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近年来,仁寿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抢抓国省战略机遇,推动经济大县向经济强县、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工业大县向工业强县、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眉山市域副中心。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跨越600亿元大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7亿元,分别位列全省109个县第3和第1位。在今年9月发布的全国百强县市榜单中,仁寿县成功跻身2025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成为全省唯一上榜的县市,同时还登上2025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榜。

仁寿县城北新城

仁寿县委书记明宇(右二)调研乡镇产业发展工作
兴产强链
建设市域先进制造副中心
仁寿县坚定实施制造强县战略,以“育强”“引优”为驱动,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基础日益坚实,创新驱动持续发力,平台能级快速提升。2024年,仁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89亿元。实施信利LTPS一期、建宝水泥粉磨系统节能升级改造等一批技改项目。同时强化产业链招商,新签约储元世纪等一批制造业项目,加快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集群成链,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1户,科技型中小企业44户,市级以上科创平台30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户。四川仁寿经济开发区提升“一县一业”富民产业集聚园区企业入驻率,建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等基础设施项目,成功入榜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创建省级绿色园区和市级无废园区。

仁寿县政府县长余敏(右四)调研重点项目推进工作

仁寿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王锡权(右四)督查省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聚人成势
建设市域活力发展副中心
发挥毗邻成都及百万人口大县要素资源集聚等优势,全力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融入“双城”“同城”建设,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全县服务业提质增效,文旅影响持续扩大,“双城”“同城”加快建设。一方面多措并举推进文旅、康养、餐饮等高成长都市消费服务业蓬勃发展,商贸、电商、家政等高品质县域生活服务业加快成势,建成仁寿栖西里文创中心。获评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成功创建四川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张三芝麻糕”成功获评四川省新一老字号,“陵州妹子”成功申创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另一方面,不断深化黑龙滩文化品牌建设,丰富黑龙滩文旅片区消费业态,提高黑龙滩文旅发展吸引力和竞争力。实施仁寿县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保障设施、龙泉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成Club Med地中海邻境·黑龙滩度假村、汉元动能王国等文旅项目,开发2条精品旅游线路。仁寿博物馆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四川省文化旅游融合重点项目,仁寿石窟艺术连片区域入选2024年度省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项目。获评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成功创建天府旅游特色县。2024仁寿半程马拉松比赛男女双双刷新全国半马纪录,被中国田径协会评为“城市形象媒体传播赛事”,成功升级为全国首个世界田联“白金标”半程马拉松赛事。
与此同时,“双城”“同城”省级年度重点项目事项顺利推进,天府大道二峨山段全线通车,连汪燕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成眉市域铁路S5线、乐资高速、天眉乐高速等跨区域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抵蓉、临空、达市、县域”四个半小时经济圈已基本形成。

2025全国半程马拉松锦标赛(第1站)在仁寿县激情开赛

仁寿栖西里商圈
优城美乡
建设市域品质生活副中心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能级品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建设都市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一方面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完成“天府粮仓 百县千片”30个千亩高产展示片和15个百亩超高产攻关田建设,粮食产量稳定达65万吨以上。同时成功创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生猪出栏稳定在100万头以上。实施水果产业品质和产量提升工程,全年水果产量达88.1万吨;晚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绩效考评获全国第3,文宫枇杷成为首批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农产品。另一方面,扎实推进省级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城市周边县城”试点县建设,持续提升县城功能品质。县域内“四纵四横”城区交通主骨架基本形成,城区路网密度达6.86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7.7平方米。中心镇、重点镇承载能力持续增强,汪洋镇、富加镇上榜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镇,曹家镇成功申报国家级产业强镇。同时,全县新增改造农村低压变压器100多台,新(改)建农村低压线路40余公里,新(改)建农村10千伏电网线路近百公里,新建村村通燃气管网70公里,建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达标村22个,大化镇水利社区创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首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县基础教育、医疗、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