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持续推进数字技术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步伐。

 

德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成效

 

德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德州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99.95亿元,同比增长6.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9%,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23.4亿元,增长14.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增长12.4%,占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57.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7.3%,占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16.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6%,占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10.2%;旅游总收入216.64亿元,同比增长64.2%。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2.37亿元,同比增长10.0%,全市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0.60亿元,同比增长6.6%。202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056.67亿元,同比增长12.0%,比年初增加647.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779.6亿元,增长14.4%,比年初增加476.39亿元;保险业保费收入137.16亿元,同比增长5.1%。

 

分析德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发现,数字化为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传统服务业是德州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环节将由机器或机械设备替代人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依赖,进而加快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同时,数字化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升级,也带动了传统服务业加快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和相关服务加速向各行业渗透和延伸。一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不断加快,“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势头良好。

 

首先,服务业增加值规模持续扩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其次,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在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服务业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与 GDP增速走势基本一致,增速均高于 GDP增速。再次,德州市高技术服务业在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2022年以来,以互联网软件业、房地产业、教育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均保持了高速增长,对整个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明显。

 

需要破解的问题

 

尽管德州市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基础薄弱、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问题,影响转型发展的进度和效果。例如,部分企业对数字技术的认识不深,缺乏技术应用的意识和动力;面临人才短缺与技能不匹配问题,尤其缺乏既懂数字技术又懂服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数字化转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技术、购置设备和培养人才等工作,但由于部分服务业企业的资金实力有限,尚无法承担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高昂费用,限制了数字化转型的速度。经济发展需要政策保障,由于德州政策更新滞后于数字技术发展,导致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法律风险和政策障碍增加,影响了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此外,由于各区域之间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不同区域的数字化转型速度和质量存在不均衡问题,尤其是一些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的地区无法充分释放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红利。

 

从规模上看,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973家,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32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82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74家,分别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31.8%、11.5%、8.2%。从质量上看,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中有1/4属于低层次重复建设或产能过剩行业。德州市仍然需要关注重点行业和滞后行业,发挥先进企业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德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质量。

 

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加快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围绕制造业数字化、农业数字化,重点培育100家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以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行动为抓手,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全链条、各环节的应用;支持“5G+工业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软件信息服务平台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一是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生态,建设“数字德州”和“5G智慧园区”,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二是发展数字产业,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数据有序开放共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培育数字生态,发挥行业协会等作用,促进行业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

 

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目前,德州市已成功培育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如阿里巴巴集团投资的德州天齐锂业、华为云与计算产业创新中心、京东集团投资的京津冀大数据研究院等。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整合资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家政养老、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体育产业,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要进一步明确数据驱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方向,大力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以赋能实体经济为核心,以平台经济为支撑,推动5G和工业互联网应用深度融合,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围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基地,以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为重点,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电子商务为引领,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新型业态;积极培育壮大新零售业态,鼓励发展无人超市等“互联网+零售”新模式;深入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旅游”等行动,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要增建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打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功能齐全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动信息网络快速迭代升级,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数字技能教育,针对老年人、残疾人、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开展数字化应用培训,加强数字技能培训机构建设,在中小学开设数字化课程,加强数字化就业培训。聚焦服务业企业、劳动者、社会公众等不同群体,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活动,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健全社区“互联网+”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机构应用“互联网+”提供便捷化、智能化公共服务;鼓励和支持各类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开展个性化、定制化的线上线下结合服务;支持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数字化改造。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