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名家专栏 /李后强

量子艺术的深刻内涵与重大影响

发布:2025/09/15 17:03  作者:李后强  编辑:车文斌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李后强(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

 

图片11.jpg

 

我是生物有机化学博士,理论物理学教授,从事量子力学研究多年。在长期学术生涯中,体会最深的是我们对“量子思维”重视不够,至少落后100年(普朗克1900年提出“量子”概念)。今天所发生的很多困惑,本质上都是“牛顿思维”(确定性)与“量子思维”(不确定)的矛盾,或者说是“旧思维”与“新时代”的矛盾。其实,凡是有人参与的活动,都不可能用牛顿力学描述,因为人有意识和对抗性。凡是没有生命没有意识的活动,都可以用牛顿力学刻画,能精准预测其发展轨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活动,都有人参与,因此只能用量子力学方法和“量子思维”来描述。艺术是典型的独特的人类活动,对观众而言其创意和情节都有“不确定性”(起伏跌宕、错综复杂、悬念意外等),毫无疑问,在整体上、全过程都符合量子思维,只能从量子力学中寻找灵感,于是诞生了“量子艺术”新学科。

第一 什么是量子艺术?

我曾经在量子思维基础上,提出了《艺术能量学——什么是艺术、艺术性和艺术化》,发表在许多新媒体上,后被《四川文艺》(2024年10月1日第四版)(文化天地)以纸质形式刊发。我认为,艺术是一种能量,可以用频率来表示。量子艺术是将量子科学与艺术创作融合的新兴领域,艺术家借助量子理论的概念和视觉元素,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引发观众对宇宙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1.创作灵感。艺术家从量子叠加、量子纠缠、量子跃迁、塌缩现象、观察者效应、不确定性等概念中汲取灵感,表达多重状态、互联互通和随机性、内生性等主题。运用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概率云、能量级等视觉形象,创造出抽象、动态的艺术作品。

2.表现形式。利用色彩、线条、形态等元素,进行绘画与雕塑,表现量子世界的奇妙景象。例如,法籍华人艺术家陆永安的《量子·山海》系列作品,融合了东方水墨意境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通过符号和色彩构建跨越文化与科技的精神对话。

3.数字艺术。借助计算机和数字技术,模拟量子现象,创作互动性强的动态艺术作品。数字媒体艺术家利用算法生成艺术,探索量子随机性和复杂性。

4.装置艺术与互动艺术。通过光影、声音、空间等元素,营造沉浸式的量子艺术体验。观众可以参与其中,感受量子世界的奇妙与神秘。

5.拓展艺术边界。量子艺术将前沿科学与艺术结合,为艺术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表现手法,丰富艺术的形式和内容。

6.深化科学理解。以艺术的形式诠释量子科学,使深奥的科学概念更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促进科学与艺术的交流。

7.激发哲学思考。引发人们对宇宙、现实、意识等哲学问题的思考,探讨量子力学对人类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总之,量子艺术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产物,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量子世界的魅力,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思考空间。

第二 量子艺术有什么作用?

量子艺术通过融合量子科学的原理与艺术创作,对当代艺术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1.创作理念的拓展。量子艺术引入了多重性、量子叠加和不确定性原理,挑战传统艺术的确定性观念。艺术家开始探索作品的多重意义和可能性,鼓励观众从不同角度解读作品。量子纠缠的概念启发了艺术家思考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创作更具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作品,反映宇宙的相互联系和转化。

2.创作媒介与技术的革新。量子计算的发展推动了数字艺术和算法艺术的进步。艺术家利用量子算法生成复杂多变的图像和动态效果,创作出具有高度随机性和自组织性的作品。量子艺术促进了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如绘画、雕塑、装置、影像、音乐等。艺术家综合运用多种媒介,打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突破传统艺术的表现边界。

3.艺术形式与语言的创新。量子艺术常以抽象的形式呈现,运用符号和色彩表达量子世界的微观现象。艺术家创造出新的视觉语言,传递量子科学的概念和哲学思考。借助交互技术,量子艺术作品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观众可以通过互动影响作品的变化,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提升了艺术体验的丰富性。

4.主题与内容的深化。量子艺术探讨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引发对宇宙、生命、意识等终极问题的探索,促进科学与艺术的对话。艺术家以量子科学为切入点,反思人类在科技时代的位置和角色。量子艺术将量子力学的哲学内涵融入创作,挑战传统的时空观和物质观。作品常蕴含深刻的哲学思辨,引发观众对现实本质的思考,推进哲学与美学的融合。

5.艺术传播与接受方式的变化。量子艺术作品易于数字化和网络传播,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艺术家可以更广泛地分享作品,与全球观众互动。量子艺术促进了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等领域的跨界合作,跨学科交流,推动了不同学科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知识融合。

可见,量子艺术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创新的形式,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拓展了艺术的表现边界,丰富了艺术的语言和内涵,还激发了观众对科学、哲学和艺术的深入思考,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多元发展。

第三 量子艺术有哪些好作品?

量子艺术作为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新兴领域,涌现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代表作品。

1.绘画与雕塑作品。最像数学家的艺术家、世界著名的荷兰艺术家埃舍尔,创造了大量“不可能”的作品,他是量子艺术的先驱和代表。法籍华人艺术家陆永安的《量子·山海》系列作品,融合了东方水墨意境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他通过独特的符号和色彩,构建跨越文化与科技的精神对话,表达量子世界中的多重状态和宇宙的“人脑结构”。

2.赵无极的抽象画作。赵无极是著名的华裔法国画家,其作品常被认为蕴含了量子力学的意境。他运用色彩和线条的自由组合,表现宇宙的能量和变化,探索物质与精神的深层关系。

3.数字艺术作品。许多数字媒体艺术家利用计算机和算法,创作以量子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他们通过模拟量子现象,生成动态变化的图像和视觉效果,展现量子世界的随机性和复杂性。

4.装置与互动艺术作品。一些艺术家利用灯光和投影技术,创作大型量子主题装置艺术。他们通过光影的变化和互动,营造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感受量子世界的奇妙与神秘。

5.量子摄影作品。部分摄影师尝试捕捉量子现象的视觉图像,或将量子概念融入摄影创作中。他们运用特殊摄影技术,表现微观世界的奇妙景象,引发对物质本质的思考。

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将量子科学的原理和概念转化为视觉和感官体验,拓展了艺术的表现边界,丰富了艺术的内涵,激发了观众对科学与艺术的深入思考。

2025年9月15日成都)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