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11期

【调查研究】数字经济赋能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多元路径

发布:2025/11/05 16:02  作者:任玉璐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11月  阅读量:

[摘要] 数字经济作为驱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推动山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农业数字化成效显著,工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蓬勃发展。针对县域经济数实融合发展中面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融合不深、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高素质人才匮乏等问题和挑战,要通过统筹规划、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增强创新能力、吸引高端人才和完善数据共享机制等多元路径,促进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 数字经济;县域经济;数实融合;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 潍坊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重塑了传统产业的结构与模式,还催生了一系列新兴业态和服务,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对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探索有效路径,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赋能山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字经济赋能逻辑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县域产业转型过程中通过引入数字技术及数据要素可实现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网络化和特色化转型,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在周边大中城市数字经济辐射带动下,县域传统产业通过引入智能管理系统提高数字产业吸引力,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精细化和自动化。同时,县域通过承接大中城市数字产业溢出项目,进一步释放数字产业化潜力,从而赋能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数字经济让城乡要素自由流动,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数字经济从生产端和消费端两个方面对城乡融合产生深远影响。从生产端看,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农村生产当中的广泛应用,为乡村经济培育了新的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水平。从消费端看,电商平台、线上超市打造出便捷的数字化消费渠道和消费场景,为乡村居民带来全新生活方式的变革,从而增强了消费活力。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依托数字基础设施,数据采集和流动更便利,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持,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一网通办”数字化政务平台,极大地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让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便民化。同时,随着县域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数据要素流动更加高效,带动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更为顺畅流动,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精准地进行土地规划和产业布局,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增强县域经济创新活力和能力。主要体现在环境营造和资源集聚两个方面。在创新环境营造方面,数字化平台为软件开发者提供平等、共享和自由的环境,开发者通过自由交流想法实现知识和技术层面的共享,从而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创新资源集聚方面,数字经济对高素质人才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意味着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岗位的产生,充满挑战的岗位和职业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因此会吸引众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同时,作为蓬勃发展的新兴经济形态,数字化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会不断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创新环境。

拓展县域经济市场空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广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使县域特色企业能够通过电商平台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更加快捷地进入市场并不断拓展市场空间。例如,企业或农户通过直播平台,足不出户即可将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山东县域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山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强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头部方阵。赛迪顾问发布的2025年全国百强县榜单中,山东省共11个县(市)上榜,上榜数量仅次于江苏、浙江两省,其中,龙口市更是高居百强榜第七位。2024年,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占GDP的49%,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县域层面,山东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

农业数字化成效显著。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基础设施数字化过程中,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部分县域地区已经实现了高比例的宽带接入率,并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建立了数字化平台,加快推动了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业数字化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基础。济南市莱芜区行政村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5G信号和千兆光网接入能力均达到90%以上。

随着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农业智能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在县域农田生产过程中通过创建示范片区,应用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实现墒情自动预报、灌溉用水量智能决策、远程自动控制灌溉。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通过在示范基地使用电子项圈、环境调控、精准饲喂、疫病监测等技术,实现对养殖信息的动态采集,为养殖业提供大数据支持。比如,惠民县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成146个配备窄带物联网系统的食用菌智能大棚,实现温湿度全自动调控,食用菌园区年产值达41.4亿元。

在销售渠道层面,通过数实融合,农产品电商销售发展迅猛,农村电商平台数量不断增加,物流体系不断完善,特色农产品在电商平台销量可观。在全国农产品电商销售强县排名中,山东在前50名当中占据10席。部分县域借助产业基地优势,率先在电商领域实现突破,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比如,冠县灵芝产业通过直播电商,带动网络销售额突破1.1亿元,众多农户线上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工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在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县域积极推进5G基站建设,实现了主城区、镇区和工业园区5G信号全覆盖。比如,寿光市近年累计完成5G基站建设1316处,新龙集团“5G +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省级“5G +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

同时,各地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比如,鲁丽钢铁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数据平台入选工信部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凯马汽车运行服务与数据管理中心平台入选省工业互联网平台。

服务业数字化蓬勃发展。一是物流发展智慧化程度提升。寿光市建设寿光智慧物流平台、产业数据应用中心和传化陆运通网络货运平台,着力打造智慧化物流体系,推动智慧物流迅猛发展。二是农村电商经济发展成效突出。各县(市、区)大力推进电商服务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镇、村电商服务站点,有力地支撑了农村电商快速发展。例如寿光市和莘县,通过大力发展电商运营平台,鼓励当地居民开展农产品直播带货,实现电商网络零售额迅猛增长。三是医养新兴业态兴起,智慧化程度不断提升。部分县域打造“智慧医疗”“互联网+居家康养”等智慧医养线上项目,持续做好智慧社区扩大面积、提高质量,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推进公共服务公平普惠。

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数字基础设施不均衡。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区域不平衡现象突出,以济南为代表的鲁中地区和以青岛为代表的胶东地区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余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不同县域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县域仍旧依赖于传统产业,数字产业化难以找到突破口。

产业融合不深,一些行业未实现全过程数字化。县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跨行业融合能力不足,导致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具体来看,企业对数据要素价值挖掘能力、产业链协同深度不足,因而无法实现生产管理全过程数据赋能,导致难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产品质量的目标。

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难自主。目前,县域数字企业普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商业模式、数字平台和数字技术等方面创新能力不高,特别是缺乏核心元器件、高技术软件等核心技术支撑,导致县域企业数字化转型受阻。

人才结构不优,高素质人才匮乏。县域层面不仅缺乏数字领域的高素质人才,还缺少懂理论、通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受困于当地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企业无法提供高薪资,导致数字领域高端人才大量外流,制约县域数字经济深度发展。

优化路径探讨

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全省统筹规划、分类施策,根据各地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产业特色布局县域数字经济,明确不同县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问题。同时,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强县结对帮扶弱县,从而形成强县带弱县、资源互补、全省县域经济协同共进、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加快数实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政府层面通过减免税收、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县域数字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要利用现代数字技术优势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数据共享和深度融合,从而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多方合作增强创新能力。政府要优化政策机制,引导和支持创新型企业加大数字经济技术研发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在商业模式、数字技术、载体平台等方面协同创新,不断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同时,要深化地、校、企合作,推动县域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打造创新平台,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产教融合、资源共享。

培育专业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人才是推动县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要通过政府引导、高校主导、校企携手、社会各界共同发力等有效举措,根据县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着力实施数字人才培育计划,不断壮大县域数字人才队伍。高校优化数字经济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系统理论,企业提供实习岗位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并注重对现有员工培训提升其数字经济技能,培养懂理论、会操作、善经营的数字经济复合型人才,为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各地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并优化政策机制,为数字经济领域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团队到县域创业就业提供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

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省级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整合县域数据资源,建立数据管理机构。县级层面加快全产业链大数据、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的挖掘整合,构建综合协同应用平台,打破地域、条块、行业间“数据壁垒”,实现政务数据、产业数据和社会数据的互联互通。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