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 释放低龄健康有活力的60—75岁的“新老人”群体消费需求可以极大推动银发经济发展,要通过精准产品与服务供给、引导进入新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环境等有效举措,使“新老人”群体消费需求得以充分释放。
[关键词] “新老人”;银发经济;消费经济
[作者单位] 中共高县县委党校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引起广泛关注。而低龄健康有活力的60—75岁“新老人”群体,在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等方面展现出强烈需求,释放其消费需求,对于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新老人”群体消费面临的问题
消费市场供需不对等。一是产品服务针对性不强,供需结构失衡。市场现有的产品、服务等,更多倾向于年轻化或老年化两种极端状态,要么是面向充满活力、接受力强的年轻人的产品多,要么是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需求而生产,而针对“新老人”独特需求而生产的产品相对较少。二是产业协同缺乏,结构尚待优化。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目前,大部分地区银发经济刚刚起步,各产业间协同合作不足,难以形成完整产业链,供给水平有待提高。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国内银发经济相关存量企业达53.13万家,且新注册企业量呈稳定上升趋势,但多为养老照护服务、老年文化娱乐和医疗健康服务,老年用品制造业较少且缺乏产业协同,制约了老年消费市场发展。三是供需方信息不对称,市场创新动力欠缺。一方面,传统的传单、社区公告等线下宣传方式对“新老人”的吸引力逐渐降低,而新兴的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线上推广平台操作复杂、信息过载使得“新老人”难以从中精准筛选出有用信息。同时,现有智能化产品界面设计与交互功能设置较偏向年轻人,老年人使用不够便捷,限制了其在智能化设备中的消费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对“新老人”市场研究投入不足,未全面深入了解“新老人”群体的消费偏好、消费能力和消费痛点。
消费观念与认知不足。一是传统消费观念束缚。“新老人”群体普遍较为节俭,在选择商品和服务时,性价比依旧是首要考虑因素。如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模式,在对比费用开支后,超过80%的受访“新老人”依旧认为居家养老是最经济实惠的方式,限制了“新老人”群体消费需求的升级和释放。二是对新消费领域有认知顾虑。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新的消费领域和消费模式不断涌现,但对于“新老人”来说,一方面他们乐于尝试新事物,另一方面他们对新消费领域存在安全顾虑,担心隐私信息泄露、电信金融诈骗等,不敢大胆地接受网上消费。
消费环境有待优化。一是市场秩序不规范。调研发现,一些机构组织的“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等活动,实为推荐高价低效的产品,最终让购买者既费钱又伤心。二是适老化设施不完善。目前,中小城市公共设施和商业消费场所的适老化改造进展缓慢,还不能完全满足“新老人”出行、消费等方面的需求。三是消费维权困难。调研发现,受访老人76.06%认为维权困难,体现在自身法律知识和维权经验缺乏、对消费维权的渠道和流程不熟悉、维权机构不够高效负责等方面。
“新老人”群体消费需求的释放路径
精准供给,强化协同。一是精准产品与服务供给。企业要着力开发“适老+时尚”的家居产品,如可调节高度的智能餐桌、兼具美观与防滑功能的地板等,以满足“新老人”实用和时尚的需求。同时,要鼓励旅行社推出“新老人”专属文旅套餐,如李庄古镇文化2日慢游,行程安排宽松,包含古镇历史讲解、白肉制作体验等轻量活动,景区内增设无障碍通道、休息驿站,配备急救箱与医护人员,切实满足“新老人”深度体验需求。二是加强产业协同合作。引导企业及社会组织加强沟通协作,助力文化娱乐、旅游、社交等产业深度融合。例如,鼓励文化娱乐场所与旅游景区合作,推出融合文艺表演、民俗体验与景区游览的综合产品。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为“新老人”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娱乐消费体验,促进老年娱乐消费市场的繁荣。三是鼓励创新驱动发展。围绕涉老产品设立专项创新奖励基金、给予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开发具有创新性、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例如,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康养旅游、研学旅游,支持互联网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社交服务。
引导消费观念转变,激发消费意愿。一是弱化传统消费束缚。一方面,在网络新媒体开设“时尚新老人”专栏,传递“适度消费、提升生活品质”的理念。另一方面,对选择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新老人”给予费用补贴,降低“新老人”尝试新型养老方式的经济门槛。同时,引导银行机构推出“养老消费信贷产品”,推动消费观念从“量入为出”向“适度超前”转变。二是消除新消费领域顾虑。在数字消费领域,依托本地开放大学、社区老年学校等平台开办“数字安全课堂”,通过“手把手教学+案例警示”等方式,让“新老人”掌握辨别诈骗的方法。同时鼓励各银行机构协助老人开通手机银行、设置支付限额,降低隐私泄漏风险。在健康养生领域,可邀请中医医院专家,讲解养生科学原理,现场演示产品使用方法;设立“养生产品体验区”,让“新老人”免费试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养生仪器,建立“养生产品白名单”,引导“新老人”理性选择,增强消费信心。三是强化消费示范效应。可在每个社区培育“银发消费带头人”,给予其“消费体验官”身份,让其免费体验老年大学课程、康养旅游线路等涉老产品与服务,使其成为产品推荐官,组织其在社区分享体验感受,带动周边人群参与。同时,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号等媒介,鼓励“新老人”上传消费体验视频,平台对优质内容给予文旅门票、购物优惠券等适当奖励。
优化消费环境,保障消费权益。一是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市场巡查机制,严格审查保健品广告宣传内容,定期对养老机构的设施设备、服务质量、人员配备、收费标准等进行检查和评估。二是完善适老化设施。对老旧小区优先增补太极揉推器、漫步机等健身器材,对新建小区新增适老化设施验收标准,要求配套建设老年阅览室、康复训练室等。合理规划公交站点布局,城市道路增加人行道宽度,设置防滑地砖、扶手等,方便“新老人”出行。要求商场、超市、酒店等进行适老化装修,地面采用防滑材料,设置明显的标识牌和引导标志,卫生间配备方便老年人使用的设施。三是健全消费维权机制。在社区设立老年消费维权服务站,方便“新老人”就近投诉和咨询,利用媒体加强对消费维权知识的宣传,提高“新老人”维权意识和能力。简化消费维权流程,降低维权门槛,对于小额消费纠纷,探索建立快速调解机制,通过在线调解、电话调解等方式,提高维权效率。组织律师事务所、法律志愿者等为遭遇权益侵害的老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帮助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