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1期

【调查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启示 以海南省海口市施茶村为例

发布:2025/01/07 17:31  作者:罗湉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1月  阅读量:

[摘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发展产业是重要抓手。海南省海口市施茶村在基层党组织引领下化生态劣势为经济优势,通过创新产业发展和强化党建工作,以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取得了突出成效,为同类型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施茶村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方向指引。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干部必须始终坚持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海南省海口市施茶村力抓党建工作,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闯出了一条致富路,夯实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为其他村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实践经验。

 

施茶村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北部,坐落于海南最高的火山口脚下,受火山地貌的影响,过去千百年来,当地村民只能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以维持生计。2018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施茶村视察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市和乡村都要发展好。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施茶村根据地质、地貌特点,发展石斛种植产业并围绕石斛打造组培、育苗、种植、深加工、销售、科研的全产业链,让石斛产业有效赋能施茶村经济发展,成功创建乡村振兴“样板”。

 

实践与成效

 

施茶村“两委”高度重视基层堡垒建设,着力抓好党组织建设,加强村民技术培训,在党建引领下化生态劣势为经济发展优势,不断纵深拓展石斛种植产业链,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动村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深入贯彻“两山”理论,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在村党组织的引领和支持下,施茶村发动青年党员贯彻“两山”理论,根据自身的地理和资源条件,明确把石斛种植作为村庄主导产业,由此开启了石斛产业的发展之路。

 

施茶村位于火山岩分布区,满地火山石曾被视为阻碍农业发展的“要害”。然而,村中青年党员深刻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变村庄经济发展思路,探索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的有效路径,将改造火山石的传统思维模式转变为充分利用火山石资源,从火山石本身出发,着眼于火山石土壤富含丰富矿物质这一特性,找到了能够点“石”成金的石斛。继而村“两委”持续发力,团结带领全体村民利用这一天然资源,大规模种植石斛。第一,组织动员。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成功找到产业发展之路,并发动村民积极参与石斛产业发展,同时邀请专家进村对村民进行石斛种植技术培训。第二,纵向做精。为了进一步提升石斛产业的价值,施茶村党支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积极引入企业和外部资本,建立起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石斛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和增收机会。第三,横向做广。村党组织鼓励和支持村民进行产业多元化发展。在石斛产业种植加工的基础上,施茶村依托海南对外开放的发展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以石斛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业,如创建石斛观光园等,使石斛产业链得到了延伸,进一步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同时鼓励引进企业更新石斛加工设备、创新研发石斛系列产品,并帮助村民开办在线销售平台,让施茶村的石斛畅销全国乃至海外市场。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不断强化党组织的引领力。“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在施茶村发展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始终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一方面,施茶村党支部重视村民普及性政治教育,村党组织深入开展“双强双创”(即党支部强化建设与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工作,通过建立模范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模范党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先锋作用,带动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发展的公共事务。同时发挥模范党员在乡村振兴各项活动中的核心作用,推动乡村环境整治、公共设施建设和经济项目开发等。另一方面,施茶村在不断强化党组织建设基础上,充分展现党组织在处理村庄问题的创造力和战斗力。施茶村在经济发展初期,党组织面对资源利用的局限和环境保护的挑战,积极引导村民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利用当地的火山岩资源发展石斛种植,不仅改善了村庄的生态环境,也提升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授鱼不如授渔,重视党员教育与村民培训。施茶村在党员教育和村民技能培训方面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第一,党组织定期举办政策宣讲会和技能提升班。宣讲会以专家现场讲解的方式,与党员、村民面对面交流互动,让全体村民了解政策、执行政策,推动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落地落实。鉴于石斛种植需要依托科学技术,技能提升班则聚焦农业技术的更新与传播,以如何培育石斛幼苗、科学提升石斛产量和质量为培训内容,让村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在当地特有的火山岩土壤中高质高效种植石斛,从而增加经济收入。第二,村党组织创新开展“互联网+农业”培训班,发动掌握电商知识的党员骨干帮助村民掌握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产品技能,从而为村庄打开了通往外部市场的大门,使施茶村特色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第三,为鼓励村民参与和美乡村建设,村委会引入乡村治理“积分制”考评机制,引导村民全面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具有兑换功能,村民可用所得积分在超市换取日常生活用品,同时将积分作为下一年“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评选的重要依据。

 

经验与启示

 

施茶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不仅展示了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核心作用,也强调了立足本地实际发展产业的重要性,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坚持党建引领,确保政策执行力。施茶村的实践证明,强有力的党建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关键。先进党员的不断探索使施茶村走上了乡村振兴的道路,党组织的强有力引导和政策支持确保了施茶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通过党建引领村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施茶村不仅显著提升了村民的收入水平,也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一方面,党组织通过政策宣传和教育,使村民深入了解和支持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施茶村党支部定期组织政策宣讲会和学习会,不仅传播政策信息,还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各类乡村建设活动,确保政策在基层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施茶村党组织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协调和指导作用。施茶村通过村“两委”的协调、统筹资源,推进石斛种植产业的发展,建立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施茶村的经验说明,基层党建的强化不仅是推动政策执行的关键,更是乡村治理有效的保障。随着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不断提升,乡村振兴发展才得以保持充分活力和持久动力。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施茶村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和资源条件,选择石斛种植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这不仅显著提升村庄的经济实力,也加强了村庄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同时为其他乡村提供了重要启示:发展经济不应盲目跟风,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施茶村位于火山岩土壤分布区,这种土壤富含多种矿物质,非常适合种植石斛所需的特定土壤条件。青年党员深入研究地理和生态条件,决定利用这一自然优势发展石斛种植。后在村党组织的引领推动下,科研机构、企业进村庄,为施茶村石斛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此基础上,施茶村石斛种植技术逐渐具有先进性和适应性,石斛种植管理更加科学,石斛的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纵向做精后,村党组织又将产业发展视角聚焦于横向拓宽产业链之上,积极打造石斛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大大拓宽了石斛的经济价值。

 

在发展中保护,施茶村在发展石斛产业的同时,始终注重保护和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如村党组织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活动——举办石斛文化节和相关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提高了施茶村的知名度,也加深了游客和消费者对施茶村石斛产品的兴趣和认同。施茶村成功地将其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施茶村的经验表明,创新特色产业发展策略十分重要。每个乡村在选择发展路径时,都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地理、资源和文化条件,发展与之相符合的特色产业。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经济效益,更能增强村庄的文化自信和社会凝聚力。

 

创新是产业振兴的驱动力。施茶村在党组织的引领下,通过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围绕石斛发展一体化的产业链,以多方面创新举措推动全村经济快速发展。第一,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施茶村加强与企业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在提升传统农业效率的同时拓展农产品的市场。如村党组织引导和支持当地农民与外部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高质量的石斛加工产品,并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将石斛销售到全国乃至国际市场。这种产业链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和收入来源。第二,在社会治理上,施茶村通过一系列为民措施提升了村民的参与度和幸福感。一方面,村党组织重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定期举行村民大会,听取村民对村庄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反映广大村民的意愿和利益。另一方面,村党组织定期开展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活动,如举办石斛文化节、技术培训班等,这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增强村民对村庄发展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施茶村结合自身特点,灵活调整和创新推进乡村振兴策略,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使乡村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推动施茶村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进步。

 

村民积极参与是成功的关键。施茶村的党组织作为政策执行的核心力量,十分重视村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一方面,村党组织鼓励村民参与决策过程。村党组织建立包容和开放的决策机制,定期召开村民大会,邀请村民参与讨论即将实施的政策和项目,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等。此类措施不仅提升了决策的透明度,也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主人翁责任感。另一方面,村党组织鼓励村民释放自治活力。除了在决策过程中鼓励村民参与外,施茶村还通过实施“村民自治”项目,进一步促进了村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施茶村通过建立和完善村民参与机制,有效地提高了政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了村民的满意度和信任感。这种广泛的村民参与模式不仅凸显了村党组织的领导力,也突出了乡村振兴村民的主体地位。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