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4年第12期

【调查研究】全域旅游背景下 内江民宿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2024/12/05 16:25  作者:陈镨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4年12月  阅读量:

[摘要]  民宿产业发展是全域旅游下的必然产物。近年来,四川省内江市先后出台《内江市旅游民宿发展规划(20202035)》《内江市民宿管理办法》等,支持民宿产业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在省内市场份额少,整体竞争力不强。基于此,要强化统筹规划、健全制度机制、深挖文化内涵、强化要素保障、推动融合发展等,不断提高内江民宿品牌力、影响力,推动内江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全域旅游;民宿;文旅融合;乡村旅游

[作者单位]  中共威远县委党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旅游与文化有机融合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旅游业新兴业态的民宿产业近年备受重视。2021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对民宿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期望。

 

近年来,四川民宿产业发展较快,创新推出了民宿相关的管理办法,各市州也结合实际积极推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内江市在20227月出台《内江市旅游民宿发展规划(20202035)》,为旅游民宿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撑。202344日,在内江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明确提出了“结合内江特色农业产业和农村民俗,积极开发田园观光、果蔬采摘、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培育一批具有‘乡土气息’的特色民宿、农家乐”的要求,为内江民宿产业发展提供了具体思路和未来发展方向。

 

内江民宿业发展现状

 

数量、分布总体较好。2023年内江共有民宿服务企业法人单位12个,同比增长16.7%,民宿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经营情况看,2023年内江民宿的平均营业收入27.1721万元。从分布区域上看,主要位于各县(市)及旅游目的地周边,中心城区仅3家。从民宿所在区域看,主要分布在威远、资中等地。乡村民宿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排名分别是威远县、资中县、隆昌市。

 

发展趋势多元化多样化。按照经营主体划分,主要有3个类别:一是家庭自由经营型,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充分利用闲置房屋进行改造,提供基本的吃和住的功能,多集中在中低端层面,这种模式也是内江民宿的主要类型。二是共享共建联营型,主要是政府、企业主体等与农户个体从资金、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优势合作,从而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一种模式。三是租赁经营型,主要是企业主体通过租赁农户房屋、土地等,进行民宿改造,进行企业化管理,农户在其中不过多干预,其主动权在企业手中。

 

内江民宿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整体发展水平滞后,行业竞争力不强。内江民宿产业发展整体上滞后于全省发展水平。一是发展阶段较滞后。2021年四川省发布的《四川民宿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全省民宿业已整体进入到品质提升阶段,而内江还处于起步阶段。二是发展水平较滞后。从全省民宿产业发展排名来看,内江民宿处于全省1418之间位次,与省内成都、阿坝、甘孜、南充的发展差距较大。

 

部分民宿证照不齐,行业发展监管难。民宿是新兴业态,虽然市级层面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指导意见,但总体上还不健全。一是证照办理渠道不畅。民宿经营涉及多个方面多个维度,需要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和特种行业许可证。目前有8家民宿的证照不齐全,占比达到66.7%。二是缺乏明确的监管机构。民宿产业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现阶段内江还没有统一的机构对民宿业发展进行管理。

 

内涵特色不明显,文化特色同质化。内江很多民宿与本地元素融合不强,存在同质化、单一化痛点。调查发现,全市 7家民宿除住宿之外的服务项目仅限于餐饮、茶饮、棋牌等,对甜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化、牌坊文化等内江特色要素体现不够。同时,旅游富民效应还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许多民宿设计理念、装修风格、提供的服务等方面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游客体验感不强。调查显示,55.2%游客认为特色不突出,文化打造的同质化比较严重,还不能形成持续的吸引力。

 

配套设施不完善,发展要素还不足。一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75%的民宿仅有简单的消毒设施,41.7%的民宿周边的道路交通、停车场地、通信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同时还存在消费投诉现象。如威远某某山庄,美团点评10条,集中反映房间质量、交通等方面的问题就有3条;又如威远某某之家,集中反映在交通、房间设施、周边环境等方面。二是专业人才匮乏,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大多数民宿的服务人员多是就地吸纳的当地农民,平均人数5.5人,最多25人,最少仅2人,远不能满足服务需求。同时,66.7%的人没有进行过专业化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中,71.5%的人平均一年培训次数在0.9次左右,这导致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提高内江民宿业发展水平的路径

 

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发展步伐。一是抢占发展先机。2023725日修订完善的《四川省旅游条例(修订)》对旅游业、民宿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市州也相继出台相关办法,提出了发展思路,未来行业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内江要充分认识到民宿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及时抢占川南旅游民宿的制高点,利用特色民宿的生态优势与文化引领,打造民宿集群和民宿部落,着力推动川南乡村文化与地域特色文化在旅游民宿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内江打造成为四川民宿的标杆。

 

二是加强规划引领。加强发展环城游憩圈的民宿集群、三个乡村民宿重点分布区、沿沱江两岸度假民宿的整体规划设计,实现质效提升。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和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对全市的旅游资源、民宿分布、农家乐等进行摸底,精准研判城镇、乡村民宿发展的合适区域和集聚地点,加强规划引领。同时也要防止盲目开发建设,要从选址、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经营手续、环保、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明确旅游民宿设立的条件,防止盲目开发建设。

 

三是注重鼓励扶持。要将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更新计划、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文化旅游发展等有机结合,加强对旅游民宿产业发展进行规划指导,鼓励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建设旅游民宿集聚发展区。加强对旅游民宿品牌建设扶持,鼓励旅游民宿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品牌,带动行业健康、可持续良性发展。属地政府从基础设施完善、宣传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旅游民宿发展保驾护航,对高品质民宿从财政、税收、宣传促销等方面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扶持和优惠。

 

健全制度机制,加大监管力度。一是借鉴先发地区经验。从全国范围看,2016年,浙江省率先出台《浙江省民宿(农家乐)治安消防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民宿(农家乐)在投入使用、营业前,经营户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县级公安机关治安部门申请特种行业许可,由公安派出所实施消防安全现场检查,检查合格后由治安部门实施特种行业许可。2017年,浙江宁海公安出台民宿(农家乐)治安消防管理暂行规定,明确特种许可证办理首先由各乡镇(街道)派出所上门对各家民宿进行指导、检查,并受理审批材料,随后由公安部门会同旅游部门组成工作组,进行统一验收、审批、发证。从全省范围看,成都在20231月出台《成都市旅游民宿管理办法(试行)》,充分整合公安、消防、文旅、自然资源、农业、市场监管等力量,通过“一站式审核”方式,统一审批、发证等。内江可借鉴相关经验,破解民宿业特种许可证办理难题。

 

二是建立旅游民宿联审联评机制。在证照办理、经营管理、行业治理等多个方面,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部门间加强协调联动,加快推进旅游民宿开办“一站式审核”“一站式办理”,不断提高管理效能,优化管理模式。要明确按照旅游民宿属地管理原则实行监督管理,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辖区内旅游民宿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镇(乡、街道)负责旅游民宿日常巡查,发现存在问题的,应及时督促整改,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知名品牌。一是突出文化。内江民宿规划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层次布局不同层级民宿,形成多层级、全覆盖、便捷化的民宿网,充分利用内江独有的特色内涵及独特的文化名片与“沱江风光、穹窿地貌、湖泊森林、田园美景”等自然名片,积极打造具有内江特色的民宿集群。

 

二是突出特色。坚持自然、科学、有效的发展思路,塑造内江特色民宿风貌,形成具有民俗特色、创新风尚的内江民宿发展格局。要做好民宿的整体规划设计,与环境相适应、有机融合。要做好单体建筑外形设计,追求建筑艺术,强化对建筑体量、高度、立面、色调等要素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体现文明包容,打造内江民宿建设品牌,树立中国民宿品牌的“内江影响”。

 

三是突出分类。深入挖掘内江文化元素并实现“文化呈现”,推动民宿产品多元化、艺术化、精品化发展。坚持创新发展,不搞一个模式,防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结合民宿的业态特色和内江实际,坚持精品化打造,创新发展环城游憩圈的民宿集群、三个乡村民宿重点分布区、沿沱江两岸旅居度假民宿,打造一批天府旅游名宿。

 

强化要素保障,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科学规划,注重提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投入性价比,既要完善设施建设,又要提高利用度。强化水电、通信、排污管网、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针对部分民宿村条件有限,不能处理或难以快速处理污染物,可以统筹安排垃圾中转站、垃圾房建设及垃圾运输清理。对民宿所在区域,尤其是民宿集聚区要优先安排,对没有截污纳管的地区,要建好民宿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先进技术布局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全面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要加强旅游民宿周边环境长效管理,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不断完善各主要地段、景点的环保设施和养护工作。要强化平台建设,提高民宿智能化、快捷化水平,结合“城市大脑”建设,积极打造内江市智慧民宿服务平台。

 

二是加强人才保障。积极推动民宿业人才职业化发展,文化广电和旅游行政部门要推动制定民宿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协调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社会团队等培训资源,采取自主培训、委托培训、实操培训多种形式,抓好民宿从业人员实用技能培训、文化素养提升等。创新开展“传帮带”活动,由政府牵头组织统筹区域内高端民宿和旅游服务社等民宿经营户与工作人员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推动民宿从业人员有序流动,进一步提高民宿整体服务水平,同时要积极推动民宿与民宿之间的交流合作。要加强理论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的培养,探索把民宿及旅游从业人员纳入党校培训中来,每年组织到党校进行系统化培训,不断提高其政策理解、文化修养等综合素质。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