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 历史文化资源是现代旅游业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但其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转化利用率有限。要通过在实践中打造池州历史文化品牌、搭建文旅产业交流平台、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和创造文旅消费新形式等多方面举措,推动池州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促进池州现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历史文化资源;文旅融合;池州旅游
[作者单位] 中共池州市委党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2024年池州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安徽省委十一届七次会议精神,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以大黄山建设为抓手,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探索有效路径,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现代旅游业体系,对于推动池州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池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皖江流域西南段,优渥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构建起池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池州自唐武德四年设州置府以来,一直都是皖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特别是明清之后,随着徽商的崛起,作为毗邻地区,徽文化对池州产生较大影响,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方面,有国家级非遗池州傩戏、石台唱曲、贵池民歌等戏曲,东至花灯、青阳农民画、葛公红茶等传统技艺,九华庙会、福主庙会等,类型丰富,种类繁多。在诗文化资源方面,池州自古有“千载诗人地”的美称,李白、苏轼、杜牧等无数文人墨客曾在池州留下足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等脍炙人口的诗句至今广为传颂。这些文化资源为池州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
池州文旅产业发展阶段成效
近年来,池州市围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和全域旅游创建目标任务,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年增幅维持在20%左右,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稳步增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一是注重自然和人文资源结合开发。池州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文旅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在产业的规划和发展中,当地结合区域内自然和人文景观,尤其是注重挖掘自然资源中的人文元素。例如在杏花村风景区建设中,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文化为基础,依托当地杏花村的历史,打造平天春涨、三台夕照等十二大景观,让游客在江南山水中体验传统农耕民俗文化。二是强化资源与产业融合。池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呈点状分布,相对松散且整体名气有待打响,需要相互补给相互配合。当下,池州借助研学、会展、疗休养等经济热点,吸引商务、研修、康养、户外运动等消费人群,打造诗路旅游、古村落旅游、非遗旅游、研学基地、摄影产业等业态,进一步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拓展外围文旅服务。通过市场分析关注文化行业,池州本地以旅游为主的文化产业市场和受众主要位于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等地区,形成2小时航空圈、3小时自驾车圈、4小时高铁圈,全面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力培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加快建设现代文旅康养基地,构建创新型现代文旅产业体系。
池州市文旅产业发展路径建议
打造池州历史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在现代文旅企业和产品的竞争中起着主导作用,文化品牌也正在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要充分挖掘池州历史文化特色。立足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围绕池州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等题材进行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文旅融合的新品牌,以品牌优势促产业新业态,打造一批文旅骨干企业,建设一批特色文化小镇,形成全市域“一县一品一特色”。二是要强化文旅宣传营销。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网络媒体作用,加强旅游宣传片、宣传画册的对外传播,提升知名度。积极参与全国文旅休闲大会,开展各级马拉松比赛、市民徒步大会和登山比赛等活动,提升池州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搭建文旅产业交流平台。一是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结合池州本土文化社团、非遗协会等带有平台属性的社会组织,建立企业文化互动网络平台,利用文化交流会、展会、合作洽谈会等形式,促进本土旅游产品企业、旅游服务企业、传媒机构、高校学者等多方深度对接,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与文旅企业的耦合度。二是建立多元化投融资平台。强力招商引资,引进资金和先进的建设理念与管理经验。发挥政府主导和整合资源作用,出台池州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奖励政策,引导金融资本介入,建立文旅产业发展基金,发挥社会参与旅游的积极性,形成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搞旅游局面。三是鼓励和支持文旅相关企业打造规模以上企业,改变池州市文旅规模企业少的现状,把握当前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机遇,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引进大型项目,打造重点产业园区,实现文旅产业聚集发展,不断提升池州文旅产业竞争优势。
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全产业链是一种系统的完备的整体性产业模式,能够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性发展。一是要拓展文旅产品要素,围绕体育、节庆、夜间旅游等业态,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和项目,加快推进夜间经济,从夜购、夜食、夜娱等多元化方面创造需求。二是要创新业态,提升文旅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升级改造游客服务中心,优化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智慧停车、智慧导鉴系统,尤其加强各景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结合大康养、大养老,引入实力集团和医养机构,推动旅游、健康、养生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三是要促进多产业和文旅业协同增值,培育挖掘农村民俗文化,实现“农业+文化”,在城镇化发展中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实现“文化+城镇”,在工业发展中培植工业文化、工业旅游、工业艺术品等,实现“文化+工业”。
创造文旅消费新形式。当文旅产品和服务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时,其就拥有了不竭的动力和强大的竞争力,文化与生活、产业与消费相互结合,相互影响,迸发出文旅产业蓬勃的生命力。一是要加大文化消费配套设施投入,丰富日常文化供给,引导居民文化消费,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新引擎。二是要多形式多渠道增加内需。推进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扩大内需,繁荣文旅国内市场。深化市县山联动,加大景区市场推广力度,探索更加细分的阶梯门票,适时推出免票或特价门票、特价旅游项目,根据季节的特点推出适合的旅游项目,模糊淡旺季区分。丰富文旅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三是要打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持续开展提升文化消费意愿的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培育满足居民文化消费多渠道需求的网络娱乐、在线阅读、在线观看等消费新模式,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提升百姓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