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4期

【典型案例】园区承载 纳溪化工驶上快车道

发布:2025/04/03 09:39  作者:盛利 本刊记者 陈天航 黄世涛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4月  阅读量:

2月19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6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泸州泸天化等3家化工园区的通知》,泸州泸天化化工园区正式获批。该园区位于泸州市纳溪区,总占地面积5239亩,以永宁河为界,东区主要为泸天化股份存量化工产业,西区为可规划发展区域。

 

泸州泸天化化工园区.jpg

泸州泸天化化工园区

 

泸天化化工园区的发展定位是全国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四川省化工新材料研发创新中心,四川省化工园区安全样板、绿色标兵。纳溪区发展改革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园区正式获批,全区化工产业即将迈上发展快车道。“到2030年,我们力争园区化工年总产值超350亿元,年利润超50亿元,将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龙头引领

锚定园区发展优势

 

位于泸州市纳溪区的泸天化集团是全国最大的尿素生产基地,在世界化工和中国化学工业发展史上创造了六个“第一”:第一家国外成套引进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生产装置;第一家建成中国最大的天然油脂化学品生产装置;第一家建成技术先进的中国最大的甲醇生产装置;第一家国外引进单系列4.6万吨PTMEG生产装置;第一家国外引进最先进的炔醛法技术生产1,4-丁二醇生产装置;第一家获得全国石化行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世界首套技术先进的大型二甲醚生产装置。

 

依托龙头引领,泸州市及纳溪区化工产业在区域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据介绍,泸州市是国家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基地,是原化工部规划的全国16个大化工基地、14个精细化工基地和全省重点打造的8个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已形成以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氯碱化工、有机硅化工为主导的化工产业体系,有合成氨、尿素、甲醇、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纤维素醚、硝化棉、有机硅、沥青、聚碳酸酯等重点产品,化工产品品种丰富,销售市场广阔。

 

年产10万吨绿色精细化学品项目效果图.jpeg

年产10万吨绿色精细化学品项目效果图

 

同时,作为泸州市主城区之一和泸天化总部所在地的纳溪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产业链较完整的基础化工城市,汇聚了泸天化、西南化工研究院、四川新火炬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化工类企业1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涵盖合成氨、尿素油脂化学品等各类化工产品32个。“纳溪区化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是其突出优势。”纳溪区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泸天化长碳链烯烃项目、油脂产品升级高端专用化学品项目等多个科研成果正进行小试中试,产品前景可期;新火炬公司研发生产出全国首套全氘代甲醇实验验证装置;西研院燃料电池内转化催化剂技术世界领先……

 

年产50万吨新型高效肥料项目效果图.jpg

年产50万吨新型高效肥料项目效果图

 

依托省级经开区——泸州纳溪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泸州泸天化化工园区,为化工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载体,也为化工项目的落地创造了优越条件。园区总占地面积5239亩,以永宁河为界分为东区和西区。东区主要为泸天化股份存量化工产业,占地面积1789亩;西区为可规划发展区域,占地面积3450亩。此前,《泸州泸天化化工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泸州泸天化化工园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已由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实施。根据《规划》,园区发展定位为全国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四川省化工新材料研发创新中心,四川省化工园区安全样板、绿色标兵。通过构建天然气化工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三条主产业链,推动区域化工产业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循环化发展,打造全产业链绿色循环化工园区,主导产业为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

 

据介绍,泸州泸天化化工园区将重点打造绿色循环化工融合发展区和核心承载区。融合发展区主要对园区(东区)现有天然气化工产业进行巩固,加快存量产业的安全环保设施升级改造,进一步降低能耗,提升安全、环保、智能化水平,优化整体功能布局,在进一步满足化工园区基本要求基础上,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核心承载区是依托园区(西区)存量土地,以创新研发为主攻方向,主要引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等特色产业,通过主导优势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项目支撑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泸州市泸天化化工园区正式获批的消息传来,记者还了解到,泸天化集团在园区发展的2个新建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

 

“工业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强引擎’,也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2024年10月,泸州市委书记刘筱柳在纳溪区专题调研督导泸天化建设工作时提出,要把工业项目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以创新举措和务实作风推进项目共建,强化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协调服务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形成更多有效投资、有效进度。

 

纳溪区发展改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纳溪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赶,切实抓好项目谋划包装、推进建设、效益发挥等工作,确保项目尽快建成、尽快发挥效益。

 

记者了解到,纳溪区聚焦项目招引,坚持开放理念、完善体制机制,探索园区与属地镇街、经合中心、链主企业联合招商,抢抓东部产业战略转移机遇,紧盯化工产业发展趋势、泸天化等链主企业的战略布局、东部产业转移(化工)企业重点名录等,精准绘制招商产业图谱,实现精准招商;依托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四川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资源,探索“科研+中试+生产”发展模式,合作建设产业应用转化中心(中试基地),推动创新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就地转化,实现成果转化招商。此外,还积极发挥基金杠杆作用招商,利用市、区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梳理对接市属企业产业基金,通过以投带招、以投带引、以投促产,推进优质项目落地落实。

 

数智新材料项目效果图.jpeg

数智新材料项目效果图

 

为了有力推进项目,纳溪区加强项目统筹和规划布局,按照产业集聚集约发展要求,推进园区综合改革,在将泸州泸天化化工园区等五大园区整合优化到泸州纳溪经济开发区基础上,围绕目标优先布局发展管线相连、工艺耦合、产品互供的产业;强化项目管理力度,以经开区复评通过为契机,优化园区机构编制设置,增设经开区内设机构及事业单位专门负责园区化工项目建设和统筹管理。已组建了工作专班,优化工作机制高效推进项目建设;提升项目建设进度,强化工作统筹,推动涉及项目审批部门主动靠前,高效推动项目落地建设。

 

强化要素、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是纳溪区推动化工产业发展的重点。该区加快完善配套设施,高标准推进“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覆盖水平,助力项目落地;充实资金保障,抢抓“两重”“两新”“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项目谋划申报,采取续发已获批项目债券等方式,缓解资金压力;优化园区运营,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严格监督”原则,推行“园区+”模式,引进第三方专业公司参与配套设施运营管理,增强园区服务能力。同时,加快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化工产业企业服务专区,推进“化工产业一类事”集成服务改革,切实为园区化工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记者从纳溪区发改局了解到,目前泸天化年产10万吨绿色精细化学品项目、泸天化年产50万吨新型高效肥料项目、新火炬氘代产业园建设项目、泸天化数智新材料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随着园区的获批以及更多利好政策陆续落地,“西部化工城”更加壮美的产业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泸州市纳溪区发展改革局供图)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