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流量赋能实体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催生的新模式,也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融合、带动就业创业的重要引擎。四川省西充县“老疯杨”是一个因执着于公益救助流浪动物而全网爆火的社交媒体账号,作为公益救助的投资者、宣传者和执行者,是国内宠物救助界头部标杆,全网粉丝量突破1400万,目前发展成为集公益救助、网络电商、宠物服务、有机农业和农文旅融合于一体的综合性品牌。现已成立3家公司,注册资本6065万元,员工148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700万元,带动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8万元。
从“一场善行”到“一条赛道”:
风口是如何抓住的?
“老疯杨”的成长,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破解救助流浪动物的长期资金难题,抢抓数字经济时代风口,借助新工具、探索新模式,形成“公益吸附流量、流量带动电商、电商赋能产业、产业反哺公益”的发展闭环,走出了一条产业融合新路径。
敏锐捕捉商机。一是公益与商业跨界。2017年以来,“老疯杨”自费投入4000多万元,累计救助1.4万余只流浪动物和400多只野生动物,坚持不接受任何捐助。然而,在救助直播中,很多粉丝希望代购自制宠物零食和当地柑橘。团队关注到这一需求后,决定用商业反哺公益,探索销售宠物相关产品和特色农产品。2019年起,“老疯杨”陆续上线快手、淘宝、抖音、京东、微信和APP网店,众多粉丝通过网购支持“老疯杨”开展公益救助。二是产业与品牌协同。 “老疯杨”坚持源头“带货”,与村集体、农业企业、农户开展合作,流转2000多亩农田和果园,发展有机农业种植、粮油初加工以及鸡鸭养殖等产业,打造“天兴桥”有机农产品品牌。凭借多年积累的流浪动物科学养育经验,定制化开发“老疯杨”系列宠物食品、保健品。三是宠旅与文旅融合。8年来,“老疯杨”建成3个救助基地和1家动物医院,常态化收容2000多只流浪动物,不断吸引大量粉丝实地探访。为将线上“爱心流量”转化为线下“消费留量”,2021年,在西充县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以“携宠出行”为主题,启动“天兴桥·治愈小村”农文旅融合项目,通过盘活闲置村屋、丰富乡村旅游业态,逐步探索出“动物救助+宠旅经济+农文旅融合”的流量“变现”路径。
深度匹配需求。当前宠物食品和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老疯杨”作为一个“倾家荡产”救助流浪动物的理想主义者,通过公益身份的信用背书,解决了消费者网购产品的信任痛点,推出的宠粮和有机农产品,更好地满足了养宠群体对优质产品的需求。随着“老疯杨”团队发展壮大和产业链不断延伸,直接创造电商运营、物流配送、乡村旅游等就业岗位300余个,本地青年返乡率从5%提升至32%,并吸引了一批外地专业人才,有力带动农业和乡村文旅发展,为解决乡村空心化、农业效益低、发展动力弱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新手账号”到“行业顶流”:
大V是如何练成的?
“老疯杨”的每个救助故事,都是一部充满冲突、情感、悬念和美好结局的微型纪录片,通过多平台运营、多创意固粉、多活动引流,已在全网吸引1400万粉丝,并且还在持续增长。
坚持多平台运营。一是全域组合运营。根据不同平台用户偏好,精准定制各平台账号的发布内容,如抖音、快手聚焦常态化的导购直播和快节奏、高反转的救助日常;小红书渗透女性及高净值养宠用户,打造温馨种草场景;微信公众号主要发布“老疯杨”创始人的个人思考。通过实时追踪各渠道流量动态、用户画像、互动率、转化路径,指导内容优化与资源投放,逐步将众多流量转化为私域粉丝。二是强化大小号联动。建立“1个主号(‘老疯杨’)+N个子号(旗舰店、雄鹰基地、‘老疯杨’生产队、治愈小村、动物医院等)+N个业态号(萌宠学园、竹编、充国蒸笼宴等)+N个员工号”的矩阵体系,通过多账号、多元化、多视角内容补充,引导游客粉丝以话题标签、位置分享、评论点赞等方式与“老疯杨”矩阵账号互动,实现账号运营定位互补、资源共享、流量互导,不断拓展泛垂直领域关注人群。三是深化与官方媒体互动。积极联动西充县融媒体中心及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广旅局等官方平台,主动参与“助农增收”、农业有机大会、电商活动促消费、文旅宣传等主题活动,入选商务部全国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农村电商带头人典型案例以及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
坚持多创意固粉。一是从“苦难纪实”转型为“治愈陪伴”。“老疯杨”将早期侧重苦难纪实的内容视角,调整为以“治愈感”为核心、侧重记录分享被救助动物美好生活日常,获取粉丝持续关注。二是从“直播救助”拓展为“在线认养”。开发线上认养数字平台,将“云救助”活动拓展为“云养宠”模式,粉丝可24小时在线观察宠物成长过程,定期接收健康报告,线下探访参与互动训练课程,不断深化与“老疯杨”的情感联结。截至目前,“老疯杨”累计签约宠物“云认养”用户5.2万人、年留存率达85%。三是从“后台留言”升级为“在线客服”。建立智能客服、人工客服、在线医疗等专业团队,将原本被动、无序、低效的后台互动,转变为系统、高效的专业服务,集中一个渠道处理所有平台的用户意见和咨询反馈,兼具建立深度沟通、挖掘潜在需求、开展市场调研等功能,有效解决粉丝群体关于救助、领养、产品和诊疗等问题,进一步增强了粉丝的体验感和信任度。2024年,团队累计在线服务68.8万人次。
坚持多活动引流。一是深耕公益救助。组建7个专业救助团队,在全国开展“摸摸头计划”救援行动,不仅救助流浪动物,还资助困难家庭,不断提升品牌公益属性。行动中产生的救助故事引起广泛关注,话题阅读量超5亿。二是开展节会赛事活动。将“萌宠元素”融入西充承办的有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四川省万人赏月诵中秋分会场集中展演、“一乡一节”花朝季、草坪音乐节、2025川味拍摄系列活动,同步推出“毛孩祈福庙会”、宠物汉服节、萌宠运动会等,前来打卡的外地游客超3万人次。三是丰富民俗文化。以川东北传统民俗“蛴蟆节”、西充有机农耕文化等为载体,通过民俗品牌塑造与非遗项目传承,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推出川剧、杂技、木偶、打铁花等非遗表演,精心打磨“非遗蓝染”“手工竹编”等精品研学课程,累计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从“千万粉丝”到“亿元经济”:
红利是如何转化的?
2024年,“老疯杨”仅线上宠物消费品板块,粉丝消费转化就达75万人次,客单价稳定在82元左右,粉丝消费转化率5.36%,远超电商行业1%-3%的平均水平。
深耕“内容+带货”。一是组建专业团队。成立创意策划、后期制作、账号运营团队,精心管理维护各平台账号;建立专职直播团队,搭建3个固定直播间、2个流动直播站和“救助现场+田间地头”直播场景;打造“村播学院”,培育乡村主播30余名,带动“新农人”就业创业。二是创作优质内容。坚持以“内容营销”为电商核心经营理念,重点围绕情感共鸣、用户需求、文旅场景等开展内容创作,通过短视频、直播引发空间“转换”,以叙事情节的开展激发消费冲动,推动情感认同向消费转化。三是精选产品带货。创立“老疯杨吃饱吃好”等宠物食品用品品牌,研发有机宠粮、营养品、药品、竹编宠物窝等产品86款;依托西充优质有机农产品资源,优选果蔬、粮油、禽蛋等产品,开展从采摘到质检全流程的“溯源直播”。截至2025年6·18活动结束,网络销售收入达6200万元,其中宠物用品占比63%、农产品占比37%,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将突破1.3亿元。
延伸“科普+服务”。一是注重公益科普。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共建犬猫科学研究实践基地,设立动物行为研究实验室,在“老疯杨”直播间开设双语科普专栏;常态化开展“视频科普+在线答疑”等科学养宠指导,定期举办“宠保卫士”“动保卫士”系列现场公开课,线下累计吸引超2万人次参加。二是做优宠保服务。依托救助团队、动物医院、宠物学校等资源,组建专属宠保服务团队,提供寄养领养、行为训练、医疗护理等定制化服务,推出宠物SPA、宠物旅拍、宠物社交派对等增值服务。2024年,宠物服务营业收入超300万元,实现“公益引流+服务变现”的良性循环。
拓展“宠旅+百业”。一是做强宠旅主业。以“携宠出行”为主题,开发“张澜故居—天兴桥村—有机玫瑰园”等精品旅游线路,建成集非遗研学、农事体验、户外营地、治愈花田于一体的农文旅产业园区,携宠旅客单日消费近400元。二是聚焦业态创新。结合市场反馈和游客需求,推动全域业态实现“策划分次分批、发展错位布局、落地循序渐进”。孵化周边村民、企业员工为“主理人”,“零租金”承包运营园区项目,推出蔬果采摘、鱼虾垂钓、非遗手工、真人CS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发展充国蒸笼宴、田园火锅、草坪烧烤、围炉煮茶等特色餐饮,带动村民灵活就业3000人次。三是突出延链补链。目前正着手打造宠物竞训场、宠物友好餐厅、宠物美容院、携宠民宿、携宠剧场等业态,规划建设宠物食品加工厂、救助博物馆等,持续深化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品供给能力,推动流量红利向产业价值的持续转化。
“老疯杨”发展模式的启示
“老疯杨”探索的“线上引流、线下体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生动诠释了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特色民营企业成长逻辑,为流量赋能产业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流量经营是市场突围的主要抓手。流量是数字经济的“血液”,是连接用户与产业的桥梁。“老疯杨”品牌能在“网络经济”“宠旅经济”赛道成功突围,核心在于以优质内容吸引流量、以专业运营转化流量,成功实现从“流量”到“增量”的跨越。当前部分企业还存在引流难、运营难、变现难等问题。对此,要搭建企业与技术服务商、行业专家的高效对接平台,引导企业加强内容创作和数字营销,定期开展“官媒牵头+大V赋能+企业参与”的组团直播活动,放大流量聚合和品牌传播效益。探索 “融媒体+自媒体”联动发展方式,共同挖掘正能量话题爆点,联合推介县域文旅、农旅、工旅、商旅、体旅类优势资源,推动话题多次创作、裂变转发。前置部署流量承接转化路径,精准预判文旅项目、电商产品、公共服务领域的供需失衡、体验断层、服务过载等潜在风险,做好应对预案,提升流量承接能力和转化效率,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能。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有机结合能够延长产业链条,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老疯杨”品牌从网络代销产品起步,逐步跨界网络电商、有机农业、粮油初加工、乡村旅游等领域,年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150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6700万元,产业融合带动了利润稳定增长,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目前,农村三产融合还不够充分,大量资源要素停留在种养业和初加工上,缺乏精深加工环节,农文旅线路较为分散、体验产品过于单一。对此,建议出台农产品深加工支持政策,探索农产品精深加工标准化厂房建设,推行“先租后买”模式,或引入国资国企参股投资,推动企业项目快速落地。持续完善配套产业链,推动经营领域不断拓展、专业领域持续深耕、周边领域有效延伸,如鼓励“老疯杨”建设宠物食品工厂,同时配套引进宠物药品、宠物服饰、宠物玩具等企业,全面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要立足市场需求和现有基础,加强产业发展与本地资源结合,将原本低价值的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如鼓励“老疯杨”研发以蚕蛹为主要原料的昆虫蛋白宠粮,以红薯、豆渣为主要原料的高端有机猫砂,实现“变废为宝”。要加快乡村交通设施配套,打通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环线,开发农旅、工旅、宠旅研学课程和文创商品,丰富观光、住宿、体验场景。
联农带农是富民兴业的重要路径。联农带农的核心是通过机制优化和模式创新,紧密联系农户与经营主体,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老疯杨”与天兴桥村创新“企业党支部+村党支部”的“双支部”联结带动模式,合资成立电商服务公司,推动村集体独资成立旅游管理公司。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农户零散土地,让村集体和农户成为产业链上的“股东”和“股民”,与企业共同增收、共同发展,预计2025年村集体新增分红超10万元。为确保联农带农带得稳、带得实、带得久,要在产业发展中持续完善产业创新模式、利润分配监督与反馈等联农带农机制,推动经营主体与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形成更多“订单联结”“服务联结”“产业联结”,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人才赋能是产业壮大的关键因素。 “老疯杨”品牌的诞生和发展,得益于创始人杨兴响应西充“归雁计划”返乡创业,其团队发展也得到当地“本土人才培育计划”、校地合作协同共育等政策大力支持。随着产业版图的持续扩大和业态场景的不断丰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为进一步做好人才“引育用留”文章,各地要遵循“缺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么”原则,深入推进“带编入企”“县聘企用”,将覆盖范围从制造业技能型人才,扩展至乡村产业规划、文旅项目运营、电商内容策划等管理岗位。建立区域“共享人才”平台,解决企业所需新媒体运营策划、软件工程师等专技人才的短期缺口。探索选聘年轻干部担任“企业秘书”“项目秘书”模式,以干带训实现企业发展有成效、项目推进有成果、干部成长有成绩的“三赢”目标。
优良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西充县推行“千名干部助企”、“一对一”服务、上门专班等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建立“政策计算器”“西充惠企通”等政策申享智能平台,利用“数字西充·城市超脑”搭建“县—镇—村”三级帮办代办网络,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为更好扶持乡村企业和产业发展,有效解决农村建厂用地难、农旅项目排污难、电商创业起步难等问题,要探索利用多个村集体用地指标,共建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园。开展农旅项目“潮汐式”污水治理,通过淡季“贮水发酵”、旺季“纳管处理”还肥于田,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旅经济协同发展。出台电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电商创业村(工厂)试点,推动区域内的高校、职业院校联合企业建立电商实训基地,组织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会、产品服务展销会,为企业供应链健康运转提供有力保障。(中共南充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张灯 吴明鑫 郝丹丹 马丹 赵博)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