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近年来,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良好的泸州市纳溪区以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抢抓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机遇,推进工业兴区、制造强区,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跨越、促进新兴支柱产业提质倍增,打造优势制造业产业集群,化工、白酒(食品)、新经济等产业均迎来了突破,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优化,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泸州市纳溪区经济开发区航拍
化工产业:以厂兴城 以城促产
泸州市纳溪区是全国为数不多具备较完整基础化工产业链的城市,这是该区发展化工产业的底气。而这一底气,来自60多年深厚的产业积淀,也来自扎根纳溪的泸天化集团近年的创新发展。
泸天化集团前身为创建于1959年的泸州天然气化工厂。记者来到泸天化集团的企业文化展示厅,进门处赫然陈列着多位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彰显着企业的辉煌历史。集团工作人员介绍,泸州天然气化工厂是中国首家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尿素的化工企业,被誉为“中国天然气化工的先驱”“中国现代尿素工业摇篮”。建厂60多年里,逐渐形成集化肥、化工、新材料生产和销售,科研设计、农化服务、环保服务、煤炭开采、建筑安装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绿色化工城 龙洪亮 摄
记者了解到,受宏观形势和行业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泸天化集团曾一度债台高筑、经营困难。近十年来,企业在国家、省、市等相关部门帮助指导下,转变思路突围解困。特别是2016年以来,谋定了“新农化、新材料、新环保(后调整为‘新能源’)”的“三新”产业转型,加快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多项指标达行业领先水平。如今,企业生产经营回归正轨,迎来“百亿企业、二次腾飞”的局面,正在助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构建集团整体优势,打造绿色产业集群。
几十年来,泸天化与纳溪区形成了“以厂兴城、以城促产”的良性互动局面。在泸天化集团的带动下,纳溪集聚了不少化工企业,当前纳溪区除了泸天化,还拥有西研院、新火炬等化工类企业1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涵盖合成氨、尿素、醇醚化学品、油脂化学品、硝基化学品等各类化工产品32个。2023年,全区化工产业实现规上产值47.97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6.74%。
记者在纳溪区发展改革局了解到,该区将促进规划引领,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持续提升泸天化“链主”带动作用,构建“龙头带动、串珠成线、连线成片”的产业生态圈,以项目为抓手推动纳溪区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擦亮“中国西部化工城”金字招牌。
食品产业:酒城基因 差异发展
作为“酒城”主城区,纳溪位于“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自然条件优越,是全国浓香型白酒原酒传统酿造基地之一,是泸州白酒产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和白酒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区之一。目前,区内建成酿酒窖池5128口,其中现存最早窖池始建于1921年,百年高龄窖池320口,30年以上的窖池830余口,承继“酒城”基因,这是纳溪区酒产业发展的珍贵资源。
记者在纳溪区了解到,近年来该区依托“中国酒城”城市名片,以泸州市酒镇酒庄产业园为载体,着力打造中国生态原酒酿造基地、中国白酒酒庄群落第一发源地、中国养生酒集中品鉴地,探索白酒产业差异化发展道路。
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特早茶种植基地
据介绍,在纳溪区委、区政府精心培育和大力助推下,通过推进酿酒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品牌研发力度,提供政策扶持和信贷支持等举措,推动白酒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目前,全区拥有酒类生产、酒类销售及酒类配套企业300余家,其中巴蜀液入选四川省原酒生产企业20强、市级骨干企业和市级酒类“小巨人”企业;康庆坊被评为市级酒类“小巨人”企业;江潭窖、纳贡庄园纳入“小巨人”培育企业。此外,还培育了鸿海印务、宝晶玻璃、宏图智能物流3家“小巨人”配套企业。全区酒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枚,四川省著名商标6枚,四川名牌6枚。2023年,全区完成酒业总产值65.6亿元,规模以上酒业增加值达22.89亿元。
同为纳溪区食品产业的重要组成,该区茶产业也不乏亮点。
纳溪区紧紧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茶产业”和培育“精制川茶”战略,按照“一核两区三带”规划布局产业,出台《关于加快百亿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支持茶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数字茶园建设,探索“数字+茶园”发展模式,在护国镇梅岭村党群服务中心搭建梅岭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综合信息化服务中心,作为数字茶园核心指挥枢纽,对茶园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此外,与中茶所、国硒中心、省茶研所、川农大等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推动茶产业整体升级。
近年来,“纳溪特早茶”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纳溪先后荣获“中国特早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四川省茶业10强县”等殊荣,是首批中国—欧盟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如今,全区建成现代茶叶标准化基地31.5万亩,名优茶加工企业100余家,年总产量2.3万吨,茶产业年综合产值实现83亿元。
新兴产业:抢抓机遇 突出创新
“近年来,纳溪区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四川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重大机遇,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纳溪区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在巩固和强化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培育推动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突破发展。”
泸州市纳溪区特种机器人生产基地,工人在组装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 王超明 摄
记者了解到,该区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确定未来新显示、算力新产业、智能新装备等主攻方向,推动纳溪区成为新经济产业发展样板区。坚持外引内培“双轮驱动”,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建设创新型县域为引领,聚合产学研资用等要素资源,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该区推进泸州市新经济产业生态园、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产业生态链建设,形成以智能商显为主的新兴显示基地,着力强链延链补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全产业生态链;以泸州云溪数字经济产业园为载体,探索“互联网+”“大数据+”新形态,加强数字运用、在线服务、电子竞技、电商直播发展。
近年来,纳溪区被评为四川首个“大数据融合发展创新区”,获评“四川省电子商务商业发展示范区”。区内的泸州云溪数字经济产业园列入省“5+1”重点特色园区三年培育发展名单和泸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基地。2023年,全区已有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企业234家,其中核心制造业工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17.59亿元。
“随着大批项目陆续引进、建设和运行,新经济正在成为纳溪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和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纳溪区发展改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图片除署名外由泸州市纳溪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