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4期

【调查研究】新质生产力助推京津冀绿色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发布:2025/04/03 10:21  作者:蔡晨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4月  阅读量:

[摘要]  新质生产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要素,代表绿色先进的生产力质态,为我国京津冀绿色发展提供科学指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及新质劳动对象为主线,借助人才赋能、技术赋能、数据赋能为京津冀绿色发展提供智力引擎、动力源泉及物质基础。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推进高质量“生态人”培养与流动工作、加大绿色创新技术投入、持续推进生态协同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着力,助推京津冀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京津冀;绿色发展;绿色技术创新

[基金项目]  2023年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双碳目标下京津冀地区企业绿色并购的驱动因素研究(项目编号:ZJZD23-13ZX)”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他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对于京津冀地区而言,这一理论框架与实践导向具有极其深远的学术与实践价值。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三地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业结构偏重等问题,迫切需要发展绿色生产力来推动经济转型和生态改善。新质生产力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既注重生产力发展的“金山银山”,又强调美好生活的“绿水青山”,着力平衡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为京津冀地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表述和内涵特征

 

新质生产力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下提出来的关于生产力的新概念,是对生产力内涵的外延和深化。从本意上看,新质生产力是指超越传统、高效高质的生产力形态,由科技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形成,具有高效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高新科技驱动的生产力。从绿色发展的角度出发,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质上就是一个以绿色发展为底层逻辑,融合绿色发展的生态意蕴,具有生态含量的生产力概念。

 

新质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并且各新型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有机统一体。其构成要素包括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和新质劳动对象。

 

新质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最关键要素。新质生产力情境下的劳动者不仅要求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水平,还要兼顾复杂的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的需求,合理调控人类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流过程。

 

新质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劳动资料相比,新质劳动资料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灵活性,而且促进了生产工具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的转型,为生产力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质劳动对象。科学创新的赋能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对象,使劳动对象更加科学化、技术化、智能化。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新质劳动对象的出现不仅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物态化的劳动对象范畴,还催生出了一系列更具技术要素的非物态化劳动对象。这些非物态化劳动对象,如科学技术、数据信息等软资源,它们不仅成为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开辟了生产力发展跃升的新渠道,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

 

新质生产力

助推京津冀绿色发展的内在逻辑

 

劳动者维度。新型劳动者在新质生产力的构成中占据主体地位,他们是更具生态素养的“生态人”劳动者,其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水平直接决定了绿色转型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京津冀三地之间在经济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以及创新生态环境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而言,河北省与北京市在高层次人才的培育与吸引上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前者的高层次人才比例远低于后者。鉴于此,需聚焦于提升劳动者的生态意识与创新思维,强化其专业技能,以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体系。一方面,新质劳动者具有创新思维和高端技能,能够推动科技创新,为京津冀绿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他们深度介入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有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新质劳动者具有强烈的生态创新意识,能够引领绿色消费和生产方式的转型,提高公众对绿色发展概念的理解和参与度。总之,新质劳动者通过创新驱动和理念引领,为京津冀绿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劳动资料维度。劳动资料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其科学技术含量越高,越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首先,通过科学技术的深度应用与改良,传统劳动资料得以焕发新生。新质生产力所催生的绿色技术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新动能,为加快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提供重要抓手。通过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研发和推广先进的节能设备和工艺,京津冀地区可以在制造业、能源业等传统行业起到显著节能效果。另一方面,新质劳动资料的新形态开发——非物质劳动资料(如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绿色技术的创新应用。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生态环境智慧治理体系的建立,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预警和精准管理,还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绿色技术的创新应用。通过构建数字化平台,绿色产业得以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了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优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产品供给绿色化、产业结构高端化。这些新形态劳动资料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绿色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还为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绿色智慧的数字新形态。

 

劳动对象维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迭代升级,劳动对象的内涵更加丰富,为新质生产力下的新质劳动对象注入了丰富的绿色意蕴。一方面,实体性劳动对象的不断丰富为京津冀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非实体性劳动对象,尤其是数据、知识、某种服务对象等新型劳动对象,在动态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京津冀地区,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精准匹配供需,打破传统生态治理的信息壁垒,实现对京津冀跨区域生态环境的精细监控,优化资源配置。同时,知识的创新和传播则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而特定的服务对象,如对生态环保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促使相关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形成绿色发展的新动力。因此,非实体性劳动对象的拓展与深化,成为推动京津冀绿色发展的重要源泉。

 

新质生产力

助推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

 

劳动者维度:培养高精尖技术人才,注入绿色发展新动力。为促进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的深入实施,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新质劳动者的核心支撑作用。依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导向,应精心规划并实施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绿色理念贯穿始终的人才培养体系,旨在为京津冀区域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充足且高质量的人才储备。

 

京津冀三地需紧密协作,强化高等教育机构的主体责任,聚焦绿色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前沿领域,深化人才共享与合作机制改革,以促进人才的优化配置与高效流动,为区域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尤其,河北省面临着人才短缺的严峻挑战,应采取主动策略,专注于绿色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布局,承接来自北京和天津的科技溢出效应及产业转移。在积极应对首都人口疏解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其毗邻京津的地理优势及丰富的资源禀赋,有效吸引和培养兼具深厚理论功底与前沿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劳动资料维度:以高水平创新科技为抓手,打造绿色产业集群。为促进京津冀区域的绿色发展,三地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需紧密合作,共同设立专项绿色科技基金,旨在资助高校与科研院所深入探索前沿绿色技术,涵盖清洁能源技术、节能环保材料的研发以及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等关键领域。

 

同时,强化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协同合作与互补配套,构建一条闭环的绿色产业链条。遵循《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的“六链五群”战略布局,深化京津冀三地间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一体化融合与协同发展路径。通过深化“北京研发、津冀制造”的协同模式,加速绘制京津冀产业链全景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紧密联结与资源共享,共同在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和高效利用上展现积极姿态与卓越成效。

 

劳动对象维度:以数据软资源为物质承载,实现区域生态协同。数据驱动治理新高度,京津冀区域应构建一个统一的生态数据共享平台,集成三地的环境监测、自然资源、能源消耗及产业发展等多维度数据,构建一个全面、精确且实时更新的数据体系。借助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高效的收集、存储与深度分析,推动了生态服务价值的量化评估与合理补偿,为区域生态协同治理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在环境监测领域,该平台能够实时捕捉空气质量、水质情况、土壤污染等关键信息,迅速定位生态问题的根源并追踪其变化趋势,从而有效提升环境监管的时效性和精准度,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该平台还可提供环保数据服务,助力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环境影响,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型。综上所述,这一生态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将为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发展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助力区域生态协同治理迈上新台阶。

 

综上所述,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要素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其绿色特质为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且具有前瞻性的指引,助力京津冀地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绿色发展格局中占据领先地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我国的绿色发展事业书写辉煌篇章,为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进提供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在未来的研究与实践进程中,我们需紧密关注技术创新的前沿动态,敏锐洞察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发展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境。同时,应进一步强化区域间的协同合作与资源整合,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推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我国绿色发展贡献卓越力量。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