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雅安市名山区是南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和茶马古道的起点,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近年来,名山区把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大文章,创造了中国茶产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名山模式”,铸就了一个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支柱,铺就了一条以茶为媒的乡村振兴之路,绘就了一幅“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美好生活画卷。
蒙顶山生态茶园
文化铸魂激活力
名山区持续实施“城市建设大会战”,厚植茶文化元素,围绕点茶、非遗民俗、灯市等主题塑造具有茶文化肌理的城市新亮点,加快培育茶文化消费场景。到目前,全区共成功打造茶文化博物馆2个、茶主题精品景区8个、茶主题旅游资源点1000余个、茶主题特色膳食100余道以及茶特色购物商品50余种。
同时,秉持“以文化催生品牌,以品牌代言文化”理念,对蒙顶山核心区原真性保护茶园开展溯源管理,从种植、加工、管理、营销等维度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打造数字茶园,构建茶园智脑。通过“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联动,开展“万人品甘露”“2024年蒙顶山第一背篓茶上市”等活动,“蒙顶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54.76亿元,多年保持全国前十、四川第一。
在此基础上,以保护传承好蒙顶山茶文化系统、呈现蒙顶山茶文化系统的整体形象为目标,公开出版发行了《中国茶全书·蒙顶山茶卷》《蒙山茶飞跃历程》《茶马古道与藏茶文化探源》《蒙山茶事茗情》《蒙顶山茶文化口述史》《蒙顶黄芽》《蒙顶甘露》《蒙顶山茶当代史况》等专著,并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等地上演民族舞剧《茶马古道》。
产业支撑聚合力
名山区坚持以基地绿色化、茶园数字化、主体新型化为主抓手,建成39.2万亩绿色生态茶园,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坚持大基地链接大流通平台,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蒙顶山世界茶都干茶交易市场,辅以线上线下若干销售平台,茶业发展综合实力强劲,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
坚持“园区+企业”双向发力,实施茶企对标提质、转型升级,建成百丈湖现代茶叶加工园和新店、红星、黑竹、永兴4个茶叶集中加工区,园区年产值达28亿元。打造跃华、雾本等“一企一园”特色综合体,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加工水平,实现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化、清洁化发展。应用推广智能多级提香机等现代茶叶加工装备,建成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茶园+智慧工厂”综合体2个,培育高新技术茶企1家。
茶产业加工园区
坚持“茶区景区一体化”,发展“茶+美食”“茶+体育”“茶+康养”等新业态,推动茶产业与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跨界“联姻”,带动全区近14.5万农村居民共享茶旅融合发展成果,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科技赋能提质效
名山区强化与陈宗懋院士团队的合作,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创新茶树种苗产业成功构建育种、繁育、推广体系,建成全国最大的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成立专家大院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收集茶树种质资源3000多份,选育优质特色良种25个,年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15亿株以上,占四川省90%以上,良种化率、良种茶苗繁育名列全国前茅,获评“全国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县”“中国茶苗之乡”。
同时,围绕绿、黑、黄、红“四大茶系”研制茶叶产品200余种,茶鲜叶清洗机等专利200余项全部转化为产品应用,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制定名山区茶园有害生物绿色精准防控技术与模式,落实1500亩绿色防控示范茶园建设项目,建立综合示范基地2个,绿色防控茶园推广面积3万亩,辐射面积超过26万亩,茶园有害生物防治水平显著提升,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27万亩,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