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隆昌农商银行结合当地区域位置、资源禀赋、经济结构、人员构成等因素,对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
夯实城乡基层治理
紧跟乡镇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后续工作,助力优化城乡信用环境。持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三项评定”工作,截至2024年9月,累计评定信用户13.75万户、信用村84个、信用镇5个。评定结果与贷款额度和利率直接挂钩,有效带动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持续助力廉洁乡村建设。与当地纪检部门合作,推动该行支付结算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对接,实现了银村直联,“金融+乡村政务”变成现实,有效提升了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水平;发挥好金融人才助力城乡基层治理的作用。
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农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缺口,加快推进生猪、肉牛羊和农产品加工领域贷款营销投放。对隆昌辖内129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访率100%,授信金额3.3亿元。
紧跟城镇化发展
以城市更新行动为路径,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综合运用信贷、票据等融资工具,加快对全市现代物流企业、养老托育机构、餐饮行业等金融支持。聚焦新市民住房需求,着重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加大按揭贷款投放,截至目前,住房按揭贷款余额18.85亿元。依托蜀信e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建设智慧停车场等场景金融,提升群众生活便利度和金融服务体验感;支持充电桩、燃气、给排水等市政改造,发放此类贷款共计0.64亿元,促进当地公共服务供给不断优化。
充分利用创业担保贷款的贴息优势,支持新市民创业,现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0.38亿元;针对新市民子女教育问题,积极提供助学贷款,截至2024年10月,助学贷款余额达1.40亿元;同时,隆昌农商银行多次组织人员赴广东、云南等地,为隆昌籍外出务工人员提供金融服务,引导外出人才返乡。截至2024年10月末,该行发放支小惠商贷、助农振兴贷等财政贴息贷款3.2亿元,发放政府分险贷款“园保贷”0.33亿元。
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组织体系,提升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金融供给能力。纵向上由总行对前台网点实施扁平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横向上按照前中后台相互支持、相互制衡、精简高效的原则,优化部门设置。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了公司业务部、普惠零售部等前台部门,锻造强有力的市场拓展能力。同时,持续优化网点布局,紧扣隆昌村镇调整、人口分布变迁等变化,先后归并整合网点14个,增强网点风险防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基于本地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区的趋势,加大资源向城区市场倾斜力度,不断提升城区机构经营效能和牵引动力。
优化服务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城乡基础金融服务水平。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和运营,在撤乡并镇场镇、人口集中中心村选址建设金融综合服务站142个;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线上智能贷款飞速发展,截至2024年10月,余额达到22.89亿元,提升了个体工商户、涉农主体等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体验感;进一步加大“蜀信e·惠生活”电商平台推广力度,现入驻商户145户,累计发展惠支付商户约1.98万户,并以生猪、土陶、稻鱼稻虾及夏布为载体,推进与商贸企业、电商平台深度融合,提升线上金融服务水平。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