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8期

【谈发展】推动来宾农村电商协同发展

发布:2025/08/04 17:04  作者:卢彩秀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8月  阅读量: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纲领,对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维度的要求。农村电商凭借其突破时空壁垒、高效整合资源要素的独特优势,成为驱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核心引擎。

来宾市地处广西中部,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如象州大米、武宣红糖、忻城桑蚕等特色农产品。然而,在农村电商发展进程中,一系列现实问题逐步显现,成为制约农产品上行效率与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基于“政府—企业—农户”协同治理视角探索来宾农村电商行业发展的堵点破解与模式创新,有助于明确政府、企业、农户在农村电商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从而形成合力,提升市场对接效率,推动来宾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助力农村繁荣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来宾发展农村电商的意义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叙事中,来宾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不仅是时代浪潮的必然选择,更是撬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支点,其重要意义体现在多个维度。

从经济层面看,农村电商为来宾农产品开辟了广阔的销售渠道,打破了传统销售模式的地域限制。象州大米、武宣红糖等特色农产品借助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市场,直接带动了农产品销量和农民收入的提升,充分证明电商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驱动力。同时,农村电商还催生了农产品加工、包装、物流等上下游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在社会层面,农村电商有效促进了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一方面,工业品通过电商平台便捷地下沉到农村市场,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农产品的上行让城市消费者能品尝到来宾优质农产品,实现城乡供需的精准对接。此外,农村电商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如象州县通过培育网红主播、建设电商服务站点,带动了本地劳动力参与电商运营,缓解了农村空心化问题,增强了乡村发展活力。

从产业融合角度,农村电商成为激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催化剂。电商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能力,可精准引导农户基于市场需求动态优化种植养殖结构,促进农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同时,电商与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相结合,催生了“农产品+文旅”的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来宾农村电商的发展,正以数字技术为纽带,重塑乡村产业生态,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来宾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发展环境持续向好。近年来,来宾市出台了《来宾市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加强农村电商市场监管工作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农村电商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政府还通过举办电商培训、搭建电商服务平台等方式,引导和扶持农村电商发展。

交易规模与经营主体不断增长。随着政策推动和市场培育,来宾市农村电商交易规模逐年增长。2024年,兴宾区网络零售额达到69311.7万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957万元。电商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涵盖电商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体农户以及各类电商服务机构。

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在物流配送方面,来宾市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兴宾区邮政、顺丰、申通等9家企业实现镇镇有网点,镇级网点覆盖率100%。村村有服务,建成地头冷库11个,总体积10342.8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兴宾区正龙、良塘、凤凰、小平阳、良江、三五等乡镇。来宾市持续完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为农村电商发展筑牢数字底座。

探索协同治理路径

构建协同治理机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政府—企业—农户”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协商农村电商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协同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企业需主动践行社会责任,与农户构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等模式实现互利共赢。农户应提高组织化程度,积极加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市场议价与抗风险能力。同时,政府可引入第三方机构,如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等,为三方合作提供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和监督评估服务。

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政府加大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物流企业在农村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仓储设施和冷链物流设施。推动物流企业整合,引导邮政、快递、供销等物流资源共享,开展共同配送,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可与专业冷链物流企业合作,提高农产品冷链运输能力;借助大数据技术科学规划物流配送线路,提升配送效率。

持续深化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与品牌化培育。政府制定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全链条标准体系,加强对农户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标准化培训和指导。构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强化全流程质量监管,保障上市农产品符合标准化要求。企业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投入,挖掘来宾特色农产品文化内涵,立足区域特色,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持续打造“像你那么甜”“金瑶秀宝”“礼遇武宣”等系列区域公用品牌及桂字号系列民族特色品牌。同时通过主流媒体、自媒体、农交会、品牌推介会等加强宣传,讲好区域公用品牌和农产品故事。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参加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提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强化电商人才培养与引进。政府联动高校、职业院校及电商培训机构,开展多维度、多元化电商人才培育。面向农户,聚焦电商基础知识与实操技能培训;针对农村电商企业从业人员,开展网店运营、直播带货、数据分析等专业培训。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部电商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如提供住房补贴、创业扶持资金等。企业为员工构建职业发展上升通道并提供系统化培训,增强人才留存能力。

优化市场信息服务。政府搭建一体化农产品电商信息平台,集成农产品供求、价格、物流等多元信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市场信息分析与预测,为农户和企业提供科学决策支撑。强化信息平台与电商平台的对接联动,推动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企业利用平台数据,精准把握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消费者借助扫码等方式,即可追溯农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有效提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赖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与数字技术迭代升级,来宾农村电商正站在机遇与挑战交织的新起点。在此背景下,亟需以创新驱动为引擎,突破现有发展瓶颈,实现农村电商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聚焦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溯源体系中的应用,以智能合约实现供应链透明化与信任重构;探索人工智能算法在市场预测、精准营销中的实践,推动供需匹配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通过深化数字技术与农村电商协同治理的融合,构建更具韧性与效率的智慧电商生态,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卢彩秀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财经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2024年度来宾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市场对接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LBZS022)研究成果]

关注官网微信