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沃野千里,农田碧绿,果林金黄,繁忙的农人和往来运输的货车一起勾勒出四川省大英县冬日乡村的美丽图景。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英县科技赋能传统农业,智慧农业在此生根发芽,农旅融合业态丰富,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俯瞰大英县粮油园区 张昌明 摄
目前,大英县正以开放的姿态,让农业生产走向更加高效、智能的道路,蹚出西部丘区乡村振兴“新样式”,绘就绿色发展新篇章。
智慧农业 服务经营并重
《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在冬日暖阳中来到位于大英县玉峰镇的粮油园区,道旁的农田阡陌间是刚栽种不久的油菜苗,黄色的粘虫板间隔有序地插在苍绿色的菜地里。
“这是一种快速、简便、绿色环保的高效杀虫技术,利用害虫成虫的趋光性,引诱其扑向带有粘胶的色板上再粘住,以此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以避免使用农药和化肥。”大英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周通向记者解释。
大英县粮油园区内育秧中心里长势喜人的油菜苗 周淼葭 摄
园区另一边,粮油烘干中心、农机中心以及育秧中心毗邻相依,它们都是由社会资本与玉峰镇智水村村集体合作成立的遂宁市大英县卫农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管理运营。目前,粮油日烘干量已达225吨,实现育秧50万余株,并能同时提供农业全程机械化耕、种、防、收、粮油烘干等服务。
踏入透明玻璃搭建而成的育秧中心,一阵热浪迎面扑来,育出来的油菜苗长势喜人,刚刚开始培育的西蓝花苗相对稀疏一些,但也透露出勃勃生机。育秧中心之前,黑底红字的显示面板滚动播放着空气湿度、空气温度、光照强度,以及雨量、风速、风向等实时数据,以便于工作人员实时监测秧苗生长情况。这是大英县智慧农业的应用场景之一。
“智慧农业的应用使得粮油园区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周通表示,园区紧扣粮油主导产业,结合大英县丘区地形高低错落、灌溉条件差、宜机性差、土地碎片化等特点,从产业布局、农田建设、经营模式三个维度解答丘区农业发展问题,同时围绕农作制度,形成了“水稻+油菜”“玉米+油菜”等多种间套轮作模式,建立了联农带农长效机制。
在记者走访园区之时,正是其紧锣密鼓地筹备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级评定工作的关键时期,其建设的综合服务中心包括专家工作站、农夫学院、农事展示、农耕文化展示、检测室等,为农户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由此可见,粮油农业园区建设已成为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从培育种植到服务经营,逐渐走出一条特色的大英之路。
冷链物流 拓宽产销链条
白色的塑料边框里装着的是一个个被分拣出来的优质柑橘大果,码满了位于蓬莱镇的大英县柑橘现代农业园区冷链物流分拣中心宽广的厂房。每隔一两米,就有一个农业产业工人将这些优质柑橘装进有“金钻”标识的包装袋里,再放进另一边同样的白色塑边框内,场面蔚为壮观。工人们有说有笑,动作熟练麻利。她们由外地聘用员工和本地闲余劳动力构成,大多数是五六十岁的妇女。
“经过多次验证,外地有经验的成熟工人带动本地劳力能将生产力提到最高。”大英县柑橘协会秘书长唐开金告诉记者。一开始的时候在用工上全部是本地农闲人员,效率不太理想,后来由柑橘协会出面去外地招了些有经验的成熟工人回来,采用计件结算方式,分装效率有了显著提升。
搬运工人轻松地坐在柑橘箱上稍作休息 周淼葭 摄
分拣中心外面的空地上,一辆辆大型货车有序排列。即将装满的卡车车厢里,两个搬运工人靠着柑橘箱稍作休息,待清点完毕后即将整装出发。川A、苏G、鲁F、陕B……细细打量,卡车的车牌号竟然来自全国各地。
工人将柑橘分拣装箱 周淼葭 摄
“冷链物流分拣中心现在是由从陕西引进的业主在运营,过来后新成立了四川鑫颜宇农业有限公司,车辆则沿用旧有车辆。”唐开金坦言,冷链物流分拣中心一开始的路走得并不顺畅,甚至曾经搁置过一段时间,直到鑫颜宇公司的入驻,才算盘活了资产。
鑫颜宇公司的法人代表宋成宏说,冷链物流中心的正常运营不仅能提升柑橘品质,还能拓宽销售渠道。依托于冷链物流中心,公司采用“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积极与相关平台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将优质的柑橘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此外,在非柑橘成熟季节,冷链物流中心还在布局石榴、芒果等水果的存储与物流,力争将其效益最大化。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不仅为当地柑橘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大英县将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柑橘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添柴加油”。
农旅融合 业态更加丰富
躬耕垄亩,赏花摘果。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大英县的农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
即便是在桃树没有花果的冬日,大英县的“宋井桃源”亦是风光旖旎之所。景区所在的卓筒井镇为干屏村,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卓筒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万亩甜桃产业基地和全国土地全域综合整治的核心区。
大英县卓筒井镇“宋井桃源”冬日风光 周淼葭 摄
站在半山之间,俯瞰“宋井桃源”景区,村落蔚然成群,道路连点成线,若到春日桃花点缀,必然颜色更胜。“在空间格局上,景区复现宋代场景构建了‘宋驿’‘宋村’‘宋节’三大组团。”大英县文旅局的工作人员赵显海说,景区自2022年9月开园以来,共计吸引150万人次参观游览,为当地村民创造500余个就业岗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10万元。
除了“宋井桃源”,“乐享土门”也是大英县通过农旅融合发展而打造的乡村旅游品牌。如果说“宋井桃源”是通过发展甜桃种植而形成千亩甜桃产业基础,为农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那么“乐享土门”则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的业态。
位于隆盛镇土门垭村的“乐享土门”依托万亩中药材产业,大力推进“中医药+”跨界融合,打造休闲度假与中医康养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成为丘区“农文旅康”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落日余晖中,记者来到以“一药材一景观”为主题打造的土门香街,这里集餐饮、休闲、服务、商品为一体,承载了核心商业街区的主体功能。
隆盛镇党委副书记杨琳总结说:“土门垭村依托中医药主导产业,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全链条、全过程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围绕‘药膳、药养、药疗、药饮、药研’建设中国中医药大地博物馆,打造云上隆门露营基地、土门香街、无动力游乐园等业态,已完成从‘穷沟沟’到‘金窝窝’的蜕变。”
从杨琳的话语和当地村民的笑容中,可以窥见隆盛镇已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惯性思维,依托当地中药材的产业优势,深挖本土文化资源,推动农文旅互融互促,让当地群众对当前“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的幸福新生活备感满意。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