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并强调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防止规模性返贫不仅是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更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积极探索,通过全覆盖的数据监测网络、精准识别风险人群、实施分级预警与分类帮扶等措施,最终构建了“三驱三色一网”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有效防范了返贫风险。此机制既提升了帮扶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经验借鉴。
甘洛县实践探索
甘洛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底该县常住人口20.8万,其中彝族人口79.78%。甘洛县资源丰富,2024年全县GDP达56.28亿元,经济增长速度居全州第三位。甘洛县取得的成就与其实践探索中构建的“三驱三色一网”动态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密不可分。
建立技术驱动、行政驱动、过程驱动的立体化监测网络,确保精准识别、科学决策和长效管理。一是大数据平台驱动机制。依托大数据技术,收集个体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收入情况、房车情况、医疗情况、教育情况、就业情况等多维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形成截面数据集,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得出精准的风险评估结果,对具有返贫风险的主体进行预警。二是上级审定驱动机制。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帮扶工作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政府组织体系推进。初步识别的返贫风险数据利用上级审定机制向上汇报,由上级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及统计标准,召开专门会议分析研判,最终确立帮扶对象并制定帮扶政策。三是动态追踪驱动机制。甘洛县利用大数据监测平台对全县居民进行动态监测。要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定期搜集相应数据形成时序数据并纵向分析,在此基础上实现即时监测与定期预测,做到及时行动、有效应对。监测对象不是静态的存量数据,而是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变量要素,通过对这些变量要素的监测精准捕捉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趋势,随时锁定返贫风险点。总之,甘洛县返贫监测系统并非局限于某一时点,而是基于历史数据变化趋势进行的动态性预测与防控,是一个多方协作的现代化综合监测预警体系。
帮扶路径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甘洛县积极探索创新帮扶路径,构建了一套从动态监测到积极干预的高效运行管理体系,帮扶工作精准性、实效性得以显著提升。“网格化+三色台账”是甘洛县构建的一种精准化帮扶管理模式,“网”是底盘,解决“怎么管”;“色” 是标尺,解决“怎么帮”,两者共同支撑起从风险识别到精准帮扶的全链条。该模式中网格员负责监控风险情况,一旦发现返贫风险会第一时间入户核查,并由县乡村振兴局联合乡镇级人民政府对风险状况进行研判,由红黄蓝三色标注返贫风险等级,匹配差异化帮扶策略与退出机制。甘洛县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共投入69.6万元用于农业技术推广与就业培训,并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开发公益性岗位,为1709名就业困难户提供了就业保障,针对丧失劳动能力户则提供低保兜底保障。同时设定退出机制,按照“入户核实—村级评议—乡级审核—县级审定”的评审流程,对于满足收入稳定半年以上、人均收入达标、“三保障”稳固条件的家庭则退出帮扶。对退出帮扶的家庭每半年进行一次回访,若再次达到贫困标准则将其重新纳入帮扶对象。总之,甘洛县确立了从风险识别到精准帮扶再到成效巩固的全过程监测帮扶路径,而在帮扶方面取得的成就则可以从内生动力、外生动力两个层面予以体现。
内生动力释放。民族地区高度重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设能够保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动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共同合作,对帮扶区域内有发展潜能的龙头企业和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产业奖补,鼓励监测户从事特色产业的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目前,甘洛县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为当地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农业筑基,多元发展。甘洛县创建“全省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在产业龙头的带领下,带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以罗群村为例,探索“1+4+N”网格化管理,主打桑果产业,带动养殖业、种植业及旅游业协同发展;成立专业合作社推进规模经营,组织带领农户开展技能培训,如竹编、瓷胎杯子和桑果产品的开发等;利用网络媒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二是构建绿色工业体系。甘洛县依托当地矿产资源禀赋优势,重点开发铅锌矿、磷矿等7个矿种,形成“开采—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实施风光一体互补发电等方式助力四川能源结构调整,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服务业释放新动能。发展乡村服务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一方面完善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养老护幼、卫生保洁等便捷性服务业;另一方面发展农村电商,建设“互联网+”农产品供销体系,拓宽农产品销路。此外,还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和自然资源,积极发展文体旅融合产业,打造茶马古道、吉日坡等地标性的农文旅融合新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外生动力激活。一是金融政策激发活力。金融方面落实再贷款、差异化监管等政策,扩大“三农”信贷规模,发行专项债券拓宽融资渠道;财政领域发行专项债券用于产业园区建设,并加大农业、教育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扶持力度。二是协作帮扶共同富裕。宁波市奉化区与甘洛县通过东西部协作取得显著成效。两地出台专项政策,吸引17家企业投资11.63亿元,在甘洛县投资成立服装智造有限公司,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投入协作资金1.24亿元,推出39个帮扶项目;打造产业示范项目,开发“彝寨索玛”苦荞产品,带动当地就业;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点对点”输出的方式,将甘洛县剩余劳动力输送到奉化就业;共建田坝农旅融合示范园,梨李芬芳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人均收入达1.3万元。2024年,奉化区接收甘洛县脱贫户、监测户劳动力1709人。区域协同助力下,甘洛县形成了产业帮扶、就业带动、农旅融合的协作发展新模式。
经验启示
数据收集是基础。建立全面的数据收集机制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监测机制的基础。凉山州乡村振兴局负责统筹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利用平台设立民政、农业农村、人社、教育、医疗等多部门协同的数据共享系统。民政部门提供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数据,以反映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情况;农业农村部门通过上传土地经营产业扶持数据用于分析农村产业发展对脱贫户的影响;人社部门通过就业失业登记、劳务输出等数据反映劳动力就业情况,判断脱贫户是否实现稳定增收。此外,甘洛县还搭建了实时数据采集渠道,对不稳定脱贫户存在的返贫风险点进行实时监管。同时,将返贫风险的生产数据、生活数据以及数据平台和智能手机端信息采集工作结合,农户可以利用平台将家庭收支、就业变化等信息及时上传数据系统。
精准识别是关键。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提高帮扶瞄准效率,减少遗漏的关键。返贫的主要来源有灾害、疾病、社会市场环境变化、主体自身因素等。目前对贫困的测度已从以往的单一收入维度转向多维度指标体系。甘洛县建立的多维度返贫风险指标体系,能够从家庭资产状况、就业、医疗、教育和产业发展的风险程度等指标综合识别农户的致贫风险。在已建设的指标体系上,运用数据挖掘算法以及机器学习模型,通过逻辑回归模型做相关数据分析,实现预测脱贫户返贫的可能概率;采用聚类分析算法,将具有相似特征的脱贫户进行分类,从大类中细分小类,通过模型快速准确发现返贫人群。尽管大数据能够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但是实际情况会更加复杂,为确保数据精准性,甘洛县还运用了现场调查、人工审核等方法,派遣驻村干部对大数据识别出的重点返贫人群进行入户走访,核实其是否属于重点返贫人群,深入了解真实困难以及实际的需求,有效保障了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精准预警是重要一环。准确预警能够及时预警易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风险点,赢得宝贵的防控时间。设定科学的预警阈值是实现精准预警的前提条件,甘洛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历年数据,针对不同返贫风险指标确定了适合的预警阈值。对于脱贫户家庭连续三个月收入达不到本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以上的将触发收入预警,若家庭成员中有罹患重大疾病自付费用超过本年度家庭年收入30%以上的则启动健康风险预警。运用大数据实时监测脱贫户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当指标到达预警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预警。预警信息经短信、APP推送、平台通知等方式第一时间传递至县、乡、村各级扶贫干部。此外,预警系统还具备分级预警的功能,针对不同的返贫风险程度设置预警等级配备不同的警报提醒和措施处理程序。除阈值预警之外,甘洛县还采用趋势分析预警方法,依据脱贫户各项指标的历史数据,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一旦发现某个脱贫户的收入连续下降,或是家庭负债不断增加但依然未达到预警阈值时,同样会发出预警信息进行提前干预。
对点帮扶是落脚点。对点帮扶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落脚点,基于精准识别预警结果为有返贫风险的人群提供针对性帮扶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返贫对象,甘洛县采取了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对就业不稳定的脱贫户,由人社部门提供就业培训、就业信息等服务,帮助其提高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强收入稳定性;对存在重大疾病易致返贫风险的农户家庭,由医疗保障部门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并协调相关医疗机构为其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减免就医时的各类费用;对于产业发展存在风险的脱贫户,由农业农村部门加强技术服务指导,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指导调整种植结构,同时依托产业引导脱贫户发展订单农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体系,防范市场和自然灾害风险。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甘洛县构建的大数据驱动的动态化规模性返贫监测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比帮扶前后建档立卡脱贫户数据指标变化进一步明确了其在脱贫帮扶方面的成就,为其他区域进行返贫监测与帮扶路径构建提供了经验借鉴。(但思睿 西南财经大学)
[基金项目:西南财经大学2023年本科生“SWUFE学术菁英计划”“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大数据驱动的规模性返贫监测机制与帮扶路径——基于凉山州G县的案例调研”(编号:XSJY202306)]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