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1期

【调查研究】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研究——以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发布:2025/01/07 17:37  作者:李爽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1月  阅读量:

[摘要]  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民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广州市番禺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建设“智造创新城”再造新优势,以集聚人才、技术创新和优化政务服务凝聚共识、抢抓机遇,助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关键词]  二次创业;民营企业;广州番禺

[作者单位]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番禺分校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适应这一环境,民营企业迫切需要通过自身转型升级来提高竞争力,聚势蓄能开启“二次创业”。广州番禺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尤为突出,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主导地位,更在质量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背景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营企业则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因此,推动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对于激发县域经济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县域市场潜力巨大,为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使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同时还面临环保约束带来的压力。这让企业意识到,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创新和升级,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面对挑战,民营企业开始寻求“二次创业”,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广州番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现状

 

近年来,广州番禺的民营企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更在质量上实现了跨越式飞跃。辖区内以广汽埃安、海大集团、希音公司3家千亿市值的头部企业为引领,形成了4个超过1000亿元耦合的产业矩阵,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政府“二次创业”号召下,广州番禺的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努力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它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生产模式,开始寻求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许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逐步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同时,一些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和产业链的培育,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在转型过程中,企业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等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发展。

 

同时,为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广州番禺着力开创“两轴三区多园”民营企业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依托万博长隆片区、南大干线经济带、番禺工业经济总部园区等重大发展平台,引进一批金融商务等领域重点企业,全力打造高水平服务业集聚区和珠江沿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其成功经验不仅为其他地区的民营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更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民营企业二次创业”面临的问题

 

人才稀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二次创业”过程中,民营企业普遍遭遇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技术迭代更新快,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愈发多元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人才孵化的速度跟不上企业发展速度,导致企业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尤其是一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领域,具备专业技能和经验的人才更是稀缺。

 

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然而,许多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一方面,受制于资金、资源和平台的限制,企业难以开展大规模、高水平的研发活动。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缺乏持续创新的能力和动力。

 

政策和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和营商环境对于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至关重要。目前,一些政策的落地难给民营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例如,在项目招标、土地审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门槛,使民营企业很难与国有企业竞争。此外,一些行业规章也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

 

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实践路径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大潮中,人才是推动这一进程的核心动力。政府在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的投入,对于培养出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拓宽港澳青年来穗就业空间。根据“番禺区1+4产业人才政策”“番禺人才生态30条”等人才政策,发放产业人才补贴1.4亿元,推动建设一批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依托优势产业基础,挖掘岗位资源,积极引进港澳金融、人力资源、会展等优质服务业,为港澳青年来穗就业创造更多空间。二是整合人才资源机制。整合政府、高校、企业、行业等各类资源,打造番禺特色的“人才硅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强大脑”。主要实现沟通交流、资源对接、引才聚才、连接催化、协调处理、服务支持等六大功能。三是聚焦企教互融机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与国内的高等学府、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还可以确保技术研发的前沿性和创新性。通过合作,民营企业可以快速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鼓励技术创新与研发。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技术创新不仅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番禺围绕国家重点发展的数字经济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芯片技术、智能装备与核心系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产业化项目,孵化及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减轻民营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经济负担。番禺针对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实施税收减免、加计扣除等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此外,设立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支持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项目,可以为企业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降低创新风险。

 

产学研合作是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番禺积极推动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番禺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合作项目等方式,加强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保护民营企业创新成果和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番禺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同时,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增强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能力。通过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持续发展。

 

加强政府服务与党建引领。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政府不仅是一个监管者,更应是全方位的服务者和支持者。番禺通过创新党建引领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番禺深化“红联共建”工作机制,凝心聚力引领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构建“商会+”工作模式,通过与相关政府部门、会员企业结对共建,为会员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二是建立与民营企业的定期沟通机制,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式,及时了解企业在“二次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精准地为企业提供帮助和支持。三是“五社联动”创新治理,成立“五社联动”工作委员会,健全党建引领下多方参与的协同共治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支持。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