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 农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了资源要素之间的重组和交融,文化繁荣赋予乡村旅游产业独特内涵,旅游产业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经济动能,从而成为新时代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甘肃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要立足资源禀赋,明确以农业为基底、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加强产业联动发展,着力提高旅游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文旅融合;旅游产业;农村经济
[作者单位] 中共宁县县委党校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农村地区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在为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质效提升,扩大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甘肃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探索农文旅融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效路径,对于加快甘肃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被誉为地形地貌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既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有众多颇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例如:沙漠绿洲、丹霞奇观、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等等,这些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不仅能够满足游客观赏自然风光的需求,还能够带来独特的体验感。
近年来,甘肃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统筹部署和大力支持下,各地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包括减免税费、提供财政补贴、鼓励企业投资等。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了一批有特色有看点的景区,并改善了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提升了整体旅游环境。同时通过参加国内外的旅游博览会、举办旅游节、拍摄短视频宣传片等方式打开了旅游市场,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旅游业的收入持续增长,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逐渐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如张掖七彩丹霞、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麦积山石窟等,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为甘肃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是,甘肃旅游产业也面临诸如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不高、品牌影响力较小、产业融合不够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景点的设施虽进行了升级改造,但在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尤其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个性化服务明显不足。同时,受观念、经济水平、传播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甘肃旅游的知名度还有待提高。此外,农村地区的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旅游与农村发展的协同效应尚未充分释放。
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甘肃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省份,农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近年来,针对甘肃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耕地规模小、生产方式单一、农民收入水平低的突出问题,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活力,农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各地发挥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特色农业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推动旅游产业与农业经济深度融合,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特别是甘肃省农业农村部门以“千万工程”为引领,集中力量推动“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重点任务落实,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快速增长,一些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乡村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增强,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农业和旅游两业互促、协同共进,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优化、质效提升,也极大地拓展了农民增收的途径。
甘肃农村经济发展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农村劳动力严重外流。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水平相对较低,许多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或创业,这严重削弱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动力。其次,农村经济结构亟待优化。目前甘肃农村经济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生产,农业产值占农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较高,缺乏多样化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因而,农民的收入也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机器人、无人机、智能传感器等智能化、自动化的技术运用比例相对较低,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落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此外,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也需要提升。智能化与自动化是当前农业生产管理的先进方式,而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知识,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接受程度也很有限,这使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往往难以熟练运用现代生产技术和先进设备。
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逻辑关联
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作为现代新兴经济形态,与农村经济紧密关联,旅游依托于农业并丰富农村经济业态、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农旅融合是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过程。
旅游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首先,旅游产业的兴起不仅能带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使农村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还可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形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特产品、手工艺品等。这种转型能够使农村经济从传统的农业模式向以旅游服务为主导的多元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其次,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旅游业的兴旺可以带来更多的外来投资,为农村地区增加了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同时,也带动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酒店、餐饮等,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并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为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旅游业的发展还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展示和传承本地文化的平台。农村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和文化体验项目,不仅有利于增强农村地区的文化自信,同时也为旅游产业提供了更多的特色和亮点。
农村经济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首先,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农村地区具备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独特资源,这些资源成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通过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社会服务水平提升,为旅游产业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其次,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产业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农村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及特色手工艺品或文化体验项目等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兴起,为游客提供了多样的产品与服务,从而增强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活力。此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年轻人回乡创业,他们的新想法、新技术和新理念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人才素质提升,他们通过参与旅游服务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使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得到提高。
农文旅融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甘肃省各地要以“千万工程”为契机,明确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深挖农旅宝藏,逐步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添彩赋能。
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甘肃曾被评为亚洲最佳旅游地第一名,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人文资源为农文旅融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充分挖掘和开发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还能够提升甘肃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同时通过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联动,形成区域旅游产品合作与推广,进一步吸引游客。二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服务的质量对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至关重要。要注重培养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并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旅游服务质量持续提高。要积极建设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如智慧旅游、电子导览等,提升游客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三是突出特色,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发展是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应注重以文化和民俗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通过开展特色民俗活动、推广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等,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增加游客的体验和参与度。同时结合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创新旅游产品形式,提供更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旅游选择。
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效。一是鼓励企业家投资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引领农业经济产业化、集群式发展,从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效。政府部门深化改革,丰富政策保障措施,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加强农村经济主体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二是着力农产品加工和特色品牌建设。农产品加工和特色品牌建设是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要通过加工农产品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通过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技能培训。政府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技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统筹规划农文旅融合发展。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政策机制、区域规划、项目建设等方面统筹推进。一是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本地农文旅融合发展布局。要立足本地农业、自然地理、文化等资源特色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农文旅融合发展,明确远期和近期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二是加强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比如优化审批流程、放宽准入条件、解决融资难题等有效举措,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加大旅游项目投资力度。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的评估机制,及时跟踪和监测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三是加强产业联动发展。乡村农业与文旅紧密结合。农文旅即“农业+文化+旅游”,要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业态,风土文化为灵魂,挖掘乡村的深层价值,在乡村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把丰富的农业资源作为乡村旅游的吸引点,不断丰富农业的多种功能,延长旅游产业链,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等的传承体。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