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双碳”目标的推进,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成为重要任务。介休市作为山西省的煤炭生产基地,长期依赖煤炭产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高环境成本和经济发展脆弱。对此,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机制协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关键词] 煤炭产业;绿色转型;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在全球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及我国“双碳”目标明确的背景下,推动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已成为重要任务。介休市作为山西省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其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长期依赖煤炭产业。然而,煤炭的过度开采和环境成本的增高,使其绿色转型成为当务之急。根据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介休市的煤炭产业正处于从成熟期向衰退期过渡的关键阶段,需要积极寻求绿色转型路径,从而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煤炭产业现状与问题
煤炭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介休市煤炭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介休市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数据,介休市煤炭产业的后向和前向关联度分别为0.32和0.45,明显低于德国鲁尔区转型期的水平。这种低关联度导致煤炭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受限,未能有效形成上下游产业间的联动效应。具体表现为,煤炭产品仍以初级形态为主,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较低,未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例如,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未能实现资源化利用,大量堆存或填埋,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介休市煤矸石的堆积量已超过500万吨,复垦率仅为30%,远低于国家标准的70%。此外,高能耗产业在资源配置中占据优先地位,限制了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空间,加剧了经济结构的单一性与不平衡。2024年,煤炭产业占介休市经济的比重仍高达50.9%,而高附加值产业的占比虽有所提升,但区域经济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依然明显,导致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增长潜力受到严重制约。
煤炭产业环境成本高企。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上,介休市煤炭产业的环境成本问题成了绿色转型的关键障碍。介休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煤炭生产的环境外部性成本高达37.2亿元,占行业利润的58%。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市总量的42%和38%,不仅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还对居民健康造成了威胁。此外,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渣对周边水体和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农业生产,增加了环境治理的难度和成本。
根据介休市环保局的测算,介休市每年用于治理煤炭开采引发的环境污染的成本高达15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2%。这种高环境成本不仅制约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对整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例如,环境污染导致的居民健康问题增加了医疗系统的负担,影响了劳动力的健康和生产力。同时,环境问题也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投资环境,使外来投资减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煤炭产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高压。在解决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环境成本高企问题的同时,介休市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仍面临制度性交易成本高压的障碍。政策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面临较高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政策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在投资绿色技术时面临较大风险,担心政策变化可能影响投资回报,导致绿色技术推广速度缓慢。例如,企业在规划绿色技术改造项目时,可能因政策调整而面临额外的合规成本或失去预期的激励措施。
此外,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也加剧了这一问题。绿色技术的供需双方面临信息不对称和技术交易成本高的问题,导致绿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企业长期投资的决策受到政策不确定性和投资回报率差距的影响,进一步阻碍了绿色技术的扩散。例如,企业在引入先进的瓦斯发电技术时,不仅需要支付高昂的技术转让费用,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改造和人员培训。
这种高压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不仅阻碍了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也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增强政策稳定性、降低绿色技术成本和提供财政支持等措施,激发企业绿色投资的活力,推动煤炭产业绿色转型。
煤炭产业绿色化转型的路径选择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在解决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上,应采取以下策略推动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一是坚持引入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例如,通过资源化处理煤矸石,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烧结砖,可以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例如,当地企业介休煤矸石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就通过资源化处理煤矸石,年处理能力达到50万吨,有效解决了部分煤矸石的堆积问题,并创造了约200个就业岗位。这一技术创新不仅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产生,还创造了经济效益,为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可以进一步探索煤矸石在道路建设、建筑填方等领域的应用,拓宽煤矸石的利用途径,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二是推广瓦斯发电技术。瓦斯发电不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为煤炭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供支持。截至目前,介休市已建成5座瓦斯发电站,年发电量达到1.2亿千瓦时,且仍有新的瓦斯发电项目正在建设。这种技术创新应用,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未来,介休市可以进一步优化瓦斯发电技术,提高发电效率,同时探索瓦斯在居民供暖、工业生产等领域的综合利用,实现能源的多元化供应。
三是着力产业链延伸和发展深加工产业。通过引入先进的煤炭深加工技术,将煤炭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或新材料,可以显著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益。例如,借鉴神华集团的煤炭气化技术,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进一步生产甲醇和烯烃等高附加值产品,能够有效推动产业升级。同时,政府应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并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此外,可以探索煤炭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煤化工与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协同创新,拓展煤炭产业的发展空间,提升产业竞争力。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市场机制协同:降低环境成本。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要着力破解环境成本高企的问题。一是优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应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将焦化、煤化工等高排放行业纳入交易体系,确保覆盖主要碳排放源。同时,引入碳期货、碳回购等交易品种,增强市场流动性,促进碳价发现功能。此外,还要优化配额分配机制,逐步引入有偿拍卖,确保配额分配的公平性和市场效率。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推动企业减少碳排放,降低环境成本。
二是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加速高效燃煤发电、煤化工、煤层气综合利用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例如,昌盛煤气化有限公司的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利用富余焦炉煤气生产甲醇和合成氨,年产能达25万吨,为全市提供了绿色转型的示范。政府可以进一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如推广高效低温电袋除尘器、炉内脱硫+双塔双循环脱硫工艺等,确保机组实现超低排放指标。此外,也可引入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升煤炭利用的环境友好性。
三是完善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环境成本的内部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应加强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减少企业单独处理的成本和难度。同样,公众参与和环境教育也是降低环境成本的重要途径。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例如,开展“绿色企业”评选活动,对环保表现优秀的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更多企业积极参与环境治理。
制度创新与市场机制协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解决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环境成本高企问题的基础上,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仍需扫除制度性交易成本高压的障碍。一是增强绿色政策的稳定性与透明度。政府应制定《介休市绿色转型长期规划(2026—2030)》,明确政策方向和激励措施,为企业提供稳定的预期。通过制定长期规划,企业能够在投资绿色技术时获得稳定的政策支持,减少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例如,规划中可以明确对绿色技术改造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及融资便利等具体政策,确保企业在投资绿色技术时能够获得持续的政策支持。
二是聚焦“绿色技术+绿色金融”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通过设立绿色技术专项基金、建立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降低企业获取绿色技术的交易成本与风险溢价,推动绿色技术在煤炭产业的规模化应用;同时,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如转型债券、绿色信贷等,为煤炭企业提供低息融资支持,政府通过担保或贴息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例如,转型债券可为煤炭清洁利用项目提供5年内基准利率下浮30%的融资支持,与技术交易中心的成果对接机制形成闭环。这种技术与资本的协同效应,既解决了绿色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最初一公里”问题,又通过金融杠杆放大了政策效能,最终实现介休市煤炭企业成本降低与绿色转型的双赢局面。
此外,优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推动企业减排的重要手段。应设定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总量上限,并允许企业之间进行碳排放权的交易。在这种机制下,高排放企业需要购买额外的碳排放权,而低排放企业则可以通过出售多余的碳排放权获得经济收益。为了确保交易的公平性和效率,应进一步优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流动性。例如,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确保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增强市场信任。
三是加强区域合作与政策协调。介休市可以与其他资源型城市或地区建立合作机制,共享绿色转型经验和政策成果,形成区域协同效应。例如,通过建立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提高市场流动性和效率。同时,政府应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政策协调,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创造有利条件。例如,争取省级或国家级的绿色转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介休市的绿色项目。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