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在新河县调研时指出,“要把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更好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新河县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有效地破解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瓶颈,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发展成效
新河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东北部,总面积366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镇4乡,169个行政村,人口18万,耕地面积38万亩。
近年来,新河县始终坚持把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初步形成了一批诸如东董羊肚菌、白穴口浅水莲藕、东团金银花、邢秋白菊、刘秋富硒葡萄、亭则头和九门高油酸花生、高粱等的特色产业体系,发展了果蔬、珍稀食用菌、生猪养殖等12个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培育了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了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截至目前,全县有农业企业21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合作社155个,家庭农场80个。同时,通过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村集体收入效果明显。2023年,仅西流乡就流转土地1.8万亩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所涉9个村共增加村集体收入80万元,平均每村年增集体收入近9万元。
发展短板
特色产业主导优势不明显,缺少龙头带动。新河县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从种植业来看,虽然建立了东董20余个特色种植基地和片区,但是由于农业产业布局零星分散、点小面窄,导致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特色农业有产品、无品牌,有特色、无规模,缺少龙头带动;从养殖业来看,新河县有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但对农民的增收致富带动作用仅体现在提供就业岗位,而饲料生产主原料、生猪屠宰加工业务均在县外,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缺少专业化农业生产服务企业。农业社会化经营组织较少、规模偏小,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程度不高,农业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零星分散。特别是缺少专业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企业。同时,土地规模化流转少,2019年以来,新河县土地规模化流转面积10.4万亩,土地流转率为28%,其中千亩以上规模化经营面积仅1.818万亩,大部分仍以家庭分散经营种植和家庭农场小面积流转为主。
联农带农效果不明显,利益联结方式较为单一。联农带农机制不完善,地租和保底分红方式较为常见,企业、合作社等与农户的契约关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经营主体与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格局,带动农户经营性收入效果不明显。
产业发展链条短,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近年来,新河县的特色种养业发展虽然势头较好,但产业结构不优,农特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农业特色产业向后延伸不够充分,产业链条偏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均衡,农业特色产品多为初级产品,缺少品牌优势,产品增值收益相对较少。
优化措施
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需要统筹规划,全盘考虑。一是继续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全产业链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供给侧发力,提升农村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使之符合市场预期和导向。二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使党组织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引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三是借鉴金沙河依托南和万亩原粮基地带动区域发展的成熟经验,探索“企业+合作社+党支部+职业农民+股权农户”的发展模式。
政企共建特色品牌,发挥品牌效应,用品牌带动发展。借鉴浙江省丽水市坚持政府、企业共同打造“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的成功经验。丽水市的做法是采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营模式,由丽水市政府牵头成立“丽水市生态农业协会”,由协会注册“丽水山耕”集体商标,委托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丽水市政府从宏观上加强规划引领,做好制度保障,出台了《“丽水山耕”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丽水山耕”品牌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定好了方向,并从品牌培育、推广、质量标准、农产品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同时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实行企业运作,开展标准认证,全程溯源监管,拓宽营销渠道和完善考核机制,做好设计、宣传、推广一系列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品牌建设成效。新河县可以借鉴丽水市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由县政府牵头成立特色农业发展协会,注册体现新河特色的集体商标,通过政府规划引领、制度保障,企业运营管理、宣传推广的方式,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带动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规范土地流转,加快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土地收入。一是健全组织、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县委、县政府成立相关组织对农业农村土地流转统筹安排,明确责任、规范秩序,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要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为准则,建立健全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的流转管理工作制度与规程。三是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组织。县级职能部门要构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落实人员、经费,建立健全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解决制度,确保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和土地经营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各方利益,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借鉴邻县宁晋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打造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为利益联结的农业生产新模式,实现“四位一体”,五方得利。这种联合农民、带领农民增收的机制,既保障了农户利益、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大大提升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执政服务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实行“收入保底+盈余分红”的分配方式,合理兼顾农户、村级组织、专业合作社、公司等各方利益,实现多方受益,提高了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转化了农业科技。
促进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一是加强农业招商,引进龙头项目。二是围绕龙头企业,发展相关配套产业。三是围绕特色农产品,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发力,如发展葡萄干、葡萄酒、果酱、果汁生产加工。四是引导特色农业产业向三产融合,如开办农家乐、采摘园等农旅融合方式,不断提升特色农业价值。(中共新河县委党校 索灏江)
(基金项目:2024年度邢台市党校系统科研帮扶项目“新河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途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4BF19)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