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县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桥梁,县域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丹棱县作为典型的西部农业县域,在共同富裕建设中形成的“丹棱实践”对全国其他地区探索共同富裕道路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
县域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从县域尺度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是探索县域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的基础。
富裕与共同的统一。共同富裕包含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富裕”,即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二是“共同”,即全体人民更加均衡地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产力持续快速提升,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比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坚持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在新的历史阶段,共同富裕更加注重“共同”,更加重视缩小分配差距。县域共同富裕是让县域所有居民都富裕的概念,是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的辩证统一。
目标与过程的统一。长期以来,共同富裕是我国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实践的目标追求。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将共同富裕作为探索适合我国发展道路与发展方式的核心目标。共同富裕不仅作为发展目标,也是实现发展的过程,从社会历史纵向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物质积累过程和社会进步过程,是一个实现从贫穷到富裕再到更高层次富裕的过程,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时期,有步骤、分阶段地逐步实现。县域经济发展通常滞后于中心城市,推进县域共同富裕难度更大,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长期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县域共同富裕同样也是发展目标和发展过程的统一。
整体性与差异性的统一。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财富占有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共同”特征,即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分享发展成果,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不合理差距,集中反映了共同富裕的整体性特征。但是,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或是整齐划一的同步富裕,而是在体现整体性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在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的基础上,允许社会成员个体富裕程度上的差异性。我国不同县域发展基础差异大,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充分尊重不同县域之间发展阶段和发展基础的差异性,坚持循序渐进达到共同富裕。
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统一。物质财富为精神富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但是物质财富不会自发地带来精神富足。扎实推进县域共同富裕,要通过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提高县域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县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满足县域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县域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位于城乡两头的交会点,是连接城乡结构转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枢纽”,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县域共同富裕是实现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着力点,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
农业、农村、农民是县域共同富裕的关键内容。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发展差距仍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县域是我国农业的主要承载空间、农村人口的户籍所在地、辐射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心,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县域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县域共同富裕的关键内容。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县域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城乡高质量发展是县域共同富裕的基础,城镇和乡村缺一不可,以新型城镇化为动力,加快形成要素自由流动、资源均衡配置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是实现县域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县域城镇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桥梁,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增强城镇人口吸纳能力,是提升县域经济规模效益、提高县域全要素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提条件。人口适度集聚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能够有力推动建立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与公共基础设施。
实现城乡融合是县域共同富裕的核心任务。从县域来看,城乡差距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集中体现,推动县域共同富裕就必须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县域共同富裕就是要让城乡居民更加均衡地分享发展成果,这就要求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离不开更加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丹棱县的共同富裕探索
四川省丹棱县以城乡融合推动共同富裕取得的特色实践,锚定“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探索出了兼具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的“丹棱实践”模式。
坚持产业兴县推动共同富裕。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优化园区产业和功能布局,促进园区提质增效。坚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县域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坚持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县域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县域农业、旅游、文化等跨界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文旅体验新场景,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坚持数字转型助力共同富裕。加快推进县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5G基站、新能源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统筹智慧治理中心运营及数字经济发展,植入更多信息化智能化应用场景,推动数字变资源、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县域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学习和推广数字化转型成功模式。普及推广数字金融进入县域,利用数字技术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通过移动支付、网上银行等渠道,降低服务门槛,使更多群众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根据县域经济的实际需求,开发适合当地特色的金融产品。
坚持深化改革保障共同富裕。全面推进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市场法治化程度,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打造亲民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机制,探索公共服务配套改革,实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工程和“提能效”工程,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共建共治共享。持续优化人才机制,构建多层次、多方位人才引进体系,引入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产业英才、技能匠才、行业干才,鼓励返乡人员充分发挥就业创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助力县域农村地区人民增收致富。(本文作者吴振明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